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4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9 15: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位于马尼拉以北250公里的安第斯山上。它是当地土著部落人民为了谋生而在裸露的山地上开垦出的土地。几个世纪以来,伊富高部落人民为了防止土壤流失,不辞辛劳地用一块块的岩石垒成一道道的堤坝,直至成为现在被美誉为“通往天堂的天梯”的稻米梯田。代代相传的知识,神圣的传统和微妙的社会平衡使这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表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征服和融合。

目录

简介
环境
气候
语言
独特性
旅游
现状乐趣不在,危机四伏
石料竟比金字塔多
被抛却的“旧爱”
生态保护





简介  

国家:菲律宾   

遗产地名称: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列入年份:2001年   

濒危原因: 人类迁离

环境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菲律宾水稻梯田,也被称呼为巴纳韦水稻梯田。它从山脚开始,一直延长至几千米英尺高,看起来就向一道绿色的楼梯延伸至天空,格外有震撼。据说,菲律宾水稻梯田的长度,首尾连接,能环绕半个地球。   

梯田耕作于2000多年前,充分体现了菲律宾人民当时就具有出色的工程技术和伊富高族的强健体魄。溪水和泉水杯被充分地开发,引入灌溉的渠道,一路灌溉梯田。   

菲律宾梯田就位于伊富高省内,它是闻名世界的水稻梯田之乡,也有着欣欣向荣的历史遗迹。游客前往水稻梯田的时候,也可以欣赏其独有的风景。如伊富高的木屋,可能是世界上最灵活的活动房屋,它没有使用任何一颗钉子或者金属去固定房屋。

气候
  11月-4月是旱季,而其他月份都属于雨季。3月和4月是当地最热的月份,而最冷的月份则是11月-2月。

语言
  居民不仅仅能听懂英语,而且广泛使用英语。而第二语言就是本地的语言-伊富高语,接着就是伊洛卡诺语和塔加路族语。

独特性
  菲律宾著名的的稻米梯田,位于马尼拉以北250公里的安第斯山上,它是当地土著部落人民为了谋生而在裸露的山地上开垦出的土地。几个世纪以来,伊富高部落人民为了防止土壤流失,不辞辛劳地用一块块的岩石垒成一道道的堤坝,直至成为现在被美誉为“通往天堂的天梯”的稻米梯田。   

稻米梯田在整个亚洲并不罕见,但是完全靠人工从吕宋岛以北的崎岖的山脊上开垦出来的稻米梯田唯有菲律宾的稻米梯田。与此同时,伊富高并未融入现代的主流社会,而是继续从事传统的农耕生活,仍保持自己的信仰,但所幸的是古时当地人可怕的“猎头”的习俗现已销声匿迹了。

旅游
  当地的旅游部门为了发展旅游业建造了一些风格独特的旅馆,旅客可以在马尼拉乘飞机到达这些宾馆。游客在此住宿可以体味到当地的民风,能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欣赏到优美的民族舞蹈。喜欢漫步的游客可以在当地的仿古村落中徜徉,在这里还可以买得到当地著名的木雕工艺品。对于那些更喜欢冒险猎奇的游客可以游览巴塔克城附近的一些景点,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一直延伸到山顶的著名的形似圆形大剧场的菲律宾安第斯山稻米梯田。从宾馆出发延大道到达稻米梯田大约有16公里远,但如果改用吉普车从小道穿插,则路程可缩短为12公里。在行程中,游客不得不步行跋涉,攀过一段陡峭的山脊后才能到达稻米梯田。   

如今,为了保护稻米梯田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提高居民的劳动生产能力,菲律宾当局、当地政府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当地的水文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对针对居民进行了一系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专家认为,对稻米梯田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也维系了当地文化、风土民情的源远流长,这为旅游景点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的可持续化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现状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区拥有让世人惊叹的高山水稻梯田景观!它海拔约1500米,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这一独特地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貌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伊富高因此成为亚洲第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文化自然景观,很快享誉全球。然而,由于梯田面积的大幅缩减,2001年底,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单。目前,梯田境况仍在日趋恶化,若继续如此,其世界遗产称号将面临被取消的危险。

