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长声:日本80后作家只属于文学 不对社会发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 09:4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10月01日

  不久前,有国内媒体让我谈对日本80后作家的看法,不巧当时在出差,没能及时回复。近日回国读报,知道中国社科院主办了一场“中日青年作家会议”,与会的日本作家以80后为主。既然国内读者对日本80后作家有些好奇,我不妨谈几点我的看法。

  1

  朋友问:你了解日本80后作家吗?我回答说:不了解,因为他们只属于文学,并不对社会发言,倘若不关注文学,也就不留意他们。


  又问:西尾维新、金原瞳等年轻人的作品在日本是不是很流行啊?我答:好像很流行,不过金原瞳和西尾维新应该是两码事,前者属于文坛,后者属于年轻人圈子,是当作动漫看,不是当文学读。井水不犯河水,好像日本不大有人出来管得太宽,或者捞过界。

  日本有一个芥川奖,是擢拔文学新秀的,得了就如同鲤鱼跳过了龙门。此奖由菊池宽1935年设立,同时还设了直木奖;两奖有分工,前者奖励纯文学,后者奖励大众文学。以艺术表现为重、作家特别把自己当回事的文学是纯文学,而目的在娱人,或叫作提升欢乐指数的文学是大众文学,但大众过时,现在一般称之为娱乐文学。菊池宽是小说家,为了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1923年创刊《文艺春秋》,大发其财。他有一篇随笔《写给想当小说家的青年》,说首先想提出“未满二十五岁的人不应该写小说”这条规则,因为写小说,文章啦技巧啦,比起这些来,需要某种程度上懂得生活和某种程度上具有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人生观。但芥川奖评选早忘掉祖训,1956年奖赏二十三岁的石原慎太郎,而2003年金原瞳获奖,才二十出头,生于1983年。同时获奖的绵矢梨沙更小点,差一个月满二十,生于1984年。获得芥川奖,便进入文学体制内,有可能或多或少留名文学史。

  2

  菊池宽主张写小说不是伏案动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自己,先构筑自己的人生观。但今非昔比,年轻人不必满二十五岁就有了对人生的态度,并要向大人们表达乃至张扬。菊池宽本人二十八岁开始写小说,而村上春树常说他二十九岁动笔,起步太晚了。听说中国老作家批评80后作品没有昨天,村上总是写昨天,而金原们写的是自己的今天,所以芥川奖评委村上龙评说:她们若不写,我们哪里能知道这一代人是怎么回事呢。写昨天是回顾、反思,往往就带有教训,写今天则充满生机,可能否定了昨天,也可能预警明天。

  倘若在中国,金原和绵矢就是备受瞩目的80后。西尾维新生于1981年,大学读了一半,也属于80后。他的作品被称作“轻小说”,可译作青春文学,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社打造出来的一个品种。从人类文化来说,日本文化属于亚文化,他们也善于创造亚文化,譬如漫画。轻小说是动漫的近亲,在大众文化的层面上与动漫、电玩以及电影等联为一体。吉本芭娜娜那一代的小说有漫画元素,而轻小说就像用文字画漫画,或说是动漫的文学脚本。封面和插图都是漫画家画的,读者基本是中学男生,他们跟作者同样在漫画、动画中泡大,彼此能认同互动。

  3

  日本本来有分派归类的传统,1945年以后的文学按时间顺序有第一次战后派、第二次战后派、第三新人。政治季节在1969年宣告结束,自此学问大众化、亚文化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知识青年中出现了一股纯文学已玩完、写小说已过时的风潮。文学丧失了特权地位,同时多样化,作家已难以在共同的思想或文学观之下集结。虽然把1970年前后出道的一些作家称作内向一代,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多少共同性,这个命名犹如传统式评论的丧钟。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把文学只当作文学,而是作为一个时代的话语结构,从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出道的中上健次、宫本辉、村上春树各立山头,文学完全变成了各自为战,少有群体特征。某个作家或作品出现,立刻被当作社会现象来考察。问题不在于作品的内容及思想,而要从外部把握文学总体。

  也有人把1960年前后出生叫御宅第一代,70后叫作御宅第二代。所谓御宅,是中森明夫1983年命名的,本来指沉溺于动画、偶像等社会认知度低的趣味的无聊男人,当初是一种蔑称。1980年出生的佐藤友哉属于御宅第三代,他们正赶上泡沫经济崩溃后最不景气,高中毕业后很难找工作。2001年写轻小说出道,但是不卖钱,转向纯文学,获得三岛奖,此奖志在抗衡芥川奖。佐藤无视以往的文学传统,脚踩两只船,现在也写轻小说。

  4

  80前作家乙一(生于1978年)2003年末出版轻小说集,后记有云:轻小说在出版界处于极特殊的位置。其证据,打交道的编辑中几乎没人读轻小说,尽管在同一出版界,一般书和轻小说之间却横着鸿沟。连自负对破案、科幻、纪实等所有门类的书一视同仁、无所不读的人也只把轻小说排除在阅读对象之外。出版界本身并不把它当作正经的小说。乙一觉得改头换面,把这个集子充作一般书上市,是轻小说的失败。恐怕更失败的是,2006年刊行文库版,这个后记被去掉。

  不满于很多轻小说用漂亮的图画遮掩内容的陈腐,乙一离开了这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改换门庭,获得正规悬疑小说大奖。樱庭一树、有川浩、冲方丁也是从轻小说系统跨越到娱乐文学或纯文学。拜电脑、网络之赐,今后由轻小说起步然后越境的作家会越来越多。不自贱出身,女作家有川浩至今仍自称轻小说作家。其实,把轻小说包装成一般书的形式推出是一个出版战略。不止于此,出版社移花接木,还把宫部美幸一流的作家改用轻小说的形式出版,以打破轻小说被看低一等的世俗成见,扩大读者面。

  轻小说有一个竞争者,那就是手机小说,比轻小说更轻。不能读一般小说的读轻小说,不能读轻小说的读手机小说。这是文坛不能承受之轻。轻小说属于出版媒体,而手机小说属于另一种媒体,不依赖出版。绵矢梨沙写作的目的是要当作家,而手机小说的写手或作家多数都没有当作家的目的,写只是乐趣,这才真像谁说的,写作跟别人抽烟、打牌一样。

  □李长声(旅日学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5 09:30 , Processed in 0.10844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