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加拿大美洲野牛涧地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23:3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洲野牛涧地带位于加拿大阿尔博达省东南部。北美洲北半部,约在北纬41°~83°,西经52°~141°之间。这里曾是史前时期最大的围猎场之一,是人类初期生存环境的伟大见证,被列入世界遗产之一。分屠宰区、加工处理场和圈牛区。美洲野牛涧地带面积为66.1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8%。美洲野牛涧属于低草区,天然植被以格兰马草、野牛草为主。干草产量可达1700千克/公顷。耐牧性比高草区强。

目录

简介
历史
分暑
草原特点
地理位置
气候特点
人文景观
风俗冬季狂欢节
郁金香花节
特色




简介
  位于加拿大阿尔博达省东南部。这里曾是史前时期最大的围猎场之一,是人类初期生存环境的伟大见证,被列入世界遗产之一。分屠宰区、加工处理场和圈牛区。美洲野牛涧所代表的伟大的原始文化展示了北美草原上的土著民众曾几乎不加改造地利用地势和自然环境,在集体劳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复杂而精细的食品生产体系。   

美洲野牛涧地带面积为66.1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8%,阿尔伯塔省(Alberta)位于英属哥伦比亚省和曼尼托巴省之间,面积为66万1,190平方公里,人口约291万人,省内90%的地区为平原,加拿大最壮观的自然景观----落基山贯穿本省。大群野牛奔跑,牛仔策马的情景,在阿尔伯达的草原上不时出现。近年,好莱坞以西部牛仔为题的大制作电影,多在阿尔伯达取景,较著名的有《与狼共舞》(DanceswiththeWolf)及由成龙主演的《上海正午》(ShanghaiNoon)。省内拥有世界著名的班芙、嘉士伯、渥特藤国家公园、卡那纳斯基度假区、座落于洛基山脉的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阿省还拥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麦克劳德堡的“野牛撞头跳”和德拉姆海勒的省恐龙公园也是吸引游客的好去处。每年七月初,在卡尔加里市举办的北美最大规模的“西部牛仔节”吸引了150多万游客,而位于埃德蒙顿市的“WESTMALL”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购物和娱乐中心。阿省的著名城市有省府埃德蒙顿和卡尔加利。

历史
  美洲野牛涧曾经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围猎场之一。欧洲人到达美洲时,美洲野牛分布在北美洲大部分土地上,曾多达6000万头,是平原印第安人的经济支柱。后来向西移动的白人以任意屠杀美洲野牛为乐,许多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即由野牛群的减少而引起。到1900年前后,美洲野牛已趋绝迹。

分暑

*圈牛区   

圈牛区面积32平方千米,美洲野牛被圈到这里后,就被赶下悬崖摔死。   

*屠宰区   

屠宰区内有一道约18米高的悬崖,野牛进入圈牛区后,即被赶下悬崖。下有存骨坑,现在仍有许多骨骼。   

*加工处理场   

加工处理场是人们对野牛进行加工的地方,现在这里遗留有一些用于储存,烧煮食物的土坑。

草原特点
  美洲野牛涧属于低草区。从落基山山麓地带向东延伸,在西经100°与高草普列利相连;北自加拿大南至新墨西哥州与德克萨斯州中部,然后过渡到荒漠-禾草区。年降水量250~650毫米,大部分布于4~9月。天然植被以格兰马草、野牛草为主。干草产量可达1700千克/公顷。耐牧性比高草区强。在南部可全年放牧;中部可放牧8~10个月;北部可放牧4~8个月。   

在稳定的群落中可以针茅、冰草、溚草、早熟禾、鼠尾粟和野麦等属的植物为代表;北美草原也是玉米和小麦的主要产地。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和草茎的高低,而又区别为高、中、低几种类型的草原,当降雨量进一步增加时,草原则转变为森林。这里广泛地发育着独特的北美草原土(prairiesoil)。

地理位置
  位于北美洲北半部,约在北纬41°~83°,西经52°~141°之间。它东濒大西洋,滨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国本土,北临北冰洋达北极圈。全国地貌呈西高东低状。西沿太平洋的落基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最高峰洛根峰海拔6046米。中部为大平原。   

加拿大主要河流有马更些河、育空河和圣劳伦斯河等。基保以马更些河最长全长4241公里。著名湖泊有大熊湖、大奴湖和休伦湖、安大略湖等。加拿大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

气候特点
  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气温稍低,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南部气候适中。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为2400~2700毫米。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一年仅两三个月温度在0℃以上。北极群岛,终年严寒。

