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闭症中心绘心桥 患儿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 11:5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闭症中心绘心桥

孙瑞雪:桓桓是怎样感觉的呢?那个光碟离开他的手就会消失,或者会被别人拿走。

吕老师真有办法,真懂得孩子!
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
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儿童在
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
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比如看光碟不能被打断;大人不能将衣服搭在臂上;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否则必须
退回来;有客人来访,听到门铃声必须是孩子来开门,如果成人开了,他会哭着要求大人出
去,重新再开一次;剥糖时孩子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撕开,孩子会愤怒地扔掉它,要
求重来一颗……

有一个例子。一个妈妈早晨送孩子来幼儿园,刚走到大门口,妈妈大声打了一个喷嚏,
这举动破坏了孩子愉快进入学校的过程,使得孩子愤怒地大哭,坚决不进学校。我问妈妈时,
她无望地说:“我打了下喷嚏,他就哭着不进去了.”
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
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
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的技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要注意的是,幼儿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他会不安、哭闹,随着
自我的逐渐形成,他将这一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才开始变得执拗、不妥协。
执拗的敏感期过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来。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
就很痛苦;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厕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黄渍;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
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到垃
圾筒里,没有垃圾筒就必须拿着;红灯亮了,即使马路上一辆车、一个人没有也不能过马路,
已经过了必须退回来,退回来也不行,谁叫你这样做了!
对秩序的追求上升到对审美的追求后,儿童就开始能敏锐地感知环境和氛围的变化。

一个人的空间
今天,2 岁 7 个月的桓桓把自己锁在了活动室里。一开始他在屋子里踱步,走了一会儿,
来到食物架旁开始拿别的小朋友的水杯玩,又拿起宝宝的水杯喝水。我在窗外制止他:“桓
桓,那是别人的东西,不可以动!”他跑过来关上窗户,想把我关在外面。紧接着,他似乎明
白了我无法进去,便镇定下来,又跑到食物架旁拿淼淼的水瓶喝水。我告诉他:“桓桓,别
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请你把别人的东西归位。”他对我置之不理,我又说:“桓桓.你可以一
个人呆在屋子里,但是请你把别人的东西归位,因为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他犹豫了一下,
从嘴里吐出淼淼的水瓶,但仍然拿在手中玩着。
上完人体课,桓桓把一个嗅觉筒拿在手中,谁也不给,后来又把幼儿园的一把剪刀放入他
的自行车后备箱。薛老师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他根本不听,在薛老师的一再追问下,
他才说要把嗅觉筒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吕景玲)
孙瑞雪:人有个体和群体两种状态:他进入群体,在群体中展示自己.显现自己的能力、形
象、品格和价值,寻求交流、接纳、认可和给予;当他进入一个私人空间独处时,会放松、
无所顾忌地做事,以释放自己。
儿童 2 岁多就出现了这个状态。在个人空间里让他有基本的自律、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则,
是一个人的底线。

淼淼的故事
奶瓶上的探险
2 岁的淼淼是个早产儿,家长格外疼爱他、保护他,不让他做任何“危险”动作,这使他比较
胆怯。
今天在活动室,我往淼淼的奶瓶中倒了 180ml 水请他喝,他的奶瓶盖是半圆形的,瓶盖与
瓶口只有直线对直线才可以盖上,淼淼总是盖不上。但他一点也不急,反复地盖着瓶盖,重
复了 35 分钟,最后终于盖上了(碰巧)。喝了一会儿,他请我帮他拧开奶嘴盖,他想直接喝。
我答应了。他小心地把瓶口靠近嘴边,双手慢慢抱起奶瓶,瓶里的水只剩一小半,抬高双
臂也无法喝到水,一急之下,他把双臂猛地抬到一个过高的角度。水不仅流到了他嘴里,也
灌进了他鼻子里。他立刻放下水瓶,紧张地大口呼着气,看我并没有反应,便放松下来,双
眼盯着奶瓶,像品味什么似的笑了起来。这是我笫一次在他脸上看到放松的表情。
接着他又拿起奶瓶重复刚才的过程,虽有点紧张,但始终饶有兴趣地笑着。(吕詈玲)
孙瑞雪:儿童的每一个新动作都是探索,每一个新动作的成功都是探索的成功。对正常儿童
来说,各种各样的探索和探索的乐趣组成了他们的生活内容。
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
阻碍而造成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2:18:53 | 只看该作者
自闭症中心绘心桥

