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4 17:54:51
|
只看该作者
求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 标签:梁祝, 小提琴, 协奏曲 ]
2009-06-24 14:45
要求要分析曲式结构,音乐表现,配器特点的,800到1500左右字数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民族交响乐之魂,属于最早深入民众的交响性、协奏性音乐作品之一。无数人为之倾倒,无数人为之振奋,无数人为之动情;它是美的化身,这种美蕴涵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美:优美、壮美、欢乐美、悲剧美、崇高美……
每当听到《梁祝》,我都会想起那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那优美流畅的旋律,如哭如泣的曲调总让我如痴如醉,有时候触到伤心之处还会让我的心为着颤抖。本文拟就如何欣赏《梁祝》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历史背景与故事情节
首先,结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约四世纪中叶),此一时期,士族与庶族之间界限分明,门阀士族为了维护自身的特殊地位,反对士族与庶族通婚,形成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制度。故事是讲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梁山伯,但是她害羞不敢说出口,于是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被雷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双双遂化成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了解这个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真正了解它的艺术价值。
二、 作者简介、代表作品及其创作特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为何占豪和陈钢。
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何佳山村。幼时热爱音乐,后考入浙江省文工团当演员。 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创作了基于越剧音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从此成为中国乐坛上的著名人物之一。继《梁祝》之后,又创作了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别亦难》、《草原女民兵》、《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音乐作品;其作品除了注重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1959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此后,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恩情》和八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梁祝》作于1958年冬,当时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何占豪和陈刚为了探索交响乐的民族化,借鉴了西方交响乐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典。1959年5月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他们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
补充回答: 三、 作品体裁、曲式
(一)、体裁——协奏曲
从体裁(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上讲,这部作品是协奏曲。协奏曲是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披巧性。在音乐作品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竟奏。《梁祝》是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与乐队的协同演奏;其中小提琴有很多高难技巧演奏。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具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梁祝》是单乐章的协奏曲,既有热情的快板,也抒情的慢板,更有中国戏曲音乐的紧拉慢唱,故这部作品刚问世时,有人称它“新奇、迷人。”
(二)、曲式——省略副部再现的奏鸣曲式
曲式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梁祝》采用奏鸣曲式,沿袭了西方古典协奏曲中最常用的奏鸣曲式写作逻辑。奏鸣曲式是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它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其中呈示部必须有两个对比的主题(提出矛盾),展开部是戏剧冲突(矛盾斗争),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再现(初步结论)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很适用于来表现复杂的戏剧性的内容。所以作曲家很恰当地采用了奏鸣曲式来表现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景。
补充回答:
四、作品的结构和主题
(一) 呈示部
这部分首先要能分辨长笛、双簧管、竖琴、小提琴、大提琴的声音以及演奏方式。
1、引子:音乐的开始首先传来几声空旷悠远的弹拨,仿佛让人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传来了婉转的长笛声,如同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和乐队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清新典雅、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江南春色。
2、爱情主题(主部主题):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以悠扬的曲调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3、草桥结拜: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4、副部主题: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补充回答: 5、结束部(长亭惜别):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二)展开部
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1、抗婚: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充分表现了祝英台敢于同封建礼教做顽强斗争的壮美精神。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2、楼台会: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在这段旋律中,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补充回答: (三)再现部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长笛和竖琴奏出了轻盈飘渺的仙境般的音符,仿佛在一抹轻烟中两只蝶儿久久地幽怨地徘徊在坟前,伴随着进行了弱音处理的小提琴再现的爱情主题,似惋惜,似沉思,似同情,也似在咏叹,乐队齐奏,伴着那两只翩翩起舞的蝶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共同祝愿高飞。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五、结论
《梁祝》的成功在于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美感的特征,使欣赏的主体的心灵受到了它多重美感的震撼;欣赏《梁祝》,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才能真正地认识和评价其艺术性;而只有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艺术享受;欣赏《梁祝》,不仅要多听、多想、而且要专心融入感情,这样才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兴趣也是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等一下还有个缩减版的,全部是写乐器的....
继续追问: 谢谢你哦,我先整理一下,看到底要那些,这上面有好多,但是都大同小异的
补充回答: 1.呈示部-「相愛」
以長笛吹出秀美如畫的引子後,小提琴開始娓娓道出詩意般的愛情主題。接著是活潑的迴旋曲來描繪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載、嬉戲遊玩的快樂情境。最後以緩慢的曲調寫出祝英台被迫返鄉,梁山伯十八里長亭相送,兩人離情依依。
2.發展部-「抗婚」
在「抗婚」裡,低音大提琴發出了暴風雨前的寧靜,小提琴和樂隊奏出兩個相互對抗的主題,以表現祝英台反抗父親為她安排的婚事。然而祝英台仍是敵不過被當時的封建社會的力量,小提琴無力的抵抗與呻吟最後被龐大樂隊吞沒。梁山伯來探望他的同窗,這時才發現原來她是女兒身,得知她要結婚,才發現其實自己對祝英台有多麼深厚的愛情。此時小提琴和大提琴相互呼應,奏出他們兩人纏綿柔情、如泣如訴的對答,這是描繪他們的樓台相會。突然音樂急轉直下,運用了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營造出緊張的氣氛,梁山伯因過份悲傷絕望而吐血病逝。在這部分,小提琴急劇快速的表現與跳弓對演奏者更是一項困難度頗高的挑戰。
最後祝英台在被迎娶的途中,停在愛人的墳前哭訴,在低音鑼聲中,祝英台縱身投入突然爆開的墳墓,以整個大樂團激動的齊奏與銅管部門強而有力的表現手法而推向全曲的最高潮。
3.再現部-「化蝶」
由長笛和豎琴揭開如仙境般的畫面,如同呈示部的引子,在柔和的弦樂襯托之下,愛情主題再現。再由豎笛引進小提琴的主題獨奏,配上弦樂部安靜的撥弦、長笛和豎琴的對答,刻畫出一片美麗的景象。曲終在定音鼓的帶領下運用了大量的銅管與弦樂齊奏表現兩人堅貞的愛,最後以長笛、鋼琴和弦樂的伴奏下,與小提琴互相呼應為此淒美的愛情故事劃上句點,意味兩人已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永不分離。
==========================
哇塞,真的很多哦,你自己精简一下吧,把要的都收集起来,再加点自己的话就OK了!
继续追问: 太谢谢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