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是报名参加城市与农村分团,还是环境保护分团,确实让我为难了几分钟。
为落实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达成的促进两国青少年大交流的共识,日本政府邀请255名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访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日本外务省共同组织。今年8月29日至9月4日,第一批访日代表团成行。
但国新办的通知首先出的却是一道难题。
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都是媒体人关注的热点。根据这两个议题设不同的分团,确实让人一时难以选择。犹豫一下后,我报了环保分团,说服自己的理由是,农村的差距早晚我们会赶上,但环保更带有根本性,更需要“放眼看世界”。
行前培训时,日本驻华使馆山田重夫公使说,中日两国正在商谈拟在河北曹妃甸合作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白岩松在培训讲座上说,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日本,笑言“最好把能学的都学来”。
日本的环保技术全球领先,应当是最该学,也最需要“都学来”的领域吧。
二
东京不同寻常地热。出发前,国内刚经历一轮降雨,已感到秋的凉意,而出了东京成田机场,热浪便裹挟而来,是典型的“桑拿天”感觉。
此后的一周内,日本方面无论是议员、政府官员、企业家还是媒体高管,在不同场合致词时几乎都在重复这样一句话:“天气都像我们一样热烈欢迎你们”。都说日本人缺乏幽默感,这回真的有点信了。
天气的异常炎热,在日本引起相当普遍的焦虑。进入9月,本来是日本最好的季节之一,但今年东京持续30摄氏度以上的天数,已创下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最长纪录。代表团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对天气的抱怨之声,并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气候变暖的话题上。
刚到日本,接待方给我们环保分团的资料中除了一份行程安排之外,就是一本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编写的《地球环境读本》。 《读本》的第一章即给出这样的结论,在产业革命以后,人类圈开始迅速扩张,不超过3000年,人类的重量就可以与地球相匹敌。
我在庆幸自己活不到那一天的同时,也着实被这个结论“雷”了一下,真到了那一天,地球何堪,人类何堪?
三
“根本创新的本质在于,不仅仅是推广注重经济的策略,而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推动包括环保与社会在内的均衡经营,与全体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繁荣。 ”这是日本最大零售商永旺株式会社总裁冈田元也写在企业宣传册上的一句话。访日的第二天,日方安排去这家公司进行交流。在仍未摆脱“雷人”结论带来的“心理阴影”时,更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可贵之处。
另外一家受访企业是月岛株式会社,它提供的环保设备可以将下水道污泥生产成可供发电的燃料。另一项核心技术就是将将建筑废弃木材、制糖后剩余的甘蔗渣之类生物质用来生产燃料乙醇。不过,公司社长室主任高须利昌坦率地说,生物质乙醇化技术仍不成熟,离普及化仍有距离。据我所知,丰原集团的秸秆制乙醇技术也处在攻关阶段,而两者在技术上其实是相通的。
看来,在环保前沿领域,两国企业界确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四
在东京走访3天后,我们被安排“进山”了。
日本多山,中部地区山脉绵延,被称为“日本的阿尔卑斯山”。长野县就位于中部山区。从东京到长野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起了日本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其中7月份有一个“海洋日”,为了感谢大海对这个国家的恩惠而设。
这种感恩,或许正是日本人不遗余力推动环保的心理起点。这个国土面积仅及中国4%的国家生活着相当于中国10%的人口,自然更能感觉到环境与资源的珍贵之处。
长野县的上高地是日本人最向住的山岳景区,每年接待客流量在150万人左右。这里不收门票,但是游人在这里连落叶都不准捡,这样会被认为是破坏原生态。这里,常有猕猴在行人面前悠然行走,导游和一些游客身上都带着铃铛,用来驱赶可能出现的狗熊。
即便是这个将原生态奉为圭臬的地方,也面临着环保与开发的困惑。环境省上高地自然保护官广野行男抱怨,这里的住宿设施利用率过低,要想办法让更多人住在这里。
对于环保,日本人其实也难以言行一致,在中国已经逐步用一次竹筷替代木筷时,他们的餐馆却敞开供应一次性木筷。他们的超市至今仍在大量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
五
日本导游说,日本人每年4月欣赏完绚丽的樱花之后,就会面临长达数月的烦恼,因为樱花树树叶极易滋生毛虫。部分游人集中的场所只能用农药杀灭毛虫。
发给我们的《环境保护读本》中有一个词,叫“生活舒适度破坏”。这个词其实就蕴藏着类似于 “樱花与毛虫”的辩证色彩。追求舒适是人类共同的权利。但让这一权利与环境和谐共生,也是必须持之以恒履行的义务。
在这一点上,没有国家可以充当说三道四的裁判员。大家都站在同一跑道上,区别的只是起跑的快与慢。唯有合作,目标才会离所有人更近。
安徽日报 2010年09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