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文才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将领,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被错杀。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日前,本报记者在井冈山干部学院独家专访了袁文才的嫡孙袁建芳。
54岁的袁建芳,中等个,圆脸,非常谦和,一说话就微笑。他曾当过兵,干到师政治部正营职干事。1996年转业到江西吉安市工商局,现为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师。“我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关于我爷爷的故事,就是从奶奶那里听来的。这些年,我也注意搜集资料,纠正了奶奶记忆中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为雪夺妻之耻、诬陷之恨,一跺脚入了“马刀队”
袁文才1898年4月12日出生在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他祖祖辈辈以种田垦林为生。“我们家是客家人,跟土籍人一直有矛盾,我老爷爷不堪忍受土籍豪绅的压迫,发誓改换门庭,把我10岁的爷爷送进私塾馆,但家里困难,拿不起学费,时断时续总共念了两年,就回家了。”袁建芳说,“我爷爷19岁跟张氏完婚,不幸的是,新婚不久,张氏就被茅坪世袭劣绅谢冠南的儿子谢殿一给霸占了。夺妻之恨,是我爷爷内心深处埋下的第一颗仇恨的种子。”
1919年,21岁的袁文才与谢香梅结婚。袁建芳说:“谢香梅就是我奶奶,她娘家比我家要好,她父亲是开中药铺的,家中的田和山都雇人耕种。她在家是老大,不在乎我爷爷出身贫寒,也不计较我爷爷有过一次婚姻。相反,很钦佩我爷爷是个有志气的人。”
袁文才一边务农,一边学习,终于在1921年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跟贺敏学同班,贺敏学就是贺子珍的哥哥。1922年2月,袁文才的父亲病故,袁文才不得不再次辍学回家,成为豪绅嘲弄的对象。他们挖苦说,袁文才若读书出人头地,我们家里的牯牛也会中状元公的。父亲去世的悲伤,加上豪绅的冷嘲热讽,立志复仇的烈火,在袁文才心中越烧越旺。
一次,宁冈籍的官绅龙清海在南昌参加竞选江西省议长,拨了一笔经费到宁冈拉选票。豪绅谢冠南利用手中权力,想独吞这笔经费。袁文才得知这一消息后,气愤不已。投票选举那天,他突然当众揭露了谢冠南的舞弊行径,弄得谢冠南当众出丑,狼狈不堪。袁文才首次反抗成功,声望顿增。而谢冠南则以袁文才带领民众抗捐为名,诬陷袁文才企图策动民反。袁文才被逼得走投无路。
在宁冈县境,离袁文才家乡不远的井冈山上,有一股名叫“马刀队”的绿林武装,头领是当地的农民胡亚春。为实现报仇夙愿,血气方刚的袁文才,于1923年一跺脚上山参加了“马刀队”。
家被抄,哥被抓,母被杀,几经周折袁文才弃暗投明
“我爷爷尽管才上了几年学,但在当时也算知识分子了,他一上山,就充当了马刀队的师爷。后来我爷爷成了事实上的头领。”袁建芳说。
这时,豪绅地主们与县府勾结,从外地请来一个营的军阀部队进驻宁冈,“进剿”井冈山,捉拿袁文才。
一天,一个连的军阀部队闯进了袁文才家,却不见袁文才的踪影,连长恼羞成怒,将袁家抢劫一空,杀鸡打狗,大吃大喝,尔后把袁文才的哥哥袁选通五花大绑押往县城。
其中有一个喝得酩酊大醉的士兵,部队开拔时掉了队,他慌忙中误将袁家背柴禾的撑棍当枪扛在肩上仓促离去。这时,袁文才的嫂子下山回家,发现屋内留下一支钢枪。她立即将这支钢枪送上山交给了袁文才。那个酩酊大醉的士兵行至茅坪才归队,班长发现他背的不是枪而是一根木头撑棍,立即报告连长,连长率部返回袁家寻枪,恰遇袁文才的母亲刚从山上回到家里,他们找不到那支枪,便发泄兽性,举枪朝袁母射击,袁母当即惨死在地。
“家被抄,哥被抓,母亲被枪杀,这横祸使我爷爷悲痛万分。他横下一条心,把妻子和儿女一道带上山加入了‘马刀队’,誓与豪绅、军阀拼个你死我活。”袁建芳说。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之后,大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宁冈县有个进步青年叫龙超清,是共产党员,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宁冈秘密开展工作。
他注意到了井冈山上这支“马刀队”。通过教育争取,这支队伍有可能成为革命武装。恰在这时,又得知县长沈清源正在策划招安马刀队,为找不到上山的说客而发愁。于是,龙超清自告奋勇愿去劝降。
