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为何要说慈禧太后比我强多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2 17: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4-12 10:15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摘自:《南方日报》2011年9月11日A12版,作者:祝勇,原题:《慈禧的改革尝试》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头颅像秋风里的落叶一样在北京菜市口飘落仅仅三年之后,慈禧太后居然推行了比康梁更加激进的改革——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30日),在惊恐万状中逃至西安的慈禧太后,出人意料地发出一道谕旨,宣布实行“新政”。谭嗣同未竟的事业,就这样被慈禧太后继承下来。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这个照亮过整个西方的东方帝国,在20世纪来临之际陷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皇家宫殿沦为外国人的兵营,有关帝国昌隆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无情地撕去了,帝国仅有的一点妄自尊大已经荡然无存。连慈禧太后,也升起雪耻自强之心。当慈禧太后逃出紫禁城,逃到怀来县的时候,曾泪眼婆娑地说:“现在闹到如此,总是我的错头,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百姓,满腔心事,更向何处述说呢?”

末代皇帝溥仪后来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写道:“皇太后在流亡西安的时候也已转变成了一个改革者。”在这本书中,他援引材料证明,一位西方记者写道:“(慈禧)采取了使中国步入现代化道路的政策,并且依靠她强有力的政令,取缔了某些旧的规章。”晚清的政治现实,既荒诞,又合理——对个人而言,它们是荒诞的;而从大历史的视角看,一切又符合逻辑。为了表明自己的一贯正确,她并没有给康梁平反,而是说“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慈禧对她在戊戌的屠杀行动毫不忏悔。在她心里,自己领导的改革,与康梁的“谋逆”,绝不可同日而语。庄士敦说:“慈禧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她从不认错,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补偿她的过失。‘康党’(康有为的派别)仍然列在黑名单上,对康有为缺席判处的死刑也没有取消。”

从废八股到废科举

也是这一年,封疆大吏张之洞(湖广总督)、刘坤一(两江总督)、袁世凯(山东巡抚)上奏变通科举,张、刘会奏主张“设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停罢武科”、“奖励游学”。

袁世凯疏列10条,建议增实学科并逐年递减旧科岁、科、乡试名额。废八股、设特科、建立新式学堂,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举,从渐废科举到骤废科举。新学内容的加入,使得熟悉了四书五经的帝国士子们无所适从。

1903年癸卯乡试,士子们面对不知所云的试题,开始捣乱,“头场拆魁星,二场捉枪手,三场偷号灯”,科举考试的地位,早已不复从前的神圣。连癸卯中举的受益者都感叹:“士子之无行至此,科举虽不废,不可得也。”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南巡抚端方同奏,请立废科举。面对这样的奏折,慈禧太后内心的纠结是可以想见的。科举自隋唐以来,就成为帝王事业的根基。尽管通过科举而步入帝国政治中枢的概率小得接近于零,但只要科举存在,民间士人奔向朝廷的脚步就义无反顾,即使那些落第者,仍然可以成为帝王价值观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而受到民众的尊重。废除科举,等于抽掉了士人们眼中一部华丽的梯子,彻底断绝了他们在社会中上行的路线,帝国的政治生态,将发生彻底的断裂。
慈禧深知这份奏折的分量。环顾朝廷,像袁世凯、张之洞、端方这样思想开放的官员寥若晨星,面对满朝文武的满脸不解,慈禧陷入一种四顾茫然的孤独。1904年,慈禧太后在仔细通读南通士人张謇刊刻的《日本宪法》之后,对枢臣们说:“日本有宪法,于国家甚好。”

英王伊丽莎白:“慈禧比我强多了”

1904年,曾经视洋人如猛兽的慈禧太后迷上了西方的马戏、华尔兹舞和照相。这段时间,宫女们经常听到,有悠扬的华尔兹舞曲从慈禧的寝宫里传来,那是她那台巨大的外国留声机发出的声音。有一次,慈禧太后在午餐时,还特别要求德龄、容龄两位公主跳华尔兹舞,她乜斜着眼睛,定神地观看。等她们跳完,慈禧高兴地说,这是很美丽的舞蹈。你们这样反复地转圆圈,难道不感到头晕目眩?

慈禧曾经相信,照相能够摄走人的魂魄,在德龄公主的引导下,她一点点迷上照相,以至于照相成为她无法舍弃的酷爱。在垂帘听政的“余暇”,她经常扮作观音照相,并把相片挂在自己的寝宫。“老佛爷”这个称谓,就这样不胫而走。清代内务府档案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七月十六日海里照相,乘平船,不要篷。四格格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屋棚。莲英扮韦驮,想着带韦驮盔、行头。三姑娘、五姑娘扮撑船仙女,带渔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着带行头,红绿亦可。船上桨要两个。着花园预备带竹叶之竹竿十数根。着三顺预备,于初八日要齐,呈览。

这至少表明一点:慈禧太后也是可以转变的,她并非时代变革的天敌。终于,面对袁世凯等人关乎帝国无数士人命运的奏折,慈禧轻轻点了点头。

1905年,一批新式学堂出现。“子曰”、“诗云”从此让位给了声光电化。在“学堂日多”、“报馆日多”、“书局日多”之际,亚细亚、欧罗巴、公法、民权、华盛顿、西乡隆盛,渐渐成为一代青年、众多士大夫似通非通的口头禅。一些前所未有的人群出现了,“新学生”、“新士人”、“新军人”乃至“新官吏”。一切都冠以“新”字,昭示着与古老社会的决裂。不久,传教士林乐知在《万国公报》发表评论:“停废科举一事,直取汉唐以后腐败全国之根株,而一朝断绝之,其影响之大,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废除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这种制度资源的丧失,同时也为清朝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在今天看来,慈禧太后的许多举动是自相矛盾的,比如她推行新政,却对维新党人怀恨在心,连姓名都在禁忌之列;她明志雪耻,却从不改她的奢华本性。这些举动,造成了对她两种相互矛盾的看法。“一种认为,她生就了统治者的素质,正因为她,使清朝多延续了一段时间。另一种认为,她对清朝的灭亡要负主要责任。据我所知,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都赞同后一种意见。而前一种意见,却在西方人中相当流行。”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说:“慈禧比我强多了,我只是一个既不伟大,也不渺小的人。”

谭嗣同未竟事业,被慈禧继承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7 19:08 , Processed in 0.18702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