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8 09:40:18
|
只看该作者
医学教育不能硬套综合大学管理体制
医学教育不能硬套综合大学管理体制
作者:李浩鸣 罗元 朱登科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2 20:50:34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是一篇论文,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有服务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人。
医学教育不能硬套综合大学管理体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谈我国医学教育现状与改革
自1992年我国高校开始战略性合并以来,全国许多单科性医学院校被并入理、工科以及综合性高校,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多学科性或综合性大学,这在克服医学院校单科教学的不足,促进医学与理、工、文、经、管的交叉融合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融合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对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殊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对医学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探讨如何科学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医学教育问题,2月26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他就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当前医学教育亟待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
周宏灏认为,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广义上说,这既是重要的基础生命科学,又包括了很“精细”的临床技术学科。其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与关切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此,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教育,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临床实践基础,医学教学也因此具有了特殊性,那就是既要有严谨的思维,又要有开放的思路,对学生谨慎、细致学术风格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学管理部门不能充分重视和尊重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必将导致医学教育丧失个性。特别是将医学专业某些理学、计算机等基础和技能课程的教学完全等同于其他理科、工科甚至文科等学科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忽视临床、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必然减少医学生医学知识的贮备,最终难以达到国家对执业医师的基本要求和满足服务人类健康的需要,更谈不上与世界接轨。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是一篇论文,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有服务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人。医学教育管理的经验,不应按照理工科的模式进行管理。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机构,如康奈尔医学院(Cornell)、杜克大学(Duke)、哈佛医学院(Harvard)、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等大学,医学院实行的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其地位相对高于大学里的其他学院,最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能有效服务于社会的优秀医生。
针对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医学教育问题,周宏灏说,上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有过三次大的“折腾”,一是50年代初各高校院系调整、分解、搬迁;二是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三就是90年代的院校合并。那是一种按行政命令的“一刀切”式的院校合并潮。院校合并扩大了办学规模,一些原来非“211工程”或“985工程”类医学院校合并后进入了重点类院校行列,扩大了知名度,可能就因而获得更多的国家与社会资源,办学条件得以改善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也是早年国家发展的需要,理工科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院校合并后,理工科在学科中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医学教育在合并后的大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综合性大学统一的管理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打乱了医学教育的整体性、特殊性与管理规律。医学部分也不再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不能科学自主地决定教学、科研、医疗、招生、人事等事宜。原属独立医学院或医科大学的管理体系大多在并校后被打破或架空,不能有效实施管理,医学院不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转教学、科研、医疗的管理机构,更无人、财、物的权限,难以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原医学院所辖的基础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临床等学院的组成部分的内部教育体系被打乱。原有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归属校本部直接领导,而新任校管理层则又相对缺乏管理医学教育的经验,这就造成了管与不管和如何管的尴尬局面,从而对高等医学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对比国际上康奈尔、耶鲁、霍普金斯等大学的医学部管理体制,其医学部在管理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较大自主性,所属医学院同大学的联系主要是制度上和学术上的联系,而不是以理工科教育的管理模式硬套医学教育。
周宏灏还强调:“医学教育在世界各国教育领域中是放在重要位置的,但在中国,院校合并后反而退居次要位置了。”
关于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周宏灏期望新的教育改革别再“折腾”。医学教育不要搞行政命令式的“一刀切”,而应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立足长远,实事求是,科学确定医学教育的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少一些形而上学、因循守旧,多一些自主、创新、活力与竞争;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体制“分本位”的考核评价机制弊端。他还认为,以科研经费来评定教授,以论文来评定学生培养质量,都是不尊重医学教育特殊性的表现。总体来说,现行医学教育的学制比较混乱,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不明。在学制方面,有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它又和二年或三年硕士以及三年博士并行。它们到底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上有何不同,甚至不同学制存在的必要性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例如,七年制毕业学生可获得硕士学位,结果很多既不能胜任相应的临床工作,也不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有些“不伦不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周宏灏认为,一是导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医学研究生的最终培养目标与培养重点有待清晰。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在实现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研究生队伍的目标时,应特别重视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人品的培养,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开始就要有对事业、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要瞄准一个目标,始终不渝地去探索科学奥秘。要懂得对学问的追求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不要因为日后的评比、鉴定、提级、晋升,强迫自己搞一些所谓“短、平、快”的研究,而要实实在在、尽心尽力地去为自己的科学目标奋斗。
近20年来,周宏灏领导的团队已培养出合格的硕士、博士、博士后170多人,这些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专业杂志上已发表了180多篇科学论文。
针对近些年备受争议的“高校扩招”导致的所谓“就业难”的现象,周宏灏认为,扩招现象必须要辩证地看待。医学教育扩招不是坏事,但要明确扩招目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大量合格医生。问题是中国绝大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远大于城镇,但是农村医疗软硬件设施的相对落后、待遇的相对低下又导致了优秀的医疗从业者与医校毕业生不愿流向农村,而城镇中医疗从业者的需求总归是有限的,这就出现了“农村缺人才,城镇纳不下”的矛盾局面。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实施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医学类毕业生深入基层,同时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吸引毕业生流向农村,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周宏灏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充分重视并提高医学教育的地位,理清医学教育思路,按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来办学,认真探索、科学整合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确立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使我国医学教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