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报:西方学者“看中国”仍带偏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2 14: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报:西方学者“看中国”仍带偏见

2013-04-12 14: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外国人看中国

核心提示: 今天的西方媒体仍然倾向聚焦和报告中国的消极方面,夸大中国面临的问题,有时甚至有断章取义之嫌。

参考消息网13-4月12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8日刊登署名文章,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黄朝翰和该所学者黄彦杰在文中说,作为冷战的学术产物,以前的中国观察的对象主要定位为“共产主义问题”,所以特别强调中国发展的消极方面。这对于今天的西方媒体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西方媒体仍然倾向聚焦和报告中国的消极方面,夸大中国面临的问题,有时甚至有断章取义之嫌。
文章说,“中国观察”是一门神秘的艺术。按照传统定义,它主要是指冷战时期包括记者、安全或情报机构的分析师以及学者在内的“中国问题专家”所从事的现代中国研究。
冷战时代产物 多数流于猜想
由于中国观察后来被加上了含有贬义的标签,我们不知道用“中国观察家”来称呼像史华慈、费正清、弗朗兹·迈克尔、施伯乐、鲍大可、白鲁恂、艾伦·怀廷以及米歇尔·奥克森伯格这些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是否合适。但在冷战时期,这些大师的许多学生,肯定会被归入“中国观察家”之列。
“中国观察”的主要目标,是为外界解释或“破译”共产主义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主要针对短期事件而不是其长期发展。由于中国限制外国学者和外国记者入境,“中国观察”得以茁壮成长。
西方记者和分析师,例如斯坦利·卡诺、罗伯特·埃勒根特、罗伯特·基特利等,在60年代集中到香港搜集关于中国的信息并寻找中国政治的线索。观察家从官方宣传物、境外新闻和报道中追寻中国政治的蛛丝马迹。为了获得第一手情报,他们中有些人甚至与外交官和情报人员交换信息。
这一代“中国观察家”的看家本领,还包括通过分析领导人在公众场合露面情况(谁站在谁旁边,他们的名字如何排列),以及识别突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或出现的高层领导,来推测中国政治的形势与动态。根据这种预测和研判,毛泽东据传至少死了20次!
这样一来,中国观察家往往能够通过拼凑零零碎碎的信息,结合一些推测性的论证,得出中国政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的实况图像。这些图像虽然有时是相当准确的,但多数时候往往流于猜想。
文章认为,这种“中国研究”到底还是没有真正的学术意义,因为一个典型的中国观察家,其实并没有真正研究中国:他们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假说,然后利用系统的数据和观察资料来检验这些假说。一个中国问题观察家常常会出于一些成见和个人的偏见,把目光集中在各种负面报道或是问题上;而一个真正的中国学者应有的态度是中立和客观的。 
中美建交前后 对华态度有变
文章称,随着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关系的缓和,老式的中国观察逐渐不被采信,中国观察家不得不改弦易辙,在新的环境下为中国观察寻找新的价值和角色。
在此期间,一群反对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美国研究生和年轻教师,在1968年成立了“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CCAS)。该委员会的学者对亚洲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挑战,这其中就包括作为冷战学术之一的中国观察。这种学术被认为是美国政府促进其在亚洲霸权政策和遏制中国的工具。
委员会成员包括一些初出茅庐、前程远大的中国研究学者,例如裴宜理、马克·塞尔登、爱德华·弗里德曼、包嘉树、奥维尔·谢尔、谢淑丽。他们对“中国观察”的一些基本前提,特别是对其非学术化的资料搜集方式,以及在分析事件和作结论时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偏见,提出了质疑。
就在尼克松历史性的北京之行开始前不久,周恩来以“乒乓外交”为契机,选择性地邀请了美国的中国研究者到中国访问。受邀者包括一些年轻的CCAS成员。结果,这些年轻的理想主义学者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轻易地、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毛泽东主义(例如草根民主,平等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某些积极的方面(如农村发展的官方意见、赤脚医生)。建立在被允许看到的情况和从官方那里来的宣传,他们回到美国之后撰写的报告,对中国赞许有加。
在整个70年代,虽然文革的高潮已经过去,但中国戏剧性政治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中国对外国人而言仍是禁区,官方信息依然极其稀少,中国观察家在整个70年代仍然如日中天。事实上,即使是在1978年的经济改革之后,许多游客和商人来到中国观光和经商,中国政治的透明度依然非常有限,中国观察这一行当也并未过时。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中国与反共产主义的东南亚邻国的关系也逐渐改善,中国观察已经失去了其冷战定义下的存在理由,其运作模式也不得不随之改变。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2 14:05:06 | 只看该作者
新报:西方学者“看中国”仍带偏见(2)

