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27 来源: 《同舟共进》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杂志2009年第6期 作者:刘统(作者系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原题为:1955:第一次台海危机内幕
毛批示:“不要先向美军开炮……尽量避免冲突”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美国充分领教了新中国的力量。为封锁新中国,美国组织英、法、澳、菲等八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对中国形成半月形包围圈。蒋介石为了获得美国军事力量的支持,实现反攻大陆的梦想,指示外交官员频繁游说美国朝野,促使美国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但美国对此并不热心。蒋介石只是美国制约新中国的一个工具,在美国人眼中蒋是个腐败的独裁者。蒋的反攻大陆的计划,美国人认为完全不可能。所以美国政府的谈判立场很明确,只帮助国民党防御台湾和澎湖列岛,而金门、大陈等沿海岛屿则不在此范围内。美蒋双方在此后的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反复扯皮。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回国。战争期间,中苏军事同盟进一步加强。苏联向中国军队提供了现代化武器装备,并在中国开办军事院校,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化兵种。具有实战经验的空军和炮兵部队回到东南沿海,大大加强了前线部队的实力。解放金门和台湾的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3年底,军委作战部部长张震主持制订了“先打大陈、后取金门”的计划,得到彭德怀等军委首长的批准。
蒋介石也在积极活动,希望美国帮助台湾协防他占据的东南沿海岛屿。1954年5月,他对来访的前美军中将范佛里特表示:“我控制下之大陆沿岸岛屿,计有三十余个。最主要者为大陈、马祖及金门三个地区。我望美至少将此三地区各岛之防卫,包括于第7舰队责任范围之内。”美国没有答应这个请求,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议:“总统授权第7舰队部分舰只在对台湾海域进行例行巡逻时,可以对中国沿海的大陈岛进行友好访问,目的是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显示力量,阻止他们对这些岛屿发动攻击。”
6月1日,舟山以南海面发现美舰活动,粟裕总参谋长向毛泽东报告:“……此显系美帝向我军进行挑衅……对当面之敌应严密注意监视,随时报告。如敌不向我炮击或轰炸,我军不得向其射击,以免引起冲突。如大陈岛的蒋军乘机向我守岛部队进攻,则应予以坚决回击。”次日毛泽东批示:“处理正确,不要先向美军开炮,只取守势,尽量避免冲突。”
如果美国帮助国民党军守卫沿海岛屿,将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现在美国同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长时间的问题。”“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没有及时(约迟了半年时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这个任务,没有及时地根据这个任务在军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和进行有效的工作,这是不妥当的,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提出这个任务,还不进行工作,那我们将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中央决议强调:“现在我们面前仍然存在一个战争,即对台湾蒋介石匪帮之间的战争;现在我们面前仍然存在一个任务,即解放台湾的任务。”
国防部长彭德怀立即召开军委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指示。他强调要在解放台湾的军事斗争中逐步提高我军战斗力。斗争中把握对美军的政策界限,坚持自卫原则,决不示弱。8月13日,军委确定军事斗争方针为“先打弱小之敌占沿海岛屿,打则必胜,逐岛攻击。从本年度起,到1957年逐步解放闽浙沿海岛屿。”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
艾森豪威尔执政之初遇到的最严重问题
由于对台斗争牵涉到美国,中共中央需要取得苏联方面的支持和帮助。7月28日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与赫鲁晓夫会谈,通报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形势和准备采取的措施。苏方对中国的决策表示支持。