乐趣不在,危机四伏
  伊富高梯田风景优美,民俗古朴,然而,它最终还是逃脱不过时间的魔掌。建于几个世纪前的、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这一神秘奇特的自然景观,由于环境的恶化和人为忽视,以及伊富高年轻一代新的价值观所引领的现代生活方式的驱使,正遭受着“灭顶之灾”。   

尽管,梯田的部分区域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指定为世界遗产地,但昔日奇迹如今已近灰飞烟灭,已显露凹凸不平的地表。由于缺乏定期维修等多种原因,这一世界存活下来为数不多的古文化遗产正因侵蚀而濒临崩溃,不仅造成当地旅游业严重损失,给当地农民生活也带来极大困苦。   

“如果有一天伊富高的水稻梯田销声匿迹了,那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祖先呢?你可以看到,现在它们正在日益退化,这必将影响到旅游的发展。”伊富高省省长泰德·巴格雷特说道。   

巴格雷特悲观地认为,伊富高水稻梯田可能在15年内消失。   

巴格雷特说:“每个人都会赞同,应保护文化旅游遗产,但估计大家尚不明了的是,一旦遗产遭到破坏,谁应当或将为之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不应当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环境为代价。”

石料竟比金字塔多
  伊富高梯田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现今仍然存活的原始景观,当地居民沿用原始的农业方式耕种着千年水稻梯田,并承袭着古老的文化。   

古代伊富高人完全靠肩扛手扶,在海拔1500米的山上雕刻出大规模的高山梯田。由于山坡陡峭,这里最大的梯田只有1/4公顷,最小的不到4平方米。梯田的外壁全部用石块筑成,最高约4米,最低不到2米,总长度达1.9万公里,所用的石料比古埃及金字塔还多。

被抛却的“旧爱”

  沧海桑田,古老的梯田文化犹如一株枯木迷失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春天里,它面临的是传统生活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矛盾。伊富高梯田水稻一年只收获一季,其总产量仅能保障当地人五个月的粮食需求,其余时间都需要从外省进口。一位42岁、有8个孩子的木雕工匠说:“我家有一块梯田,每年的产出仅供全家两个月的粮食,其余10个月必须靠副业赚钱为生。一个月卖木雕制品大约收入4000到4500比索(约合500多元人民币)。”   

巴格雷特介绍说,原始的手工耕种梯田、维护梯田泥石以换取微薄利润已不复存在,伊富高的年轻一代更倾心于从事跟旅游相关的工作,譬如手工编织、木雕等引导游客前往水稻梯田参观。   

“年轻的伊富高人已切断了自己与水稻梯田的纽带,他们甚至厌恶去耕种山间梯田的想法。原因很明显。脱离沉重乏味而又繁重的手工劳作,种植梯田已不再是现代社会一种获利和现实的劳动来源。” 由于劳动力短缺,25%至30%的梯田已处于荒废。

生态保护
  1995年,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宣布在菲建立“国际梯田委员会”,而后,“巴纳维水稻梯田责任组”诞生,专门管理伊富高梯田。2002年2月,阿罗约政府将上述两个机构取消,至今没有一个政府机构专门负责梯田事务。4月中旬,世界遗产委员会派出专家组到伊富高梯田考察,旨在与菲政府合作拯救梯田,将梯田从濒危名录中删除。   

伊富高一位议员索罗门·库噶拉沃对记者说:“如果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了保护原始景观而让伊富高人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我们都不会答应。我们不能像博物馆陈列古董似的陈列原始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发展,需要与现代社会同步。梯田是伊富高人的骄傲,它是我们文化与传统的根。目前,原始农业生产无法满足伊富高人的物质需求,因此我们不得不忽视甚至放弃梯田。”他表示,欢迎世遗委员会保护梯田,但同时,应该允许当地发展经济,向现代化迈进。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5:25:19 | 只看该作者
科迪勒拉山