龙超清跟袁文才搞了几个回合的谈判。袁文才同意将“马刀队”改编为宁冈县保卫团,并由袁文才亲任团长。
为防意外,袁文才在下山之前,把对下山受编持异议的胡亚春等部分人仍留在井冈山以观动静,粮晌和给养均由县府供给。1925年9月,袁文才率领一支三十多人的队伍移住茅坪攀龙书院,就任宁冈县保卫团长。
自袁文才下山以后,龙超清经常给他讲述革命道理,启发他参加革命,跟着共产党走。袁文才的思想进步很快,他经过慎重思考,决定率部起义,投身革命。
1926年9月,宁冈县境反动武装力量空虚,龙超清与袁文才经过周密策划与安排,在深秋的一个夜晚,袁文才突然率部包围了县政府,不到一个时辰,缴了县清乡局的全部枪支,并将县长沈清源驱逐出宁冈县境。
袁文才率部起义获得胜利,成功地夺取了宁冈县政权。保卫团也随即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被任命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
1926年11月,经龙超清介绍袁文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被党组织派往吉安参加农民运动训练班。
用竹睡椅做一乘轿子,把毛泽东接到井冈山茅坪来
秋收起义部队遭受挫折之后,毛泽东毅然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在湖南浏阳文家市集合了受挫的部队,决定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转移,从而开始了向农村的进军。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当时,袁文才正率部队在砻市一带活动,得知三湾突然来了一支近千人的队伍,他的心情惶惑不安。
为了安全,他立即把部队撤回到茅坪一带的山里埋伏起来,并迅速派人去三湾探听虚实。就在这时,他接到毛泽东从三湾给他写来的亲笔信。
袁文才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决定派他的文书、曾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讲课的陈慕平作自己的代表,随同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去三湾见毛泽东。他还写了一封信:“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毛泽东向龙超清、陈慕平等介绍了工农革命军的情况,希望袁文才能合作,一起参加革命斗争。龙、陈等人也向毛泽东介绍了宁冈党的状况及袁文才这支武装的情况。
袁文才听取了从三湾回来的陈慕平的报告,了解到毛泽东及其带领的工农革命军的详细情况之后,表示愿意合作,但他仍不放心。当时,井冈山上还有王佐的绿林武装。王佐跟袁文才是好朋友,两人还是结拜兄弟。“对于毛泽东到来的态度,王佐跟我爷爷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的绿林身份,特别多疑。”袁建芳说。为了统一认识,以便对袁、王两支农民革命武装采取团结与合作的方针,当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时,毛泽东以中共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对袁、王两支农民武装的政策问题。会后,毛泽东只带几名随从人员,徒手进山,在东源的大仓村会见了袁文才,向他详细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时局所采取的战略决策。
袁文才当时只有60支枪,为让袁文才扩大武装,毛泽东赠送一百支枪,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真诚的态度,使袁文才深受教育和感动。袁建芳说:“那时候,枪比命重要,宁舍一条命,也不丢一支枪。国民党是来缴枪,毛泽东是来送枪,袁文才当然是信任了。这也是毛泽东高人一筹的地方。”
袁文才按当地习惯杀猪为毛泽东洗尘接风,并慷慨地回赠一千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以工农革命军的给养。他还答应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设立一个医院和在象山庵建立一个后方留守处。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部进驻井冈山茅坪,袁文才从大仓往古城去迎接。“出发时,我奶奶塞给我爷爷一个包裹,包裹里有两件半成新的兰丹士林长衫,两条灰布裤子,一双新布鞋。这是给毛委员的,毛委员的脚在部队行动时被扎伤。行动很不方便。