根据军委的部署,解放军准备从大陈和金门两个方向同时打击国民党军。9月3日,福建军区指挥厦门、莲河的4个122榴弹炮营、3个152榴弹炮营以及76野炮、150榴弹炮营和海军炮兵炮击金门。第一次炮击从14时10分开始,到16时停止,目标是国民党海军舰艇。共击沉、击伤国民党舰艇7艘,摧毁炮阵地9个。第二次炮击在9月22日17时15分开始,18时35分结束,目标是大、小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指挥部、军事设施和炮兵阵地。这两次炮击金门只是规模有限的地面炮火急袭,因为还没有掌握制空权,炮兵完成射击后即迅速疏散隐蔽,实际上是火力侦察,看国民党和美国方面如何反应。
炮击之后,中央又调整了斗争方针,把重点放在了大陈。统帅部的思路是:在台湾海峡防御体系中,选择敌防御较弱、易于速战速决的大陈列岛一举攻占之。而对有重兵把守、敌将拼死争夺的金门,则采取打而不取的牵制性行动。对我方来说,大陈收复后,即可解除南起温州,北到宁波、杭州、上海一线的敌情威胁。而金门近在咫尺,完全在我控制之下,留下这个棋子,有利于在今后的台海斗争中掌握主动,可以说是有理、有利、有节。
9月3日炮击金门,使国民党军感到震惊,两名美军顾问被打死,也震动了美国政府。美国国务院、参谋长联席会议连续开会,分析中共的意图和可能引起的后果。他们判断:中共可能会加强空中、海上和炮击活动。如果这些行动没有遭到美国明显的抵制,中共可能就会扩大进攻的规模,甚至夺取国民党占领的主要沿海岛屿。如果美国向这些岛屿提供军事保障,必然被新中国和国际社会认为是干涉中国内政和挑起战争的行动。美国刚结束朝鲜战争,不想再同新中国作战。美国政府左右为难。艾森豪威尔总统表示,这是他执政最初18个月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而蒋介石则借此机会,加紧要求美国与他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9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蒋介石再次要求美国与他签约。基于冷战思维和反共立场,杜勒斯同意了,回国后向总统建议:应该与蒋缔结一个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共同安全条约,但不包括沿海岛屿。这样,美国和台湾开始进行缔约谈判。经过3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就条约文本达成协议。国民党方面迫切希望美国协防金门、大陈,美国避免作此承诺,只同意将台湾、澎湖列岛列入条约范围。但为照顾台湾的面子,又加上了“经共同协议所决定的领土”。这是一句灵活的外交辞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蒋的愿望,也给美国留了很大余地。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的敌对行动,引起了中国的极大愤慨。12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郑重声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容许他国干涉。任何战争威胁都不能动摇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如果美国政府不从台湾、澎湖和台湾海峡撤走它的一切武装力量,仍然坚持干涉中国内政,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解放军三军联合登陆,三小时拿下一江山岛
为了打击美蒋军事同盟,中共中央决定发起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战役。此前,以张爱萍为司令员的浙东前线指挥部已进行了长时间的周密准备。陆海空三军经过演练,具备了联合登岛作战的能力。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几次击落从台湾起飞的国民党军战机,夺取了制空权。海军舰艇和鱼雷快艇也多次出击,击沉台湾海军的“太平号”军舰,切断了台湾对大陈岛的海上补给线。空军轰炸机也对大陈国民党军阵地组织几次轰炸,沉重打击了守岛国民党军的士气。这些战果表明:解放军进行登陆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反复谋划和请示,中央军委指示浙东前指,适时发起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一江山岛是大陈前沿的一个小岛,有国民党军千余人把守。夺取这个小岛,既可以检验我军联合登陆作战的能力,又可以取得一个前进阵地,直接威胁大陈本岛。