人文景观
  阿尔博达省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景观,完善的旅游度假设施和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使其成为世界级的观光胜地。著名的班芙、嘉士伯、渥特藤国家公园和卡那纳斯基度假区,坐落于
省内西南部的洛矶山脉,国家公园的环境保护了近百年,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宁静而祥和,原始而险峻。省内有五处被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洛矶山国家公园,渥特藤国家公园,麦克劳德堡的“野牛跳崖”,省立恐龙公园和伍德野牛国家公园。位于埃德蒙顿市的西埃德蒙顿商场,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购物和娱乐中心。每年七月初在卡尔加里市举办的北美最大规模的“西部牛仔节”吸引了150多万游客。   

在阿尔博达省,辽阔的天地,让你的视野可以拓展到蓝天的最深处;充满活力的都市,让你体验加拿大“能源之都”的蓬勃朝气;珍贵的历史遗迹,让你追寻原住居民千百年来与大自然博斗的踪迹。   

1980年,阿尔博达省与中国黑龙江省结为友好省,为中加之间第一个友好省。1985年5月和12月,卡尔加里市与大庆市、埃德蒙顿市与哈尔滨市分别结为友好城市。目前阿省华人华侨约有20余万人。

风俗
  加拿大人多数系欧洲移民后裔,故其生活习俗多与欧洲及美国人大致相同。   

家庭加拿大人的家庭以3~4口人为多(即夫妇俩和1~2个子女)。独居者或多子女的庭很少。父母亲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吃苦、勤奋和自立的习惯。一般不娇惯孩子,子女从读高中起便开始在学习假期中找工作挣钱,高中毕业后就独立生活,边学习边工作,在学校放假期间他们便出去打工,挣钱缴学费。子女婚后就要离开父母,自寻住处。有了孩子则由自己抚养,不靠父母帮助。每年感恩节或圣诞节,离开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并带有礼品。   

礼仪加拿大人比较随和友善,易于接近,他们讲礼貌但不拘于繁琐礼节。一般认识的人见面时要互致问候。男女相见时,一般由女子先伸出手来。女子如果不愿意握手。也可以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如果男子戴着手套,应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女子间握手时则不必脱手套。许多加拿大人喜欢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友善和亲近。加拿大人热情好客。亲朋好友之间请吃饭一般在家里而不去餐馆,认为这样更友好。客人来到主人家,进餐时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个座位前放好写有客人姓名的卡片。在加拿大还有一种请吃饭的方式更加随便,即“自助餐”或“冷餐会”形式。由主人把饭菜全部摆在桌上后,客人可各自拿一只大盘子(或由主人发给),自己动手盛取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可以离开餐桌到另一房间随便就坐进餐,这样客人与主人,客人与客人之间便可有更多的时间交谈。在加拿大一般应邀去友人家里吃饭,不需送礼物。但如去亲朋家度周末或住几天,则应给女主人带点礼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离开主人家后,回到家中应立即给女主人写封信,告诉已平安抵家,并对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谢。节假日访问亲友,通常也需要带一点礼物。

冬季狂欢节
  (2月上、中旬)魁北克省居民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采, 具有浓郁的法兰西色彩。节前,要用雪筑成一座五层高的“雪之城堡”;节日期间,要推选一位“狂欢节之王”,作为魁北克市的临时“统治者”,他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犹如“雪人”一般。在破冰后的圣劳伦斯河上要举行传统的“冰河竞舟”。还要在冰、雪上举行其它各种活动。

郁金香花节
  (5月的最后两周)首都渥太华的盛大节日。节日间举行各种彩车游行。欢庆的人们还选出一位美丽的“皇后”。人们尾随“皇后”的花车,以乐队为前导徐徐前行。

特色
  世界上美丽的山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可以和洛基山脉相比,这里的峰峦绝顶,冰川瀑布,山间温泉,还有常青的森林都是无可比拟的。有人说,加拿大洛基山脉是一座可以膜拜的神庙。因为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感到造物的神奇,天地的广阔和自我的渺小。也有人说洛基山脉等于“将50个瑞士融合在一起,”这也不算夸张。加拿大境内的洛基山脉两侧方圆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四个世界遗产级的国家公园以及三个省立自然保护公园,还有众多零散的动物保护中心,自然保护区公园等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原始森林,冰川,瀑布,河流,大湖,温泉……一切你能够想象到的自然景观都汇聚在这里。   

这里完全是大自然的世界,极少有人烟,你可以享受完全一个人独处的感觉,也可以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要体验这种乐趣,最好的莫过于带上背包登山远足。   

