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遗传学》:两遗传变异致人衰老更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7 15:3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遗传学》:两遗传变异致人衰老更快


发布时间:2010-2-15 14:40:24


《自然—遗传学》:两遗传变异致人衰老更快


同龄人之间,为什么有人显得年轻,有人呈现老态?

英国和荷兰研究人员“锁定”两种遗传变异,尝试解开人体衰老以及罹患老年疾病之谜。

“锁定”变异

研究人员选取来自各年龄段的将近3000人为检测对象,分析超过50万种遗传变异,结果发现两种脱氧核糖核酸(DNA)变异与人体衰老速度存在关联。

受调查者中,大约7%具有这两种遗传变异,外表显得比同龄人衰老大约8岁;大约三分之一具有一种遗传变异,外表显得比同龄人衰老大约三四岁。

研究人员认为,除去吸烟、劳累等因素影响,每个人的衰老速度因先天因素而存在差别。

“我们所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作用下,一些人生来比其他人老得快,”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蒂姆·斯佩克特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期刊一篇论文里写道,“这类‘易感’人群如果伴随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利因素,会以更快速度走向衰老,最后会比同龄人显老许多,或提前患上老年疾病。”

关乎端粒

解开衰老之谜,关键在于染色体末端物质“端粒”。端粒能阻碍细胞老化,若受损或变短,会令人体加速衰老或提前患上老年疾病。

英国莱斯特大学心脏病学教授尼莱什·萨马尼说:“每个人天生具有特定长度端粒。随着细胞分裂和老化,不少细胞内的端粒逐渐变短。因此,端粒长短可视为生理衰老指示器。”

过去几十年间,不少人对端粒展开研究。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萝尔·格雷德凭借相关突破摘取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最新研究表明,两种遗传变异与端粒长短存在关联。

斯佩克特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对端粒已有一段时间了解,但现在终于弄明白是哪种遗传变异影响端粒长度,迈出重要一步。”

防治疾病

研究人员说,不少疾病更多出现在老年人、而非年轻人身上,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心血管疾病和特定种类癌症。

“冠状动脉研究显示,一些人80来岁时动脉状况完全正常,而另一些人40来岁便患有动脉疾病。差异似乎缘自生物学因素,”萨马尼说,“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心脏病、特定种类癌症等老年人易患疾病更多关乎生理年龄、而非实际年龄。”

以心脏病为例,最新研究突破可能为如何预防心脏病提供新线索。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研究人员杰里米·皮尔逊说,“理解细胞如何老化,是我们谋求更好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所迈重要一步”,但现阶段无法断定端粒长短直接影响人们患病几率。

“我们为减小罹患心脏病风险或治疗心脏病所做种种尝试,今后可能用于延缓动脉老化,”皮尔逊说。(杨舒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5 00:56 , Processed in 0.06578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