目录

简介
基本资料
成因
地貌
人文历史
特色
影响

简介
  吕宋岛中央的科迪勒拉山脉,有许多标高超过1000公尺的山峰。科迪勒拉(Cordilleras)即是西班牙语的山脉。碧瑶这个热门的避暑圣地即位於此山脉上。在碧瑶东北方的巴纳威镇及邦图克、巴达特等地区为梯田主要分布的区域。梯田的总长度大约是20000公里,故以世界最大规模梯田的名义,在1995年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规模为世界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统。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比喻作“天国的阶梯”。  

基本资料
  科迪勒拉山是南美洲安第斯山的西部支脉。大致自南纬27°30′起,沿智利-阿根廷国界,向北伸延至加勒比海沿岸。山脉沿线经过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6国。南纬16°-28°之间,火山分布密集,为安第斯山三大火山带之一。此段山峰高而尖,多6,000米以上高峰,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冰川;西坡陡峻;东坡较缓,毗连被夷平的古老高原。秘鲁北部,山体被纵向河流深切,分为平行的内格拉山脉和布兰卡山脉。在厄瓜多尔中部和哥伦比亚境内,山脉与考卡谷地并行(谷地为与中科迪勒拉山脉的分界);北纬8°以北,山脉高度下降。太平洋和大西洋流域的分水岭。富铜、铅、锌等金属矿藏。位於吕宋岛中央的科迪勒拉山脉,有许多标高超过1000公尺的山峰。科迪勒拉(Cordilleras)即是西班牙语的山脉。碧瑶这个热门的避暑圣地即位於此山脉上。在碧瑶东北方的巴纳威镇及邦图克、巴达特等地区为梯田主要分布的区域。梯田的总长度大约是20000公里,故以世界最大规模梯田的名义,在1995年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人认为,这件事促使日本政府开始推动梯田保护政策。近来,有越来越多无视於灌溉沟渠走向的建筑物出现,也有许多田荒废、废耕。景观维持成为菲律宾政府的一大难题。所以,这项世界遗产在2001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的起源被认为与菲律宾的山地民族伊富高人有关。伊富高人是居住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多山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个群体。他们可能在西元前约1000-100年时开始耕作这一片梯田。

成因
  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主要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活动与大西洋的张开及南部冈瓦纳大陆的分离,特别是南美与非洲的分开,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新生代。中生代前半期,科迪勒拉地槽处于沉降和堆积阶段,侏罗纪末后,地槽处曾有多次造山运动,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至白垩纪末拉拉米运动,掀起了大规模造山运动,其影响范围北起阿拉斯加向南至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南美使安第斯地槽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整个安第斯山的褶皱构造。至此,美洲大陆的面积向西扩展了一大步。这次运动一直延续到第三纪。新生代以后,科迪勒拉山系曾进入一个以侵蚀为主的时期,使山间盆地、山前拗陷及低地处都有大量的陆相沉积,及至上新世又掀起巨大的上升运动,并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及更后,这次运动使科迪勒拉山系重新抬升、褶皱、断裂并伴随岩浆侵入,熔岩喷发和火山活动。经过这次运动,科迪勒拉山系不仅具有年青的现代构造地貌的特征,而且通过中美地峡,使南北美沟通联系,并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山体。

第四纪初期对科迪勒拉山系有一定的影响,从时间上看北段(北美)早于南段(南美),冰川覆盖的范围则北段大于南段。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是科迪勒拉北段的冰川中心,南段主要是高山冰川。强烈的冰蚀作用,对科迪勒拉山系的面貌进行了再蚀刻。

地貌
  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其西面逼临太平洋,东接美洲中部平原,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绵延15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北宽南窄。其北段以落基山脉为主体,高约2000~3000米,宽约800~1000千米;南段以安第斯山脉为主,平均高度可达3000米,但宽度仅及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一半,一般仅300千米,最宽处也只有800千米,且越向南越窄。科迪勒拉山系的地貌结构自成一体,它是由一系列纵向山脉、山间高原、盆地和谷地组成,但其南北两段略有差异:   