在错误中成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惧怕错误的观念在我们心中生了根。就像这位母亲,不能允
许孩子哪怕犯一点点错,一出错就非打即骂。在学校,也有许多与这位母亲观念相同的老师。
这是我想不明白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因为道理太简单了呀,失败是成功之
母,这样的话我们说了都几千年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失败怎么能有成功呢?正确
与错误也是这样,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成功。错误是有价值的,学校
与家庭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你只要考察那些成功者的经历,差不多都是在大
量的失败、错误当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即使这样,那些所谓的成功者随时都会面临出错、
甚至失败的可能。一个人,只要他活在世上,永远都有出错的可能。人们早都忘记这个道理
了。许多家长以为孩子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出现的错误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当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的时候,成人总是想让他们刻骨铭心,永不再犯,甚至在孩子出错之前就
加以提醒,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失去了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成长机会。
我们大人也会常常出错,为什么要求孩子绝对正确呢?人的优点总是伴随着对于缺点的
克服而生长出来的,一个缺点也没优点的人是平庸的。
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结果,孩子也就只能尽
力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成人在禁止孩子出
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格,父母
就不愿意了,就会说唉呀,你看你看,你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点探索精神都没有?为
什么胆子这么小?父母不去反思自身,却毫无道理地责怪孩子。他们费了好大劲把孩子终于
折磨成了胆小如鼠的人,现在,为了让他们胆大,又开始新一轮折磨。
关于错误,还有一个儿童心理成长机制与成人对错误的看法是否正确的问题,就是说,
我们成人认为的错误在孩子的精神成长机制中是不是也是错误?有时候,在成人看为是错误
的,在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与成
人完全不同的人。即便孩子真的错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
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
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孩子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以促进这样的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
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喂养一样。
所以,在我们中心,我们的口号是:在错误中成长。不光对孩子,对老师,对管理人员,
连我都是这样要求的。新来的孩子不敢下笔,我们的老师就会说:某某同学,往错画,给老
师犯个错误看看!画成狗屎蛋都行!听了这句话,孩子便一下子轻松起来,对技术的恐惧就
烟消云散。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于走向正确的那个过程。这个过
程最有价值,也最能使人幸福。
现在,凡来我们中心的家长都对我们的老师的精神面貌啧啧称奇,说李老师,这里老师
的状态太好了,我们在其它地方都没见过。
为什么呢?除了其它原因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怕出错。我也像鼓励孩子犯错误那样
鼓励老师出错,所以我们的老师特别放松,很勇敢,精神气儿特别足,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幸
福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2:24:1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我们不幸福

有一次上的课名为"我的幸福",是由一个刚刚培训完的老师上的,她说:同学们,现在
我们每个人都被家人当作宝贝,每个人周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在物质
上,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还可以旅游……那么,在这样的生活状
态里,我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
话音未落,孩子们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
这个回答太让人意外了。那个老师非常尴尬,楞在那儿了。这也不能怪她,因为过于年
轻,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她以为孩子没听明白,还想继续引导,她说:老师小时侯就不如你们了,因为经济方面
的原因,连糖都吃不上。所以,老师那时候所向往的最最幸福的事儿就是能够拥有很多很多
的糖,一房子糖,甚至一间用糖做成的房子,连书桌、椅子、床、枕头也是用糖做成的,这
样,当我想吃糖的时候呢,伸出舌头随便在哪儿舔一下就可以了。
孩子们一听,全都大笑起来,说老师你真傻,太傻了,你怎么会喜欢吃糖呢,糖是吃的
东西里面最差的,你怎么能喜欢这样的东西?还把拥有糖当作最幸福的事儿?
这一下,那个老师彻底懵了,她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这样会是这样。脸腾地红了,手
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她就问:那你们向往的幸福是什么呢?
这一问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十岁的男孩,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是年
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懒觉。另一
个女孩等不及了,抢着喊:我的幸福是放长假,到沙滩上去玩。孩子们渴望的幸福五花八门:
买一大堆零嘴坐在床上吃;爸爸妈妈不要老是叨叨;学校老师少留点家庭作业;他们家买的
彩票得了大奖;他的床放在百货大楼里,一边是货架,一边是游泳池……孩子们太渴望幸福
了,但是这样的幸福多少让我们感到吃惊。
孩子们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是真话。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
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
福被人拿走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那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
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比如有一天一位妈妈满脸恐慌地来找我,她说李老师,
昨晚上真把我吓坏了。我问怎么回事。她说,昨天晚上,我的儿子对我说:妈妈,我现在还
小,打不过你,等我长大了我会打你的。我会把你杀了,剁成肉馅,包成包子吃。
她说,可怕的还不是这些话,而是他说话时眼睛里露出的那种光。她说李老师,我的儿
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他怎么对我这么仇恨?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说着,眼泪哗哗直流。
这个妈妈是属于那种过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类型,孩子成了她的一切。她要把孩子培
养成最优秀的人才,容不得有一点点不如人的地方。事事干涉,眼睛老是盯着孩子,但是,
她的眼睛里看见的全是孩子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孩子不是挨骂就是挨打。为了把孩子培
养成才,她辞了职,在家专门培养孩子。我跟她不知谈了多少回了,劝她放弃这样的想法。
但是……你没有跟家长打过交道,你没有体验过,有些人,你要改变一点点都非常困难。每
当遇上这样的家长,我心里绝望得不得了。就像这位家长,每次都说想通了,下次还犯同样
的错误。
那次我特别生气。我说:你孩子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她急了,说李老师,你怎么能这
样说话呢?我说我已经警告过你多少回了,你听没听进去一句?我说有个中学生用斧头砍死
了他的母亲你知不知道?她说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变一下自己?
可是过了几天,她又来找我,说李老师,昨天晚上我把儿子狠狠打了一顿。她说这话时
的表情,怎么说呢,就像干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前来请功似的。
我问为什么要打儿子,她说:昨天晚上我给他洗脚,我让他把脚踩在盆子的两边,谁知
他竟把盆子踩翻了,水撒了一地。我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你为什么不让他自己洗脚?她说孩
子从小到大,都是她给洗脚。我说就算你给他洗脚是对的,但是你想过没有,一个 10 岁的
孩子,他完全能够自己洗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踩翻,可能是你使他心烦意乱的
结果。即便是不小心踩翻了盆子,也不能拳脚相加。一分钟前你是一个慈母,为儿子洗脚,
一分钟后又变成了一个凶神。爱与恨的瞬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里怎么能够
承受住这些?
一些家长啊,有时候都让你觉得,他们生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折磨的,想起来
让人心痛。
所以,说到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答案显而易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0 11:34 , Processed in 0.07154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