1955年1月18日早晨,一江山岛海区风平浪静,是个难得的好天气。8时,空军轰炸机3个大队、强击机两个大队开始对一江山岛进行火力侦察。另一个轰炸机大队对大陈岛国民党军指挥部和炮兵阵地进行轰炸。8时25分,海航1师轰炸机群飞抵大陈上空。机上携带的重型炸弹,向敌指挥部、雷达设备、通信设施和炮兵阵地倾泻下去。第一波轰炸,切断了大陈守敌与台湾的通信联络。各机群安全返航。
9时,海岸炮兵群万炮齐发,以排山倒海之势,打得一江山岛山崩地裂。在两小时的炮击中,先后进行了7次火力急袭,共发射12000多发炮弹。多门榴弹炮由于连续发射,炮筒打红,发生故障,可见炮击的激烈程度。国民党守军有的被炸死,有的被震晕,剩下的纷纷钻进地堡和地洞内,根本没有还击能力。大陈国民党军司令刘廉一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轰炸,而是真正的进攻。驻大陈的美军顾问登上山顶遥望,只见一江山岛完全被笼罩在炮火的烟雾之中。他们惊叹:“共军的火力比韩战还要厉害!”由于得不到台湾的空中和海上支援,刘廉一不敢采取任何救援行动,眼看着一江山岛的守军被歼灭。
火力准备之后,海军舰队出动,掩护登陆部队上岛。仅仅几个小时,陆军部队顺利在一江山岛登陆。解放军历史上首次三军协同登陆战役取得了胜利。此战规模虽然不大,但参战兵种多,战斗组织和协同动作复杂,是我军以往战斗中从未有过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初具现代化登陆作战规模的战役。
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张爱萍等指挥员并没有骄傲。他们事后总结经验指出:这次登陆作战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它是靠近我海、空基地的近海岛屿登陆战,这样就使我军便于在陆上组成强大炮群,协同海军舰队有效地进行炮火准备和封锁战区海面;有天然良好的进攻出发地,可以隐蔽地集结登陆部队与器材,使用登陆艇送部队直接上岸,有效地掌握战区制空权,便于后勤补给和运输。二、它是在我强敌弱的特定条件下实施的速决战。战斗中,我军握有制海、制空权,在兵力兵器上有绝对优势:战前,我军对敌实施了较长时间的围困和打击;在战斗当日,我军使用了各种火炮202门,火箭炮10门,与敌对比是8:1,出动了飞机271架次,海军各种舰船186艘,消耗各种炮弹、炸弹605吨。战斗中没有遭受敌人海、空军的袭击,战斗发展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必须意识到,我强敌弱的条件下的作战,在未来的战争初期可能不是常见的。那时,我兵力的行动不可能不受任何阻碍,而且也不是任何战斗都能像一江山战斗中那样把持绝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三方态度克制,毛泽东批示“不要贪小便宜”
获悉解放军进攻一江山岛的消息,蒋介石迅速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政府联系,探询美方对此事件的反应。他指出:美国第7舰队原来在大陈周围的海、空区域内巡逻,但自从1月10日共军轰炸大陈以来,第7舰队甚至没有一艘军舰或一架飞机敢于靠近大陈岛,这使人难以理解。所以要尽快弄清美国政府的真实意图,究竟是应该固守还是要放弃这些岛屿。
美国政府基于远东战略的考虑,不愿卷入中国沿海岛屿战争,避免与新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1月19日上午,艾森豪威尔总统召集杜勒斯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讨论大陈岛局势,向台湾提出三点建议:一、鼓励国民党从大陈岛以及除金门以外的其他沿海岛屿撤退。二、美国将提供海、空掩护,以便撤退行动有序进行。三、美国将协助国民党防守金门。
得知美国政府要求台湾从大陈撤退,蒋介石愤怒之极又无可奈何。21日他只得下令从大陈撤军。美国政府又作出姿态,表示在必要的时候将动用武装部队,以保卫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安全。1月22日下午,杜勒斯国务卿密电美国驻苏大使馆,指示与苏联政府接触,向中国方面转达美国帮助国民党从大陈撤退的计划。只要中共克制军事行动,就有可能结束台湾海峡的敌对冲突。另一方面,由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议国共双方停火,由联合国斡旋谈判。
在没有得到苏联的通报之前,中共中央认为美国政府的言论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和战争恐吓。24日晚,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第二天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发表声明,不接受美国和联合国提出的停火建议,严正指出:“为了保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的一切武装力量必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
