|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5-19 10:44:18
|
只看该作者
自闭症小伙13年写成奇幻童话书
2013年05月19日05:57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柳扬
杜翼飞读着自己写的童话。
昨天上午,在南京鼓楼区残联举办的以“帮扶贫困残疾人”为主题的第23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上,向辖区内的残疾人捐赠了100本自闭症患者杜翼飞所写的童话书籍《生肖王国》。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到今年25岁的杜翼飞,他住在鼓楼区凤凰街道,从小就热爱文学,历时13年撰写了童话故事书《生肖王国》,是我国第一位出版书籍的自闭症患者。
通讯员 张爱芬
扬子晚报记者 柳扬 文/摄
扬子晚报记者翻看这本书,内容比想象中要丰富许多。全书一百多页,有杜翼飞所写的三十个章节的童话故事,有同学陈浩然为他的故事绘制的精美插画,有妈妈庄红所作的近万字的序言,有大众文艺出版社的邵顺文老师一篇名为《爱的奇迹》的感言。除此之外,还有翼飞与家人以及同学的合影。
白龙王子、猪仙公主、牛卫士、黑狗神王道哥……翼飞的故事里,有自己设计的动物角色;黑猫警长、开飞机的舒克、哪吒……故事里也有经典的卡通形象;白龙王子发明汽车、黑猫警长救出女孩,车里的玫瑰花会说话……故事里还有充满奇幻的情节。虽然在成年人读起来,故事的情节兴许不是那么生动,文字的连贯性也不似专业写手,但却彰显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童话以外的文字,翼飞妈妈真情实感记录自闭症儿子成长的特殊经历,出版社的老师则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下这本书出版的前因后果,以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家庭为孩子付出的爱与艰辛。对于成年读者来说,这些组成甚至比童话故事本身更加吸引人,这是一本杜撰出来的童话书,但更是一个告诉读者童话是如何变成现实的故事,因为对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而言,能够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本身就像一个童话。
“出书开心吗?”“开心。”虽然已是25岁壮实小伙,但翼飞在生人面前依然像一个孩子,讲话更多地是蹦出一个个词语,情绪变化也跟一般人不太一样。据妈妈回忆,他从小开始,语言和动作协调能力都要比同龄的孩子慢,可以想象,这样的不同对于一个孩子和家庭来说,是多么大的不幸。但翼飞的妈妈更愿意相信翼飞是幸运的,因为家人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他一直在接受跟普通孩子一样的教育,从水佐岗小学到宁海中学到江苏省戏剧学校,磕磕碰碰地也完成了从小学到大专的教育。妈妈说,翼飞每每回忆起学生时候跟同学在一起的故事,都会开心大笑。正是这样的教育经历让他没有自卑感,让他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做一个职业作家。
跟普通孩子一样,翼飞有自己的爱好,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书,但是他读书有个特点,不是从头看,而是很快地翻阅一遍,会经常重复看。但是神奇的是,他都能记住很多内容,中学时完成的语文作业造句就能用他在四大名著里看到的故事了。
这本《生肖王国》的原稿分布在四五个笔记本里,是翼飞从小学至今历时13年陆续所作。爸爸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翼飞拒绝家人为他找一个普通的工作,因为在他的心里,当作家是一生的梦想。翼飞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是叶圣陶。
除了看书,翼飞最喜欢的就是写故事,兴致起来时,经常半夜里还在伏案写作。此次出书也是爸爸妈妈在他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完成的。翼飞妈妈说,那段时间自己很忙没有及时给他的书写序,于是儿子就在电脑上开好word,写好一个“序”字,以这种方式来暗示妈妈。
翼飞的爸爸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儿子从小到大从来没哭过,也许是他的这份快乐,给这个在外人看来不幸的家庭减少了几分烦恼。
翼飞身体协调能力差,小时候是奶奶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会了他画圈和写字,日复一日扶着他练习骑自行车。爷爷为了让孙子营养全面,不辞劳苦把蔬菜剁碎为他包馄饨,想方设法从外地购买补脑的营养药给孙子吃。爸爸妈妈的付出更是不言而喻,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儿子各种技能,带着儿子四处奔波到处求医,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加完整的爱,他们还拒绝了亲朋再生一个孩子的建议。
为了让儿子的人生更加丰富,夫妻俩还带着儿子游览世界,去了很多国家,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等,还自驾7000多公里到我国西南地区。这本《生肖王国》也是爸爸妈妈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记者了解到,翼飞的草稿全部是手写的,非常潦草,一般人根本无法辨识,是妈妈一个字一个字跟他核实后敲到电脑里的。
在外人看来,有这样一个孩子的家庭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翼飞的爸爸妈妈却真实感觉到幸福和快乐。“我们的快乐在于别人轻易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可以做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快乐,也是别人无法感受的,犹如沙漠中喝到了甘泉一般甜美。”
在出版社的邵顺文老师看来,这样一个家庭“用自己的心温暖着彼此,拯救着彼此,激励着彼此,他们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
何为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自闭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万分之二到五,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临床表现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非常抵制与人交往
该症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大多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行为方式刻板重复
此外,该症患者行为方式容易刻板重复。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某些方面具备“天才”
据悉,约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白痴学者”。 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