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 20:01:57
|
只看该作者
【苏方切盼利用赴越南吊唁的机会接触中方】
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去世。中共中央当即决定派周恩来赴越吊唁。获此消息,苏联领导层决定派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前往,届时可与周恩来会见。
9月6日至10日,柯西金在越南参加了胡志明的葬礼。但周来去匆匆,有意回避。等柯西金到达越南时,周恩来等人早已回到北京。
9月6日,柯西金抵达越南首都,旋即转告中国驻越大使馆人员,苏联政府首脑希望回国途中经停北京,以便会见中国领导人。(越南方面知道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事前十分周到地将中苏双方在时间安排上尽量错开。)
9月8日,李先念副总理随后率党政代表团到河内参加胡志明的葬礼。中国党政代表团有一条指令:见苏联人不讲话。李先念与柯西金同时出现在胡志明追悼会上,彼此擦肩而过,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有。其他场合也是如此。柯西金觉得,这种情况下只有与周恩来当面谈,才谈得清楚。
苏联方面同时通过驻华代办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要求,柯西金希望返国途中在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会晤。他临走时通过越南的同志再次把这个信息传达给李先念,李先念立即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同意会谈。李先念告诉越南的同志,周恩来同意在北京机场与柯西金见面。
但一直等不到中方回音的柯西金,已经准备飞回苏联了。9月11日晨,苏联驻中国临时代办叶利札韦京被紧急召到中国外交部,通知他中国同意在北京举行中苏两国总理会谈。这时柯西金的飞机已经飞到苏联境内的塔什干了。
河内之行明显让苏方成员心情不好,大家都感觉累了,在塔什干想放松放松,喝点啤酒。当时柯西金不在场,大家围着桌子刚坐下来,把酒瓶子打开,突然,柯西金几乎是冲了进来,向大家宣布:马上集合,到机场去。
9月11日上午,柯西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恩来、李先念等到机场迎接。一见面,周恩来就同柯西金紧紧握手,以同志相称。柯西金声明,苏联领导人决不愿意为领土问题打仗。周恩来也立即说明了中方的原则立场,严肃地指出,理论和原则问题的争论,不应影响两国的国家关系。
接着,双方在飞机场候机楼西侧的贵宾室进行了3小时40分的坦率会谈。显然,周恩来对谈判有着充分的准备,提出了3条建议: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争议地区脱离接触。但什么是“争议地区”,双方发生了争执。最后柯西金总结说:“争议地区,就是你们说是你们的,我们说是我们的地区。”中苏双方遂将此问题搁置。
周恩来说:“你们调了那么多军队到远东,到底是谁想打仗……如果你们这样做,我们就宣布,这是战争,这是侵略,我们坚决抵抗,抵抗到底!”接着,周恩来缓和了语气:“你说呢?柯西金同志。”
最终,中苏机场会谈以4条临时措施使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缓和了下来。周恩来还顺便告诉柯西金,准备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柯西金听到这里,顿觉大事不妙——中美联手将会置苏联于十分难堪的境地。但苏联人的性格是比较随意的,谈完以后,柯西金就指着苏联代表团随行人员,打哈哈地对周恩来说:是他们把事情搞坏了。像咱们这样高级别的领导人,所有问题可在5分钟之内解决。让我们把所有的分歧都装进麻袋扔进黑龙江去怎么样?周恩来在外交上当然要高明得多,柯西金讲这些话时,他始终装作没听见,不予回应。
【“柯西金鸭”与林彪“第一号令”】
机场会谈间隙,还发生了一段有意思的插曲,即“柯西金鸭”的来历。
柯西金还在飞机上时,中国首长灶四位掌厨师傅(包括名厨徐筱波)就接到通知,要求准备一席国宴规格的便宴,而且要送机场烹制。周恩来指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敏感,宴席规格要高,要超过以往。
苏联客人的口味,徐师傅再熟悉不过。他想起曾做过一道菜,颇受苏联客人称赞。那是他根据京苏大菜系列的一种创新而成,主料是全聚德烤鸭,经去骨细切,加工成鸭肉片,伴以甜面酱、芹菜、芦笋、洋葱爆炒而成。这道菜汇集全聚德烤鸭和南京盐水鸭优点,色香味俱佳,只是不知如何取名。
会客厅里周总理与柯西金已微露醉意,徐师傅的压轴菜上桌。只见厚薄均匀的烤鸭片配以芹菜摆成的花朵,犹如一只全鸭悠游于水中。及至鸭片入嘴,又酥又脆,浓香四溢,柯西金连连跷指称赞。
黎明到来之际,柯西金的图-104客机已轰鸣发动,做升空准备。可不多会儿,轰鸣声又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跑来对一脸倦容的徐师傅说:“赶快备料,再为客人做一份最后那道菜,烤鸭马上就送来!”
原来,柯西金吃罢鸭片,嘴里一直念叨“很好吃”。周总理立刻让人通知厨师再来一份,同时传令已经发动的飞机赶紧停下来。
殊不知图-104客机耗油惊人,每发动一次就要用掉几乎一吨航空油。可此时柯西金已被肚里的鸭子弄得神魂颠倒,什么都顾不上了。“柯西金鸭”由此得名。
柯西金回国后,出于苏联内部原因,对北京会谈没有结论,只是笼统地表示同意在北京开始边界谈判,苏方愿意讨论中方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柯西金没有否认苏联向中国挥舞核武器,更未保证今后不向中国发动核战争。苏联强硬派要求继续对中国保持高压政策。
中苏一接近,美国就沉不住气了。美国中情局更是急不可耐,向有关情报部门发出指令,限期搜集柯西金在中国停留3小时的详细情报。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实为克格勃新闻代言人的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称“苏联可能会对中国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美国明白,维克多的文章是对美国的一个试探,更是对中国的示警。
10月17日,林彪为“紧急备战”疏散飞抵苏州市。此时,他过高地估计了苏联利用谈判作烟幕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当天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的身份,口授了6条命令。10月18日,黄永胜等人以“林副主席第一号令”为名,正式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等。10月中下旬,整个国家处于临战状态。“第一号令”产生了很大的社会震动,中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全世界的严重关注,与中国接壤的一些国家也相应进入了戒备状态。
但战争并没有爆发。中美苏三角关系,由此拉开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