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大学,校际交流与传播,传统手法是做本介绍手册。这类东西可以说是大学的名片,展现大学的理念、文化与风格。其内容不外乎历史沿革、师资和学生、组织机构,设施等情况。但就是这些内容,怎么个弄却是大有文章。
翻开中国大学的那些个介绍手册,首先设计水准低下,再加上官本位习气作怪,往往面目可憎。本校沿革的写法,没有完整的历史,也少见反思甚至还有窜改。师生介绍中,师以官贵,而生则不见踪影。大学主体的师生往往成为了陪衬甚至连陪衬也不是。弄的不成样子。而海外的许多介绍手册,则生动活泼得多,而且设计也讲究,有些好的甚至会成为我上课的案例。
而一本由台湾政治大学游本宽教授赠送的《手框景·机传情——政大手机影像书》,更从根本上颠覆了此类手册的习惯做法,也让我开始对于可能出现新型的大学介绍手册而抱持一线希望。据游教授介绍,2009年春,《手框景·机传情》政大手机影像征集,是一个蛮生动的校园活动。短短一个月內,有二百多位师生参与,投件总数达一千兩百多。说它是创校以来,最多人参与的生活纪录与艺术发表活动应不为过。由于影像征集活动完全打破:只奖励少数精英的惯例,改以几乎人人都可能得奖的形式,在校园內掀起了一阵“大伙齐用手机写日记”、“我看、我拍、我分享”的拍照风潮。通过这种征稿方式得到的照片,最后编辑成《手框景·机传情——政大手机影像书》。
这种方式使得校中人人得以发表对于校园与校园生活的看法。而手机这个贴身通讯手段,因为贴身而具有贴近生活随时翻录生活场景的可能。贴身者,贴生也。翻遍全书,传统手册中习见的沿革、院系、师资等要素全然不见。学校头面人物只有校长因为书写了序言得以出现一次。显然,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学校介绍,其概念是师生平等与大学日常生活。在收入书中的几百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中,不以校园建筑的光鲜亮丽吸引眼球,而是力争于细微之处呈现政大特有的大学文化与生态。这些照片并不回避学校的一些尴尬,拍摄者也不时善意调侃一下自己的学校。下面所录都是些往往会被排除于官气十足的学校介绍手册中的画面:
“学生平常很少来的地方。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三个:交作业、师生面谈、赴刑场考口试。找光/高毓婷/韩文一/2009”(这位同学显然以较具批判的眼光看本校)、“前人遗迹。传院,Bbrother/林源栋/哲学一/2008”(拍摄的是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西式的涂鸦作品,显示校园文化的包容)、“悠闲的午后一盹。陈彦如/会一甲/2008”(呈现出一个小动物有安全感的校园)、 “上学期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政大,却马上遇到了台风,见识到了在台湾北部的天气,图中是庄一女宿侧门被强风吹倒的照片:-︳。让高墙倒下吧XD/胡瑜芳/教育一/2008”(提示了政大所在地台北的气候条件)。
显然,这是一本以师生为主体,师生自由表达对于校园生活的感受甚至不满的书。不像那些只把硬件拍摄得光鲜亮丽,师生缺位、人文精神稀薄的介绍手册,这本书不避所谓的不上台面、不上镜头的场面与情景,而是尽可能多地纳入某种饱含爱意的“怨气”然而却又通过拍摄得以解气的画面。这些场面的出现,反而令人感受到学校的包容与大气,也感受到师生对于本校的爱意。
台湾政治大学,其性质与地位约等于大陆的人民大学。台湾的政大,以前也是官气冲天的地方。国民党的党国大佬从政坛下来空降到杏坛者在所多有。后来发生政党轮替,校园内官气开始有所消退。此书因此也可以视为政大官气逐渐消退后出现的一种校园民主的新景象。
正如游教授所说:“本书编辑的精神是依附在手机拍照的“民主自由、随心所欲”感;换句话说,沒有章节的排序,任何一页都是首,也可是尾;甚至于直、橫影像都交融在同一页里,以强烈呼应当代先进手机能“智慧”的將影像翻横或竖直。手掌握着它,可以读——作者在图象上的形式成就;可以读——单一影像內容的共同记忆;可以朗——图外摄影者的文思;可以诵——群体照片所集构的政大时光。《手框景·机传情》设计的本质就是想让人:轻松的掀开官能瓶盖,无拘的释放心中馨香,藉最大量的图、文,堆垒出山、水、建物与人之间无限的感动。”
原来,谁是大学的主人,大学是谁的,大学由谁来诠释,这些问题在这次活动的策划中,在这本书的编辑中,也可以体现得这么充分。不要误会这是为摄影爱好者策划的活动。不是的。这是为政大师生的自主表达而策划的鼓励师生共同、全面参与观看政大的活动。因为策划者充分意识到这种有关自己学校的表达与视觉诠释不分高下,也无分高下,所以这次活动也不评奖而是以抽奖的方式加以鼓励。如果说手机的出现使得影像的获取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影像的民主化的话,那么由此激励出来的对于表达自由的向往与信心,也一定会促进人们对于社区与社会的进步发表自主见解的欲望与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