加拿大洛基山脉四季阳光普照,气候怡人,春天山谷中一片新绿,百花盛开;夏季白天虽热,但到晚上也就凉爽起来;秋天气候干燥,山中层林尽染,颜色煞是好看。冬季虽然寒冷,但是天空湛蓝。这就是山间的四时了。每个季节在山区远足都会有一番不同的发现和感受。   

淘金节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人每年从8月底起连续10天举行淘金庆祝活动以纪念祖先们的奋斗精神。人们身着淘金时代的服装上街游行,在埃德蒙顿广场举行各种文艺演出,夜晚燃放烟火,热闹非凡。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23:42:41 | 只看该作者
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是牛亚科哺乳动物,也是北美洲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尽管体型庞大,仍可维持60公里的奔跑速度。主要群体由雌牛和幼牛组成;雄性会另外组成单身汉群,只有交配时才会聚集在一起。平时以嫩茎晘草为食,无领域性。美洲森林野牛一般被认为是其亚种,但分类地位仍有争议。最近根据最新DNA研究显示,它和欧洲野牛亲源关系比所知还要接近。

体型庞大的美洲森林野牛(Bison bison athabascae)是北美洲最大的亚种,它的体型大过亚洲野牛和野生水牛,后两者主要出现在印度。野牛大量集体居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远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奥勒岗州东部至大西洋一带。其两个亚种分别是美洲草原野牛(Bison bison bison),体型较小和有较圆滑的背部隆肉,和美洲森林野牛,体型较大和较高和方形的背部隆肉。

虽然美洲野牛也称美洲水牛,但实际它和水牛和非洲水牛相似地方不大。


目录
1 简介
2 繁殖
3 参考资料


美洲野牛美洲野牛,头、颈和前身的毛比欧洲野牛更长更密,躯体更矮些,骨盆也更小些,它的后身没有欧洲野牛那么发达。总的看来美洲野牛的躯体较欧洲野牛更粗壮些,躯体和四肢不如欧洲野牛的长。它们的嗅觉好而视觉差。

美洲野牛 - 简介

美洲野牛美洲野牛(B.bison)

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野牛属(Bison)
体长2.1-3.5米,尾长0.5-0.6米,肩高2.6-2.8米,成年体重450-1350公斤。

美洲野牛食草,它们栖息在草原上。结成大群有时上靠恨只进行季节性迁徙。冬季向南方迁移寻找食物更丰盛的地区。春季向北方迁徙。它喜欢土浴。

7-9月配偶,雄性间浑进行争斗;5-6月间产仔,孕期约274天。仔兽与母兽一起生活到成熟,雌、雄兽及全群均保护幼兽。寿命18-22年。

过去在北美约有5、6千万只美洲野牛,遍布洛矶山以东广大地区,主要在大平原地带。由于人们狂风滥捕和开发草原使美洲野牛数量急剧下降,几乎灭绝,可称是自然史中的悲剧。到1889年时仅余541只美洲野牛了。这时通过几位热心公益人的努力,激起公众保护美洲野牛的热情,开始对它们进行保护,现在数量已回升到两万多只,分别居住在几个地区,其目的是为防止流行病。

美洲野牛 - 繁殖

美洲野牛两头成年的雄性美洲野牛打架的场面是十分壮观的,它们通常只在繁殖季节为了争夺与雌性的交配权而争斗,以大地叫,在尘土中打滚,继而摆动头部来摆开架式。这时,通常有一头野牛会让步如果不让步的话,两头牛就会打起来。

它们把头猛地撞在一起,撞得一大堆的毛发在空中飞扬,接着,它们相互绕圈,再突然转身前冲,试图用角刺伤对手。

曾有约6000万头美洲野牛游荡格雷特平原----北美洲的一个辽阔草原上,为寻找新鲜的草料而不断迁徙。19世纪,由于遗到白人捕猎者为获取兽皮而进行的疯狂捕杀,它们几乎濒临灭绝。但仍有一些被救了下来,送进了自然保护区,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美洲野牛像驼峰一样的肩部长满了长而蓬松的粗毛。春天时,长在身体后部及下部的柔软茸毛会脱落。美洲野牛体长可达3—4米。

大群美洲野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野牛,在格雷特大平原上来回游荡。它们于冬季向南迁徙,夏季时又回到北方。它们是沿着被称为“野牛踪迹”的传统路线行进的。

3.jpg (59.04 KB, 下载次数: 80)

3.jpg

2.jpg (41.04 KB, 下载次数: 80)

2.jpg

4.jpg (54.35 KB, 下载次数: 87)

4.jpg

5.jpg (48.1 KB, 下载次数: 83)

5.jpg

11.jpg (45.94 KB, 下载次数: 84)

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2 03:40 , Processed in 0.07683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