1、北段(北美)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个纵列带。东部以落基山脉为主体,其北有布鲁克斯山,其南为墨西哥高原东侧的东马德雷山。落基山脉南北延5000千米,一般高2000米,南部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落基山构造复杂,大多以褶皱和冲断层为基础,呈现为条状山脉和间隔断层谷地为主。著名的黄石公园就位于它的中段,以温泉和喷泉著称。   


中部为山间高原盆地带。自北而南有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和墨西哥高原。分布范围很广,其构造地形差别也大。育空高原高2000~3000米,是北美北部唯一未受冰川覆盖的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与哥伦比亚高原均为熔岩高原,并有冰蚀地貌广泛分布。大盆地内有短窄断块山与干盆地交错分布,因气候干旱多沙漠和盐湖。科罗拉多高原一般高2100~3300米,由前寒武纪花岗岩、片麻岩到各个地质时代的水平岩层组成;新生代以来不断上升,致使科罗拉多河不断下切,形成深1830米的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峡谷两侧岩层自古到今依次水平排列,成为地质学科最完整的自然标本室。墨西哥高原具有断块山与盆地间错分布的特征,南部较高,南缘有一条东西向火山带。   

2、南段(南美)以安第斯山脉为主体,其西为沿海山脉,其东为科迪勒拉前山。安第斯山延伸于南美大陆的西岸和北岸,从特立尼达岛向西转南直达火地岛,直线距离近9000千米,平均高3000米,有许多高峰在5000米以上,个别的可超过7000米,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新生代以来,安第斯山地区火山地震十分频繁,说明它至今尚处于不稳定状态。   

安第斯山在地形结构上北、中、南三段有所差异。北段具有山脉分支隔以幽深谷地的特点。这里的安第斯山分成东、中、西三支科迪勒拉山,它们在南纬3°以南逐渐靠拢。中段,东、中科迪勒拉山合而为一,山体逐渐开宽,最宽处可达800千米,平均海拔可达4500米,且多五、六千米以上的山峰。南纬27°30′以南的南段,东西科迪勒拉山接近,宽度收敛,逐渐合为一条山脉;其最南端因近代下沉,多岛屿及峡湾式海岸。   

沿海山脉由秘鲁中部沿海向南至火地岛,这是一个近期上升的古老蚀余块状山,西坡为陡峭的上升断崖。在沿海山脉与安第斯山之间,是智利中央纵谷。南纬42°以南,因下沉作用,沦为港湾。科迪勒拉前山,位于安第斯山以东,构造上属海西褶带,新生代时受安第斯山上升的影响,发生断层和火山喷发,在地形上呈现为一系列与安第斯山平行或略为斜交的山岭与深谷相间的特征。

人文历史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指的是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东面的梯田,位于巴纳威镇附近,其规模为世界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统。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科迪勒拉山脉的梯田,也被比喻作“天国的阶梯”。位于吕宋岛中央的科迪勒拉山脉,有许多标高超过1000米的山峰。“科迪勒拉”(Cordilleras)即是西班牙语的“山脉”。碧瑶这个热门的避暑圣地即位于此山脉上。在碧瑶东北方的巴纳威镇及邦图克、巴达特等地区为梯田主要分布的区域。梯田的总长度大约是20000公里,故以世界最大规模梯田的名义,在1995年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人认为,这件事促使日本政府开始推动梯田保护政策。   