在苏联通报后,中共中央掌握了美国的立场。周恩来在答复联合国停火建议的电报中没有关闭与美国对话的大门,他表示:“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是美国造成的……如果世界各国要和缓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就应该去劝美国。在这一点上,中国是不拒绝同美国谈判的。”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向美国表达和平解决争端的建议。
美国一方面在联合国挥舞橄榄枝,另一方面又对新中国发出战争恐吓。1月29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授权美国总统“在他认为对确保和保护台湾和澎湖列岛不受武装进攻的具体目标是必要的之后,使用美国武装部队”。同时,美国第7舰队的主力也向台湾海峡和浙东海面集结。
在这个严峻时刻,如果任何一方坚决要打,大陈海域都将出现严重局面。但中、美、蒋三方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克制的态度。1月21日彭德怀主持临时军委会议,讨论浙东战局,认为下一步可打披山,然后攻南麂山岛。浙东前线三军部队乘着攻克一江山岛的高昂士气,积极准备攻打大陈岛。前线将士跃跃欲战,毛泽东却十分冷静。当彭德怀报告攻克一江山岛仅3个小时即结束战斗时,毛泽东说:“这在军事上是个胜利,但从政治上考虑,其影响与后果如何?还要观察。”2月1日,海军司令部向军委请示使用海岸炮兵打击大陈之敌。2日毛泽东批示:“在蒋军撤退时,无论有无美(舰),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带射击,即是说,让敌人安全撤走,不要贪这点小便宜。”于是,浙东前指撤销了继续攻击大陈之敌的计划。
蒋军撤离大陈岛的前前后后
在与蒋介石磋商大陈撤退的过程中,从1月23日起,美国政府命令第7舰队从菲律宾、日本、香港等地相继调遣“中途岛”号、“大黄蜂”号等5艘航空母舰、32艘驱逐舰、100余艘可供登陆的其他舰艇驶往大陈岛东南海域。美国空军第18航空队的轰炸机和第13航空队的战斗机群也到达大陈海域上空。但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没有下达命令,所以舰队不能采取行动。而总统只有根据台湾方面提出援助请求,才能发布命令。蒋介石还在要求美国协防金门、马祖的问题上与美国政府纠缠,使美国官员感到很不耐烦。2月4日,当顾维钧再次到美国国务院交涉时,副国务卿胡佛不客气地对他说:大批的美国海军和空军部队已经进入战位,也许再等不了24小时了。因为海军舰艇上没有安排轮班军官,许多人不得不连续值班。舰队司令向政府提出:如果24小时内接不到命令,他有可能将舰队撤回冲绳基地。这样,蒋只得接受了美国的建议。
7日,蒋介石发表《告海内外同胞书》,宣布“撤退大陈驻军,移至金门、马祖”。此时,蒋介石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他也明白靠自己的力量保不住大陈,但是他的“盟友”美国人在关键时刻又一次出卖了他。强大的第7舰队游弋在台湾海峡,只是用来帮助他撤退的。没有实力,蒋只好任人摆布。
2月6日,台湾“国防部”下令实施“金刚计划”,由中美联合执行大陈地区军民总撤退行动。为了执行这个计划,蒋经国2月2日来到大陈。他的任务是巡视大陈情况,安定人心。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他敢于来到战区,使国民党官兵感到了一丝安慰。他在大陈的街上看望民众,表示关怀。其实他自己也很不安心,不知何时才能安排撤退。本想回台湾汇报情况,又怕自己的离去动摇军心,所以他要身先士卒,在猫耳洞和士兵共度夜晚。
7日,海上出现了美国军舰,大陈国民党军搭起浮桥,用登陆艇、舢板和机帆船接驳军人和民众上舰。8日上午,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也率领台湾舰队到达大陈,指挥撤退。撤退基本完成后,2月10日早晨,蒋经国带领部分将领、美军顾问、记者和士兵,在山顶举行最后一次升旗仪式。蒋经国表情肃穆,他心里明白,这幅青天白日旗几天后就会被解放军踩在脚下,再想回来是遥遥无期了。走到码头时,山上传来工兵爆破的声音。刘廉一在驻守大陈期间,指挥国民党士兵日夜构筑工事,山上、水际、滩头,堡垒沟壑纵横,山里也构筑了坑道和火力点。可以想象,如果解放军再次发起大陈登陆作战,其困难程度和伤亡肯定会超过一江山之战。现在的撤退,使刘廉一半年多的努力在一天之内化为乌有,他凄然说道:“费了这么多的心血,一下子什么都完了,闹了一场空。”2月13日,大陈撤退的船队全部到达台湾。
美蒋联合组织大陈撤退期间,浙东前指一直密切监视。在头门山炮兵阵地,战士们可以看到海上庞大的美国军舰,美军飞机在海面上盘旋。大家头一次看到如此强大的美国舰队,心情难免紧张。按照军委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各部队严阵以待,但一炮未放。发觉大陈敌人撤逃后,张爱萍司令员、王德参谋长命令部队分乘20艘船艇,在海军掩护下,于2月13日登陆大陈岛。