最后,还是我奶奶想出个主意:用竹睡椅做一乘轿子,把毛泽东接到井冈山茅坪来。”
通过袁文才,毛泽东又改编了王佐的部队。“毛泽东给了王佐70支枪,王佐回赠了500担谷子,当时一担谷子一块大洋。”袁建芳说。
佩服毛泽东,并为毛泽东做大媒
袁建芳说,袁文才在和毛泽东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称赞毛泽东学识渊博,有军事才能。把毛泽东的意见当做指路明灯了。
而毛泽东1928年5月10日给中央的报告中专门说:“我们的永久通讯处:宁冈袁文才。”
随着袁文才革命觉悟的提高,他对部下遵守革命纪律的要求更加严格了。有一天夜里,他的特务连有几个战士在野外捉到几只散失的鸭子,回到步云山私自杀掉煮吃了。袁文才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召开特务连的全连大会,严厉批评了那几个战士,还责成连长亲自带领这几个战士去向丢失鸭子的农民群众赔礼道歉,并按价给予赔偿。
在此期间,毛泽东结识了贺子珍。贺子珍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毛泽东进驻茅坪的当天。当时贺子珍不到18岁,是永新县委的妇女部长、共青团书记。后来,前委亟须一个秘书,既有文化又有才干且毛笔字也写得娟秀端庄的贺子珍被选中。这样,毛泽东就与贺子珍天天见面,朝夕相处四个月时间。他们从相识到相知,感情不断升华。最后,袁文才做媒,促成了一段姻缘。
1928年2月上旬,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完成了他们向正规的工农革命军转变的关键性一步。在宁冈大陇的朱家祠堂前宽大的草坪上,毛泽东亲自主持大会,宣布袁文才、王佐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副之,何长工任党代表。5月,红四军正式成立。袁、王部被编为第三十二团。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茨坪成立,袁文才担任工农兵政府主席。9月,又担任了宁冈县委书记。王佐则担任了湘赣边界特委委员、井冈山防务委员会主任。
敌人对井冈山“进剿”,袁文才、王佐率32团镇守井冈山大后方,使在前方作战的主力部队无后顾之忧,连续取得五斗江、草市坳、永新城及土溪岭、龙源口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袁、王部队还直接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对取得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为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左”倾错误政策导致被错杀
中共“六大”会议通过了“左”倾政策,加上土客籍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袁、王“冤枉”悲剧的发生。袁文才和王佐都是客籍,而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主要领导人多是土籍,依据六大“文件”规定,1930年2月下旬,袁文才和王佐被杀。
袁建芳说:“我看到好多革命回忆录,都谈到我爷爷被错杀的问题。其中在一本人物传记《贺子珍的路》中,有这样的话,贺子珍说,1930年,袁文才被错杀,事后毛泽东听到这消息,心里很难过,多次批评这种错误的做法。他说,不应该把他们当土匪对待,不应该这样对待这两位同志,他们都是要革命的。有的人把袁文才这种深沉寡言的性格描绘成奸诈、诡秘,这是不对的。我同他们的接触较多,了解他的为人。他自己一生的行动都表明,他是热爱革命、忠于党的。他对毛委员和他率领的革命军上井冈山是真心欢迎的,对党的领导真心拥护,对革命没有二心。”
其实,在袁文才、王佐被错杀问题上,毛泽东早有定论。1930年10月,在红军最后一次达吉安时,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陈正人就曾向毛泽东汇报事情经过,毛泽东当即说:杀错了!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在井冈山期间,他们(指袁、王——引者注)是忠实的共产党人,是执行党的命令的。毛泽东在延安还对何长工说,错杀袁、王,要平反!
