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和日本像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3 18:2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04月13日

 中国和哪个国家最相像?答案因人而异。

  在《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瑞奇曼(GideonRachman)看来,和中国最相似的国家无疑是日本。他最近撰文指出,当今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其势头让人联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坦白说,这个趋势有点令美国人担忧。瑞奇曼认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日本在80年代的历程是如此相似,但相比于事后证明是被过于高估的日本,中国的潜在影响力是否被“过于低估”?

  大概瑞奇曼先生读过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类的图书,有点感时忧怀,顺便将当年日本经济对美国形成的“挑战”和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做了一个比较。然后,他开始觉得中国和日本越看越像,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个副本。但忧虑紧接着来了:泡沫堆积而成的那个庞大日本经济,随着日元的最终升值而破裂,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会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吗?

  细看之下,二者确实极其相似。货币升值的压力、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的贷款、滚雪球的房地产泡沫……这些短语无论用来形容80年代的日本还是当下的中国都是十分贴切的。若按照日本经济学者今井健一的说法,对经济过高的预期而产生的“全民幻觉”导致了泡沫最终的破灭,那么,坚信“房价永不落”的中国是否也快走到了泡沫破灭的边缘?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虽然中国与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在诸多方面,殊为相似,但精确地来说,中国毕竟不是80年代的日本。60年代东京奥运会之后的日本,倒是与现在的中国更具有可比性。

  在举办奥运会之前,日本刚刚经历了战后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在这段被称为“岩户景气”的时期内,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以及家用电器取代传统的纺织品成为主要的出口物资,“日本制造”逐渐被世人所接受。1960和1961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均超过了13%,同时,经济良好形势还带来了银行信贷的大幅增加、消费指数上升、股市一片大好。

  由于经济过热而导致的国际收支恶化和生产过剩,日本政府不得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量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地方政府还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名神高速公路、东海道新干线均是这一时期地方投资的产物。从1966到1970年,日本经济连续五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并在1968年取代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无论从经济实力的排名还是经济增长的模式来看,当时的日本都可以说和现在的中国大致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但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在这一时期并未出现房地产的巨大泡沫,而中国自1995年进出口贸易顺差激增以来,十多年积累的最直接受益者就是房地产市场。究其原因,还在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有限的国际竞争力,让其不得不选择依靠投资房地产的“捷径”来持续盈利,这与埋头钻研,扎实肯干的日企,不可同日而语。

  60年代的经济,80年代的泡沫,此外,中国还将经历类似于70年代日本经历的货币升值隐忧和国际环境。集合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最重要特征的中国,确实如瑞奇曼所说,被“严重低估”了,不过,现在被低估的是潜在的风险。

  中国的“经济奇迹”继续裹挟着我们前进。然而,以邻为鉴,泡沫的破灭与社会灾难总是同时到来的。显然,政府将会不遗余力推迟这个大限的降临。但推迟得了多久?我们所应该做的不仅是祈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6 23:44 , Processed in 0.089009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