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3 19:25:08
|
只看该作者
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2
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2
把握学术真谛,强化学术地位
哈佛大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令人景仰的学术殿堂,但它在370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在近现代100多年的发展中,注重借鉴和学习高等教育强国的大学教育经验,锐意创新,开创了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的新时代。其成功之道就在于把握了学术真谛,不断加强学术的地位,掌握并自觉运用学术发展规律经营教育,使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造就了一大批世界杰出人才。我国大学作为社会高等教育机构,长期游走于学术的边沿,总未能把握学术的真谛,未能给与学术应有的尊重,尊师重教的风气没有树立起来,教师一直被作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对象,对教育教学难以行使管理权,教育管理的权力为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所掌控,所以,我国大学并不具有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有的品格,难以避免陷入平庸的境地。要改变我国大学的现状,哈佛大学的成功之道颇能给我们启示。
我国大学应当改变行政附属机构的属性,回归社会高等教育机构的本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学,以学术为本,给予学术至高无上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学术权威,赋予教师对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言权;排除各种非学术干扰,将追求卓越的学术水平作为最高目的,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知识发展与应用等方面,坚持卓越标准,造就一流人才,争取原创性成果,正如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所做的那样,建立真正完备的大学教育体系。
物资条件与文化环境建设并重
关于大学发展,学术界常有“大楼”和“大师”之争,其实,办好一所大学,“大楼”和“大师”都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还要有与大学性质相符的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充分的物质条件、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大学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哈佛大学在其走上中兴之路后,持续大兴土木,开展基本建设,完成一大批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实验大楼、运动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使办学硬件条件能够满足学科专业不断增加、教学和研究功能不断拓宽、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在哈佛大学发展历史上,办学物资条件建设经历过三个高峰时期,一个是19世纪中后期;一个是20世纪初期;还有一个是20世纪中期。这三个时期恰好是哈佛大学的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进行物资条件建设的同时,哈佛大学抓紧做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并切实从制度上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迅速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哈佛大学不同于一般大学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停留于“大楼”和“大师”之间,还有更深刻之理念。正如前校长陆登庭所说:“从本质上讲,在哈佛大学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学习思想的变化形成了一条稳定而清晰的发展轨迹。是的,我们应该思考大学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大学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先进的理念和文化统率大学教育,正是哈佛大学的过人之处,也是其后来居上、超越诸多历史更悠久大学的奥秘之所在。
我国大学要实现超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早日走出“大楼”与“大师”之争的误区,在抓紧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大胆解放思想,培育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校园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国大学气量太小,容不得不同流派、不同学术思想,容不得“外来户”,这是不可能荟萃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可能营造多样化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进入国际学术大家庭,跻身世界一流高等学府之列的。我国大学应当抛弃闭门造车的传统,开放办学,尤其是那些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大学,更应当面向世界,以宽阔的胸襟,包容各种不同的学说、流派和思想,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在学生发展问题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学习权利,将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在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坚持自己的思想并自由地表达,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热情和批判精神,使其成为负责任的社会事业的领袖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