大陈撤退后,国民党军在浙江沿海仅剩一个南麂山岛。虽然台湾方面建议将该岛与金门、马祖作为一个“岛群”来防御,但美国政府拒绝了蒋的要求。2月22日,华东空军轰炸南麂山岛。无奈之下,2月25日,国民党海军舰艇接应守岛的四千国民党军和两千民众撤离。26日,解放军登上南麂山岛。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第一次台海危机”是如何化解的
乘着浙东胜利的大好形势,粟裕总参谋长召集会议,研究华东沿海岛屿作战问题。5日,总参谋部向中央军委上报《关于攻打金门、马祖的设想》的报告。彭德怀同意先打马祖,请示中央。3月14日毛泽东批示:“马祖及其他任何岛屿敌人撤走时,我均应让其撤走,不要加以任何攻击或阻碍。”
美蒋虽然成功组织了大陈撤退行动,但毕竟是一个失败的象征。美国政府也担心解放军会乘胜攻击金门、马祖乃至台湾。杜勒斯访问东南亚,在同缅甸等国首脑会谈时,一再表明美国决心保卫台湾和澎湖,希望能将这一信息传达给毛泽东和周恩来。3月10日他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汇报时指出:“台湾海峡的形势,比我访问前所设想的严重得多。中国共产党人决意占领台湾,放弃金门、马祖不能中止这种决心。如果我们要保卫金门、马祖,我们将要使用原子武器。”但是杜勒斯无法回答一个严酷的问题:如果受到攻击,蒋的军队能有多大忠诚?
艾森豪威尔也感到紧张。白宫智囊预计3月15日至25日是最危险的日子。如果解放军突然对金门、马祖发动两栖进攻,有可能取得胜利。艾森豪威尔决定采取强硬立场。3月1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在亚洲的一次全面战争中,美国会不会使用战术原子武器?”他回答说:“在对付一个严格的军事目标上,是。”
美国公开的核威胁,引起毛泽东高度重视。3月21日到31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国际紧张局势。毛泽东在两次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今后帝国主义如果发动战争,很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进行突然袭击。”华东军区和空军加强了空情监视,在有关空军基地增加进入一等战备的飞机数量,研究了以保卫上海为主的防空作战的战术与指挥问题。一时间,华东沿海地区再次进入战备状态。台海危机一触即发。
由于美国的介入,使台海局势复杂化。中共中央决定改变策略,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以缓和紧张局势。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到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加亚非会议。23日,他向各国记者发表了简短的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这是中国政府发给美国的一个信号。中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时期,需要和平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美国虽然对中国进行封锁和禁运,但经过朝鲜战争的较量,也不敢贸然对中国大陆发动战争。美国政府把握住了这个机会。5月,杜勒斯在维也纳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会晤,他建议苏联对中国共产党人施加影响,而美国对国民党人施加影响,大家同意不使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1日,中美在华沙开始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终于坐下来,与新中国商谈两国关系中的具体问题了。被美国称为“第一次台海危机”的局面缓和下来。艾森豪威尔在这几个月中,领略了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他感慨地说:“路途坎坷,要有忍耐的勇气啊!”
在三方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是蒋介石。大陈岛的撤退不仅使国民党失去了反攻大陆的一个重要基地,也使他彻底丧失了东南沿海的战略主动权。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还敦促他放弃金门、马祖。一次次地在关键时刻被美国出卖,使蒋介石悲愤交集,刻骨铭心。回想1949年撤离大陆之时,还幻想依托海空优势,先封锁大陆,然后进行反攻,然而到了1955年,他不仅被拥有现代化装备的解放军打得连连败退,连台湾本岛的安全也要仰仗美国军事力量的庇护。这个实力转换的过程,只有短短5年。
蒋经国离开大陈之前还信誓旦旦:“我们还要打回来!”但士气低落的国民党官兵,谁还相信蒋家父子的空话呢?他们只有对着海峡遥望,期盼有朝一日两岸统一,回到家乡落叶归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