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21
核心提示:那时候没有股票基金,有钱存银行便成了很多上海人的乐事。银行里可选择有奖储蓄和4元钱一张的贴花。大家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只要有余钱,就会把它存进银行,因为觉得这样过日子心里才踏实,也才有满足感。“积少成多”,一直是上海人的生活哲学。
本文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03月04日16版,原题:《50年前,他们怎样过日子》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长辈一直教导小辈要算计着过日子。今天的年轻人过日子的方式总让长辈觉得太过浪费。那么日子该怎么过?一部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电影展示了那个年代老百姓生活的状态,年长的看了都说日子就应该这样过。不管日子怎么过,片中倡导的勤俭持家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必须传承和发扬的。
1957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在上海曹杨新村拍摄了一部电影短片,叫《他们怎样过日子》,影片反映了当年新村居民持家过日子的生活情景。
曹杨新村是上海解放后最早建造起来的工人新村,那里至今住着许多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居民。重温电影中的生活场景,让这些老居民仿佛回到了从前,十分亲切。
拿了工资先要算好生活账
这部老电影说的是曹杨新村同一幢楼里住着的两兄弟的不同生活观念,演变出了不同的过日子的方式。
影片中的大哥家有四口人———老大、大嫂和两个孩子,小弟家有三口人———小弟、弟媳和一个孩子。兄弟俩不仅同住一栋楼,还同在一家工厂上班。
每天,当兄弟俩出门上班时,妯娌俩就留在家里,管孩子做家务。当然,这是1957年。从1958年起,这种男上班女在家的格局就有了改变,家庭妇女将被动员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们一样,成为有工作的劳动者。
兄弟俩每月的工资:大哥是80多元,小弟是70多元。有七八十元人民币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在那个年代的工薪阶层里面,收入可算是中上等水平了。
当时人民币的最大面值为10元钱,发工资时面值大小会按比例分好,所以七八十元拿到手就有厚厚的一叠。
影片中领了工资回家的大哥,首先就和大嫂开起了“家庭财务会议”,一起计划下个月的开支。
大嫂:“今天休息,你也不带孩子出去玩玩?”
大哥:“等一会去。”大嫂:“那咱们把这个月的钱算算。”
大哥:“好啊。”大嫂:“你这个月要多少钱?”大哥:“我还是照旧吧,工会会费、中午的伙食费,再加上抽点烟什么的,8块钱够了。”
大嫂:“这个月家里也没什么特别的开销,去掉油盐柴米零零碎碎的,一共是在8块钱就够了。这些钱除了这个礼拜要用的,其余的把它存活期有奖储蓄吧,随时用随时拿。”
大哥:“对。”大嫂:“哎,对了,咱们这300块定期存款10号就到期了,买不买缝纫机啊?”大哥:“到时候再说吧。”老居民们说,像影片里这样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上海家庭,在当时是很多的。当年他们发了工资也是先算账,而且都不隔夜的,因为心中有数了过日子才安心。
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家庭生活自然也要精确计划、巧妙安排,看来上海人的这份精明就是从算生活账起养成的。一直以来,量入为出成为了很多上海人恪守的一种生活准则。
勤俭持家省下钱来存银行
这一天,大嫂怀揣着这个月节省下来的8元钱到银行去储蓄。大嫂去存钱的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今天的中国人民银行已不办理存款业务了。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很多年里,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是经营人民币的唯一银行,直到1979年,国家才开始规划专业化银行,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984年,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就把全部信贷储蓄业务划入了工商银行。那时候没有股票基金,有钱存银行便成了很多上海人的乐事。银行里可选择有奖储蓄和4元钱一张的贴花。大家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只要有余钱,就会把它存进银行,因为觉得这样过日子心里才踏实,也才有满足感。“积少成多”,一直是上海人的生活哲学。
这部电影拍摄的年份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我国建成了鞍钢、武钢、包钢三大钢铁工程,年产钢535万吨;建成了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了第一家飞机制造厂,制成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川藏、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还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但是在“一五”计划后期,出现了投资冒进。1956年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年两年的投资额,造成国家财政紧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国家建设需要用钱,而提倡勤俭持家、踊跃参加储蓄、大力支援国家建设,很可能就是当年拍摄电影的初衷。
影片中大哥、大嫂一家用储蓄的钱买来了一台缝纫机,于是家里大人、小孩的衣服都可以自己用缝纫机来做了。
曹杨新村的老居民说,当年像大嫂那样会做衣服的家庭主妇是很多的,有的人连小孩子的头发也是自己给剃的。而且当年上海的绸布商店随处可见,一般上海人家都是买来布料或者自己做,或者请裁缝做,很少有人买成衣穿。如今的上海,绸布商店已寥寥无几,而服装店却随处可见。时代不同了,老百姓过日子的方式也不一样了。
与大哥的生活方式不同,小弟一家喜欢大手大脚无计划地买东西。小弟领了工资,夫妇俩不是计划着怎样安排下个月的生活,而是先外出购物游玩。这在一个必须节衣缩食,必须严格控制家庭开支的年代里,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因为这样没有计划的结果往往寅吃卯粮,月底没钱过日子,只好借钱了。于是大哥忍不住数落小弟:“你怎么总爱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啊,不要弄得到了月底又要向人家借钱,也不怕左邻右舍的笑话。”
电影里,小弟的大手大脚和不善于勤俭持家成了反面的典型,被画成了漫画,贴在了工厂的阅报栏里。如今的人们也许很难理解,这样的生活小事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拿来晒晒。要知道当年把这种缺点称之为“人民内部矛盾”,讽刺与批评是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的最好方式。不过,批评管批评,厂工会还是会通过互助金的方式来帮助像小弟这样的人。
互助金是那个年代的互助形式。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会都开设了这种公益性的互助金,员工自愿参加,平时交纳很少的资金,职工有急用时可得到互助金的接济和帮助。
一部老电影不仅唤起了人们的记忆,同时也引发了联想和争论。过去人们是这样过日子的,那么今天我们又该如何过日子呢?
时代不同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靠省下8元钱去存银行的日子已经离我们很远了,我们也不会因为月初买了衣服和鞋子,月底就难以维持生计了,更不需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虽然传统的理念在社会前进的快节奏中受到了震荡和冲击,但是它仍然居于主流意识。其精神标准就是量入为出、勤俭持家。一位老居民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个人的消费能力不同,各过各的,不可强求,尤其是年轻人,消费比较超前。但是,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美德,所以,作为年轻人来说,还是要牢记勤俭节约的原则,并加以发扬。
老电影的结尾处,小弟一家也学会了勤俭持家,他们也有钱去存银行了。当然,过去的老电影不会成为今天的教科书,但是,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计划、会安排过日子的理念,还是会成为今天大多数人的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