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访两会上的辛亥名人之后:爱国、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3 18:1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会特写)“爱国、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访两会上的辛亥名人之后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李寒芳 任沁沁 崔静)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新华社记者在全国两会上,采访了四位全国政协委员,他们都是辛亥革命先驱的后代。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先人为国家摆脱积贫积弱命运、推翻封建统治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天,他们在中国的年度政治盛会上继承先人遗志,关注民生、履职为民。

    孙必达:中山先生不止是长辈,更是一位伟人

    孙必达委员连续3年带来的提案,都是关于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他的曾叔祖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

    孙必达的曾祖父孙眉是孙中山的大哥。孙必达出生于1941年,那时中山先生已经逝世16年,可他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述不少中山先生的事迹。如今,孙必达还担任着孙中山基金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和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顾问等社会职务。

    孙必达现居香港,每年还会去老家广东中山市翠亨村居住一段时间。他一直称曾叔祖父为“中山先生”,因为“中山先生在我的心中,不止是一位长辈,更是一位伟人。”

    “辛亥革命即将迎来一百周年纪念日,我希望爱国、革命的精神一路薪火相传,传递到两百年、三百年。” 孙必达说。

    他还提到,今年会有包括电影《辛亥革命》在内的不少影视作品上映。“期待能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丰满真实的中山先生形象。”

吴欢:曾祖父听到了推翻清朝的枪炮声

    曾祖父是创建湖北新军的吴殿英,祖父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吴瀛,父亲是著名学者、戏剧家和书法家吴祖光,母亲是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而他本人则是作家、书画家,师从齐白石,名字吴欢是齐白石所起,取道家“无欢无不欢”之意。

    100多年前,吴殿英作为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得力助手,创建了湖北新军。为此,吴殿英还赴日本考察半年,使湖北新军成为清末的精锐陆军。思想开明的吴殿英默许革命党开展活动,多次派员赴日学习军事知识,为日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播下革命种子,黄兴就是其中一员。

    这支武装力量在促成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中功不可没。吴欢委员给新华社记者带来了一本新作《民国诸葛赵凤昌与常州英杰——被遗忘百年的辛亥革命史》。他说,辛亥革命的成功,是诸多合力的共同成果,这其中就包括一批最早觉悟的清朝进步军人。

    “今天,我们重建辛亥革命的记忆,如果把某位个人与辛亥革命画上等号,很有可能不是科学的态度。”吴欢说,我们应该强调并认识这一由多方合力造成的划时代历史巨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深层界定海峡两岸一个中国这一无可争议的事实。

    1911年,吴殿英在病榻上听到了推翻清朝、结束封建帝制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他于1913年元月病逝,时年仅49岁。“我如今最大的愿望,是做我家的孝子贤孙,更要做国家的孝子贤孙。”吴欢说。

吴德立:祖父总指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

    吴德立委员的祖父吴兆麟,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总指挥。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驻地武昌城爆发了大规模新军起义。新军工程第八营左队队官(连长)吴兆麟临危受命,担任临时总指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讲述爷爷率领工程八营只用8小时便获得全面胜利,推翻清朝政府的第一炮时,吴德立的眼里写着自豪,也闪着泪花。

    此后,湖北起义军在阳夏保卫战中同清军激战41天赢得全国各省响应,为推翻清朝政府打下坚实基础;从武昌首义到逼迫清朝皇帝退位仅用了123天,结束清王朝267年独裁统治,最终走向共和……他用心地计算这一个个奇迹,“它们不是单纯的时间点,而是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用生命成就的。”

    吴德立给新华社记者看了他母亲刘珣亲笔书写的文章《辛亥百年 追忆亲人》。刘珣写道:“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0月10日这一天是永远被中国人民记住的重要日子。此时,大家都会追思革命史绩,缅怀先烈功勋……这一切都是激励后辈前进的动力,也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如今已经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吴德立说,今年我们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迎来建党90周年,缅怀先哲,策励来者,意义深远。

林上元:外祖父见证开国大典

    黄埔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委员的外祖父是湖北名人张难先。有关张难先的词条说:他历经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年;他反清、反袁、反蒋而拥共,走过漫漫94年人生路,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

    “辛亥革命之前,外祖父参与组织了湖北最早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和日知会,”林上元表示。

    这位已届耄耋之年的老人慢慢讲述着,南北议和后,张难先为反对将政权让予袁世凯而辞去黎元洪秘书之职,回乡教书糊口;袁世凯复辟后,他又积极响应中山先生的号召,赴广州再次投入革命,历任要职;他不满国民党的腐败与内战挂冠而去,又在武汉和平解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难先在武汉成立了辛亥革命同志会,把当时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聚集起来。“外祖父还在抗战时期写了《湖北革命知之录》,我对辛亥革命知道的一些情况,最早是从书中得来的。”

    张难先先后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他在1949年10月1日光荣地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毛主席的身后,见证了开国大典的激动时刻。

    林上元还动情地讲起了家史。林上元和父亲林熏南都出身黄埔军校。1949年后,国民党籍的父亲侨居日本,终身未去台湾,林上元则留在大陆读书、工作。

    林上元说,父亲在晚年时从日本写了封信。信中说“狐死正首丘”,意思是狐狸死了都会爬回原来的第一个洞穴,一定要叶落归根。遗憾的是,1982年父亲客死他乡,直到1987年骨灰才回到武汉。

    “两岸骨肉分离的悲剧不希望再重演,”林上元说,辛亥革命就是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富强,纪念辛亥革命为了就是缅怀过去,创建我们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30 19:30 , Processed in 0.260662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