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在这里握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5 21:0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情是不能忘却的。80多年前,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联合创办黄埔军校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红色足迹万里行”采访组登临黄埔长洲岛,走进了黄埔军校旧址。拨开历史的烟云,仰望当年民族的天空中那一颗颗闪烁的星。

    两党联合创办黄埔军校

    站在昔日的“陆军军官学校”门匾下,眼前就是滚滚而逝的珠江。

    据说,当年此处有一座向江面延伸出去的木制码头,是往来军校的交通要道。1926年,第四期新生入学后,在码头的旁边建了一座彩楼,上面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此时的革命者,是指举起反帝反封建大旗的人,包括国民党,也包括共产党。

    然而,国共两党的这次握手,来得并不容易。

    共产党内有人反对。如,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维经斯基的信中,曾力陈中共党员不能加入国民党组织的6条理由。据考证,1923年6月,中共三大代表表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时,赞成票22张,反对票16张,可见反对声音之强。国民党内也有人不赞成。1924年1月20日,在国民党一大期间,以国民党右派分子方瑞麟为代表,坚决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最终放下各自的成见,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走到了一起。

    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最初的招生也是由国共两党联合组织的。

    当时,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只控制了广东全境,其余地区都在各地军阀的统治之下。黄埔军校只能在广东一地公开招考,出了广东只能采取秘密招考的方式。由于国民党在很多地区都还没有建立组织,难以完成好这项任务。

    无奈之下,孙中山让廖仲恺去找陈独秀帮忙。陈独秀立刻找到了当时在国民党任职的共产党员谭平山和陈延年,让他们用中共中央和共青团的名义向各地组织发电,命各地的党组织尽量想办法,冲破军阀的统治,招收进步青年入学。

    毛泽东、恽代英、何叔衡、董必武等分别在上海、长沙、武汉等地负责秘密招生以及复试工作。例如,赵自选、郭一予、陈赓等人就是由何叔衡、毛泽东考核选送的。后来,中共中央于1925年和1926年又先后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迅速多送”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投考军校,并强调“此事关系重大,各地万勿忽视”。

    黄埔军校创建伊始,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人数约占十分之一,到1925年发展为约六分之一,清党前达到约占五分之一。

    早期黄埔激荡着革命思想

    在黄埔军校校园内,曾经树起了一块刻有“陆军军官学校校歌”的石碑,由于日本侵华飞机的轰炸,今天石碑已不知所踪,但石碑上歌词依然令人激情澎湃:

    怒涛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军校创建时,虽然以实现三民主义为办学宗旨,但在其训令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

    1926年3月,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政治课目扩展为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苏联研究、各国政党史、各国革命史、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26门。

    在军校里,不分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都能登台向学生作政治演讲,除军校领导人和政治教官如蒋介石、廖仲恺、胡汉民、周恩来、恽代英等担任演讲外,当时的社会名人如毛泽东、刘少奇、何香凝、鲁迅、苏兆征、邓中夏、吴玉章等也应邀来校演讲。

    然而,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开始大肆抓捕校内的共产党员,并销毁一切有关三大政策、马列主义的课目和书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就此终结。

祖国尚未统一,同志仍需努力

    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由国共两党组成的黄埔军校师生,高举革命大旗,奋勇当先,历经百战,为中华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5年,在收复广州的淡水之战中,面对坚固的城墙,黄埔一期的陈明仁、左权、杜聿明等人毛遂自荐,要求参加敢死队。

    共产党员蒋先云在北伐期间曾是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随第77团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不幸中弹,但仍三倒三起,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走出黄埔军校的大门,两侧的围墙上,孙中山当年的遗嘱仍然清晰可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91年,黄埔校友重游母校,有校友有感而发,写下了“祖国尚未统一,同志仍需努力”,表达了为祖国海峡两岸的统一而共同努力的愿望。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面临滔滔而逝的江水,令人不禁思绪万千。历史已经昭示:只有作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代表,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支持。站在这个国共两党并肩战斗的起点上,我们对祖国再次统一的那一天满怀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3 01:59 , Processed in 0.14065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