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短命王朝,前有秦朝,后有隋朝。自统一中国后,秦始皇秦二世父子只享祚14年,加上不敢称皇帝的子婴在位的46日,秦朝的寿命也不足15年。隋朝的命运与秦朝十分相似,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父子只享祚36年,加上当傀儡皇帝的隋恭帝杨侑在位的两年,隋朝也只有38年的寿命。
秦朝之所以短命,是因为秦始皇“废王道,尚诈力”,用打天下的方法治天下,用暴力统治国家,秦二世继位后,不但没有矫正秦始皇的错误,而是“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其治国水平连“庸主”也比不上。
隋朝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隋文帝远远没有秦始皇那么残暴,在开皇年间,他励精图治,改革行政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机构的行政效能;创立科举制度,为寒门阶层提供了入仕的机会;他改革府兵制,完成了向“兵农合一”的转变;他指令高颎、郑译等人制订的《开皇律》,是中国封建法律趋向成熟的标志,成为由唐至清各朝刑律的基础。杨坚还颁布了均田令,在全国设置转运仓和义仓储藏粮食,隋文帝末年全国的储积,已可供五六十年之用,而长安国库的绢帛直到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还没有用完。
杨广骄矜自用
重蹈秦朝覆辙
隋炀帝也比秦二世聪明得多,他才华横溢,博通经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读书著述”,一生“修撰未尝暂停”。
隋朝之所以不能长久,不是因为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和各种制度不够完善,而是杨坚父子虽然聪明过人,但都没有开阔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杨坚猜忌群臣,以致“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存者”,甚至对待自己的子弟,也如仇敌一般。而杨广“恃其俊才,骄矜自用”,不把天下士人放在眼里,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在位期间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其荒淫的程度比秦二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导致隋朝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开皇初年励精图治
天下承平由俭入奢
隋朝开皇初年,隋文帝励精图治,不仅自己勤于政事,还重用高颎、苏威、牛弘、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文武大臣,分化突厥,讨伐江南,完成了南北统一的大业。
史书记载,隋文帝“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后,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隋朝的人口也迅速增加。史书记载,开皇初年人口不足四百万户,到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已增加到九百万户。
隋文帝注重勤俭节约,“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上的物件破了,修补之后再用,平时如果不是举行宴会,“所食不过一肉”,后宫妃嫔的衣服脏了,洗过再穿。由于隋文帝以身作则,开皇、仁寿年间一般士人不穿绫罗绸缎,不佩金玉之饰,只穿粗布衣裳,佩饰铜铁角骨。
节俭风气的盛行使国家迅速富裕起来,“中外仓库,无不盈积”,西京太仓、东都含嘉仓、洛口仓、陕州太原仓等储存的米粟,多的达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
然而,到了开皇后期,天下承平日久,隋文帝开始由俭入奢,追求奢华的享受。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隋文帝令杨素等人在岐州营造仁寿宫,征调大批丁夫开山填谷,由于役使严急,丁夫死者成千上万。开皇十五年,仁寿宫建成,隋文帝来到仁寿宫,当时正值盛夏,丁夫死者横尸路边,杨素下令堆尸焚烧,隋文帝知道后把杨责骂了一番,后来却夸奖杨素忠心。
杨坚晚年“深信佛道鬼神”,下令各地大肆兴建舍利塔,耗费财富无数,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隋朝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