老一代多右倾 新一代更开放
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国问题专家越来越多地由年轻学者构成。他们不仅接受了更好的社会科学训练,而且能够接触到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数据与信息。同时,许多老一辈学者和记者开始纷纷退休,或是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没有冷战意识、真诚而勇于探索的新一代中国问题专家。
一个最为显著的趋势是,越来越多出生和成长在共产主义中国并在海外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年轻学者,加入了中国问题专家的行列。中国观察这一领域由此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老一辈中国观察家和新一代的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许多老一辈美国的中国观察家,对麦卡锡的反共主义记忆犹新,为了表示他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与忠诚,唯恐被贴上“共产党同情者”的标签,他们不得不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共产党政权的敌视。为了在政治上保持正确,老一辈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不得不表现出强硬的右倾。冷战结束后,年轻的中国学者最终开始避开意识形态上的限制,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研究中国。
其次,老一辈中国观察家,大多把注意力投向1980年之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一代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的焦点,最初是中国在1980年以后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他们又将研究转向中国崛起的区域与全球影响。从研究方法上看,老一代学者限于利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筛选公开出版物中的信息,记录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新一代中国问题观察家,则可以获得更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并采用更先进的分析工具加以分析。最重要的是,新一代中国问题观察家,可以在中国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和进行访谈。无论是看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材料,中国研究领域的代际变化都是惊人的。因此可以说,“中国观察”正在恢复它的正确名称为“当代中国研究”。
紧盯消极方面 漠视中国成就
文章说,如何评价“中国观察”?毫无疑问,在冷战期间,“中国观察”对西方媒体的贡献很大:无论它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它至少告知了公众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它主要被西方国家政府用于制定其对华政策。在冷战的高峰期,数以百计的“中国问题分析家”曾受雇于美国情报和国防机构,负责监控共产主义中国事态的发展。
具体来说,无论是论研究者的数量、数据库的规模和知识积累的多少,美国迄今为止在中国研究这一领域投入的资源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美国的中国观察家没有能够预测到中国冷战期间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例如中苏分裂、“文化大革命”、“四人帮”的倒台以及邓小平的东山再起。
中国观察在当今的现代中国学研究领域,留下的遗产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一位典型的资深中国观察家,在实践中学会了必须非常耐心、细致地搜集基本信息,在接收官方的说辞时极为谨慎,而且会极为小心地评估和解释官方出版的信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许多青年学者对采取这些预防措施不以为然。但是,这种细致甚至繁琐的数据搜集方法,对于区域研究这样的实证学科还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作为冷战的学术产物,以前的中国观察的对象主要定位为“共产主义问题”,所以特别强调中国发展的消极方面。这对于今天的西方媒体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西方媒体仍然倾向聚焦和报告中国的消极方面,夸大中国面临的问题,有时甚至有断章取义之嫌。例如,许多西方评论家还是使用双重标准来评价中国的崛起,认为中国崛起必然不是“和平”的,而必须是破坏性的。中国对于邻国的外交新举措,通常被解释为“过分自信的行为”。当中国的经济增长从10%放缓至8%(仍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增长表现),这种放缓居然被命名为“硬着陆”。
诚然,学术研究必须专注于问题,一个优秀的学者,必须以怀疑态度和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作为研究的起点。但是,今天太多中国研究者仍然继承了过去的偏见,延续他们的“在中国发现问题”的研究思路,不分青红皂白地致力于寻找官方来源以外的“替代性解释”。这导致了对中国的发展,缺乏多元的意见和持平的解释。
文章称,以中国的经济崛起为例,中国在过去30年持续两位数的增长,已经使之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因此脱贫的人口超过了历史纪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历史性成就。许多抱有偏见的中国观察家,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解释过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不过,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一个持平的判断,这本来就不是“中国观察”的初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01:36 , Processed in 0.117324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