1950年前后,陈正人任江西省委书记时,又一次跟毛泽东谈到袁、王被错杀之事,毛泽东依然表示:杀袁、王是个错误。
此后,中共江西省委才作出平反决定,追认袁文才、王佐为烈士。
毛泽东说:记得请两位嫂子
袁文才与王佐在井冈山被冤杀,最难受的是妻儿。谢香梅是在马源坑的老房子里听到袁文才死讯的,当时哭昏过去。醒来后,第一个想法要去找红军找毛委员。说毛委员多次到过她家里,了解袁文才。别人告诉她,毛委员下山了,他们才敢杀的。“国民党追杀我奶奶他们,而执行极“左”路线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的一些人也不放过他们,说是要斩草除根。”袁建芳说,“我奶奶当时才30岁,她每次说到这些,都流泪。当时简直是没有任何出路,但我奶奶真不简单,她相信共产党肯定是要给我爷爷平反的。她冒死保存了毛泽东赠给我爷爷的皮革裹腿,还有爷爷的一张个人相片,两张在吉安市参加农民运动培训时的合影。”
谢香梅的大女儿袁长妹当时不到9岁,二女儿7岁(后来夭折),小女儿小惠才一岁多,大儿子袁耀烈仅5岁,小儿子在逃难中夭折。谢梅香咬咬牙,把两个女儿都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大女儿送给宁冈坝上村,小女儿送给马源坑村姓李的人家。谢梅香带着5岁的儿子到锡坪打“埋伏”,隐姓埋名。日子一口咸一口淡地熬着。
1942年谢梅香从马源坑搬到茅坪村。租了五亩田,借债给儿子袁耀烈读书,一直读到初中,上的是宁冈中学,宁冈中学也就是朱毛红军会师的龙江书院,是宁冈有名的好学校。后来失火,龙江书院烧了,现在见到的龙江书院是后来修的。
解放后,袁、王平反。县里给袁耀烈安排了工作,袁耀烈先在宁冈第四区当文书,后来做了副区长、宁冈劳动人事局局长。袁耀烈有两个儿子袁全芳和袁建芳,一个女儿。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5月24日在八角楼,毛泽东想起了袁、王两位老战友,深情地说:“他们两位是好同志,他们是‘左’倾路线的牺牲品啊!”
当了解到袁、王的遗孀还健在时,毛泽东非常高兴,毛泽东在5月28日吩咐汪东兴安排接见井冈山的老红军、老党员、烈士遗孀等时,特地嘱咐:“临走前都见见,记得请两位嫂子。”
“我奶奶听说毛主席要接见她,心情无比激动。在接她去茨坪的小车上,她一路流泪。接她的领导当时问,主席要我们问您有什么困难,都提出来,我奶奶摇头。有什么要求,请提出来,我奶奶仍摇头。
5月29日,我奶奶和王佐的遗孀兰喜莲在井冈山宾馆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泽东依然像38年前一样,亲切地称呼‘袁嫂子’‘王嫂子’,并合影留念。”袁建芳说。
据有关史料记载,接见时,王佐的遗孀兰喜莲被安排站在第一排,说毛主席一会儿来跟他们一起照相。兰喜莲兴奋地等着。一会儿毛主席从井冈山宾馆里面出来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毛主席长胖了,她发觉毛主席的目光也在四处寻找。毛主席走过来,和第一排的老同志一一握手,当握到兰喜莲时,毛泽东先开了口:“你是王嫂子。”兰喜莲还没有来得及说话,那么多的人都想和毛泽东握手呢,就把兰喜莲挤到第二排去了。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袁、王的家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并指示关心他们的生活。如今,袁文才的长女袁长妹已经90岁,井冈山市近年专门给她盖了新房。袁文才的小女儿袁小惠也已经80多岁,身体很好。王佐的长孙王生茂,如今已67岁,退休前是井冈山毛主席旧居管理处主任。按照国家政策,对烈属的优待只管到子辈,因此,从王生茂这一辈开始,全是靠自己,孙辈以后有的当上了老师,有的考上了公务员。就在王佐故居旁,他的后辈们建起了名为“王佐家宴”的农家乐,各个包间的名字分别叫湘赣边界独立第一团、中国工农革命军一师二团、中国红军第四军三十二团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记者在井冈山采访时看到,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展室里,展出了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与袁文才在大仓会见,以及袁文才帮助毛泽东的部队安家茅坪、毛泽东改造袁王部队、共同创建根据地的过程;在茅坪毛泽东旧居八角楼旁,有井冈英烈袁文才陈列室,陈列室名字是宋任穷所题;在井冈山雕塑园内,有19尊革命先辈的雕像,其中就有袁文才和王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