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识别脸孔的诀窍
2010-11-8 11:03:37
Science:识别脸孔的诀窍
我们灵长类依赖一个高密度地连接30多个不同脑区域的网络系统来处理脑中的视觉信息;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对这些区域是如何协同工作以创建我们的视觉“经验”感到疑惑不解。
如今,一项在恒河猴身上所做的新的研究展示了脑中的四个特别的区域为了处理及识别脸孔究竟是如何形成一种视觉等级的。 Winrich Freiwald 和 Doris Tsao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或称fMRI)来监测2个成年恒河猴的4个不同的脸孔选择性脑区域的神经元放电。 接着,他们向这些恒河猴显示了200张有关25个不同人的面孔的照片,每张照片上的脸孔的头部姿势都有着不同的方向(如左全侧面、左半侧面、正前面、右半侧面、右全侧面、上面、下面及背面)。
研究人员观察到,大多数的脑后侧脸孔处理区域(称作ML和MF,它们也参与最早的视觉处理阶段)对人的头部的方向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它们对人的特征却不敏感。 在脑中的一个更前方的区域(称作AL)则对人的特征以及某些镜面对称的视察点--如仅对右和左全侧面--更为敏感。 最后,Freiwald 和 Tsao发现,恒河猴视觉等级中的最前方的脑区域(称作AM)对某个人的特征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但却对人的头部所面对的方向则不具选择性。 合起来看,这些结果让人们对灵长类脑子的功能性组织以及视觉提示是如何通过等级化的脑区域来转化成为视觉经验的有了某些基本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