近来,有越来越多无视于灌溉沟渠走向的建筑物出现,也有许多田荒废、废耕。景观维持成为菲律宾政府的一大难题。所以,这项世界遗产在2001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的起源被认为与菲律宾的山地民族伊富高人有关。伊富高人是居住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多山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个群体。他们可能在西元前约1000-100年时开始耕作这一片梯田。 科迪勒拉山梯田梯田距离巴那韦镇(Banaue)仅2公里,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统。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梯田是由当地部落,包括伊落族,用原始的工具和精巧的灌溉系统于200年前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垦出来的。如果把这些梯田首尾相接,可以环绕半个地球。以层层梯田为背景,你能在这里看到菲律宾最美的落日。这里海拔1500-2000米,要注意保暖。   

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因为符合以下标准,而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1)独一无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别地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或是一种现存或已经灭绝的文明。   

(2)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3)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


特色
  梯田位于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的东面,距离巴那韦镇(Banaue)仅2公里,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统。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梯田是由当地部落,包括伊落族,用原始的工具和精巧的灌溉系统于200年前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垦出来的。如果把这些梯田首尾相接,可以环绕半个地球。以层层梯田为背景,你能在这里看到菲律宾最美的落日。这里海拔1500-2000米,要注意保暖。

影响
  高大宽阔的科迪勒拉山系,不仅本身是美洲地貌结构的一个基本要素和特点,而且它对地理环境其他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也产生巨大效应。   

逼临太平洋南北纵列高大的科迪勒拉山,成为太平洋气流向东进程的巨大屏障,太平洋沿岸一般降水为500毫米左右,北纬40°以北是多雨带,最大可达2000毫米以上。但进入山间高原和盆地区后,因处于背风位置,且地形闭塞,年降水在500毫米以下,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处,甚至不足50毫米,说明由西向东不断递减。由此影响土壤和植被也由西向东演变。北纬40°以北更为明显,由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针叶林,向东进入山间高原逐步更替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和草原。山地本身,垂直分布甚为明显。   

科迪勒拉山系的南北纵列,使美洲西海岸的河流短小而多独流入海,一般富水能而乏航运价值,而在山系以东却发育着源远流长的世界著名大河,如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南美的亚马孙河,山地提供的水源补给,无疑是形成这二大水系不可缺少的条件。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过程中,北美西北部和亚洲东北部曾有过联系和中断,从而使两地动物互有往来,形成许多共同属和相似的动物种,如水貂、猞猁、狼和獾等。它也提供了南北美洲之间动物往来的条件,在北美东南部出现犰狳等与南美相同的种和属,南美的猫科、犬科和浣熊科等则来自北美。因此,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丰富了南北美洲的动物种类。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为一年青褶皱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它成为世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地震十分频繁。如安第斯山区的三大火山带,高于5700米的火山锥就有18座,阿空加瓜火山海拔6964米,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图彭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是上最高的活火山。本世纪以来,仅北美加州地区发生7级或大于7级的强震9次,1992年就发生二次7.9级的强震。火山地震强烈的原因,是因为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加快速率相互碰撞的结果。   


科迪勒拉山系的矿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由于其在形成过程中几经构造变动、断裂、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及多次的侵蚀,致使岩层变质和古老岩层出露,从而形成了美洲的其他地区所缺乏的多种金属矿和沉积矿。其中铜、铅、锌、铝土、钼、锑、石油、磷酸盐等的储量或产量具有全洲或世界意义,它为美洲大陆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
发表于 2011-11-30 18:12:11 | 只看该作者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01.jpg (30.75 KB, 下载次数: 74)

01.jpg

1.jpg (61.77 KB, 下载次数: 81)

1.jpg

2.jpg (40.22 KB, 下载次数: 75)

2.jpg

3.jpg (49.01 KB, 下载次数: 77)

3.jpg

5.jpg (118.85 KB, 下载次数: 80)

5.jpg

6.jpg (304.21 KB, 下载次数: 79)

6.jpg

7.jpg (29.69 KB, 下载次数: 71)

7.jpg

8.jpg (118.23 KB, 下载次数: 68)

8.jpg

9.jpg (33 KB, 下载次数: 76)

9.jpg

0.jpg (73.9 KB, 下载次数: 67)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07:28 , Processed in 0.07839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