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3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江摄影师吕厚民:照片背后的毛泽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8 10:2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江摄影师吕厚民:照片背后的毛泽东

2011年10月27日 17:03:45



▲志愿军女战士情不自禁拥抱毛泽东。 本报记者蒲东峰翻拍

  -那一刻

  这位女文工团员给毛泽东献上鲜花、握手后,突然扑到毛泽东怀里,紧紧拥抱着,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全愣住了。被打动的毛泽东闭上眼睛,旁边的吕厚民立即反应过来,按动快门,把这一感人的场面拍了下来。

  -亲历者

  吕厚民,1928年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1950年至1957年,调到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生活、工作照片。1958年至1966年任新华社摄影记者,1961年至1964年,担任毛泽东随身专职摄影师。

  推开吕厚民的家门,迎面墙上挂着一张36寸的、他夫妻二人和毛泽东主席的合影。这是吕厚民和毛主席的第一张合影,时间是1958年初。

  作为在主席身边时间最长的摄影师,10多年的拍摄生涯中,吕厚民看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几种状态。这里选取了吕厚民拍摄的具有代表性的毛泽东的5张照片,通过照片展现不同时期的毛泽东。

  1952年——志愿军战士的拥抱

  1950年春天,经由组织安排,20岁出头的吕厚民从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调到中南海。

  吕厚民回忆说,“那时候还叫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当时只有侯波等少数几个人,任务比较单纯,就是为国家领导人拍摄生活、工作照片,作为资料留存,一直到1957年,实际上我是中南海警卫局的编制,就住在中南海里。我们摄影科与主席家只有一墙之隔”。

  1953年5月23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那天,吕厚民发现,毛泽东的脸色一直很凝重,“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此前在朝鲜战场牺牲,当时的情景或许有些让主席心里难受”。

  接见时,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之一,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荣幸地向主席献花。这位女文工团员给毛泽东献上鲜花、握手后,突然扑到毛泽东怀里,紧紧拥抱着,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对于毛泽东接见的场面,吕厚民经历过无数次,可从来没见过谁会上前拥抱毛泽东,“当时搞警卫的工作人员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全愣住了”。

  被打动的毛泽东闭上眼睛,旁边的吕厚民立即反应过来,按动快门,把这一感人的场面拍了下来。吕厚民拍完放下相机,发现毛泽东还是闭着眼睛,直到同下一个文工团员握手时才睁开。

  这张瞬间抓拍的照片,可见人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无法自持。毕竟,上世纪50年代初期,拥抱还只是外国人的礼节。

  1953年——主席与总理的默契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主席气质非凡,形象高大,“在我看来,不管从哪个角度拍摄都很好”。毛泽东思考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吕厚民常常抓拍下来。抓拍,也成就了一张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许多人心中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照片,这也是吕厚民最骄傲、最满意的照片。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当时的照相设备比较落后,吕厚民用的是美国产的斯比格莱费克斯新闻镜箱,灯光一闪,钨丝灯泡“嘭”地冒出一股烟,拍完一张照片需要更换一个灯泡,暗箱里一次只能装两片胶片,拍完后,要立即拉开暗箱重装。“哪道工序弄不好都不行,那时候一张就是一张,如果一张程序弄不好,比如插板忘记插了,打开以后这张底片整个就曝光了。”

  为了拍到珍贵的瞬间,整个会议上,吕厚民时刻保持紧绷的、高度敏感的神经。

  最后一天下午散会后,台上台下的人陆续退场,吕厚民仍守在现场认真观察。他忽然看到,周恩来站起身来,没有退场,而是手拿文件,大步朝正在看文件的毛泽东走去。

  直觉告诉吕厚民:机会来了,他疾步走近主席台。还没等周恩来走到跟前,毛泽东已经站了起来。周恩来先给毛泽东看自己手中那份文件,还说了几句,表情看起来很高兴。毛泽东看了文件也笑起来,还把自己桌上的文件拿起来,边说边翻了两页给周恩来看,两人愉快地交谈着。同时,吕厚民按动了快门,“这是我24岁拍的,就拍了一张,两人谈完后就离开了,根本没有第二次机会”。

  吕厚民把这张照片命名为《毛泽东与周恩来》。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一张经典照片。照片中毛泽东和周恩来并排站着,表情愉快,呈现出两人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形成的默契、自然。很快,这幅照片被制成大幅招贴画,在国内外销售。“当时,这张照片家喻户晓,新华社还把它配了颜色,像年画似的摆在那里。作为我个人来讲,能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拍到这张照片,也觉得非常欣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0:30:1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6 15:00 , Processed in 0.07665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