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小事"看日本(四):汽车"双蹦灯"的妙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5 13: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02月15日

我第二次常驻日本是从1995年6月开始的,从结束第一任任期时隔不到三年又回到了东京。驾车出行发现,驾校教科书上用于临时停车的"双蹦灯"在当时有了新的妙用,作为表示"谢谢"的行车用语在迅速流行。

    我曾问过在日本公司工作的一位大学时代的同学:这一方便易行的行车用语是如何流行起来的?虽没有得到十分确切的回答,但他说好像始于一个电视广告,汽车驶过后,车尾部的双蹦灯像眼睛一样闪了两下,对后车致以谢意。

    今天的日本,几乎没有一位司机不理会或不会使用这一方便行车用语的,闪两下"双蹦灯"向为您让路的后车致谢,大家约定成俗。

    想想看,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大家都在驱车赶路,您打了并线灯并了进来,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后车的行速,以这种简便的方式(因为在车行进中您没有余暇打开车窗向人家摆摆手致谢)谢谢对方,人家内心中会感到一丝温馨,一丝惬意。路面上,行车顺畅,气氛融融。

    当然,前提是对方要理会这一行车用语。

    在北京的一次老同学聚会上,一位在高校任教的女同学抱怨:打了并线灯,后车反而紧踩油门提速不让你进来。干脆,不打并线灯,趁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图插进来反而容易并线。

    "后车不'嘀'你才怪,"我说。不过在北京开车,常常能碰到像我这位女同学的驾驶者,不打并线灯就斜插进来的事。

    2008年12月,新华社一位社领导带队考察日本。四五天过后,这位社领导对我说,在街上竟然没有听到一声汽车鸣笛。

    相比而言,日本的街上确实要安静许多,汽车鸣笛很少,大家礼让行车。但也并非绝对,偶尔还是有一些出租车或性急者对你车开得很"肉"或很鲁莽给予鸣笛的。

    有一次,我跟车与一位年轻记者同时出行。这位在北京练就了一身高超并线本领的年轻人简直见缝插针般地在有序行进的车流中并来并去,非常扎眼,让我跟车跟得很苦。无奈,我告诉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另一名记者打手机给前车:规规矩矩地跟着车流走!

    记得在日本驾校学车那会儿,教官在讲授不必要的超车、并线危险性时举过这么一个例子,好像从名古屋到东京300多公里,两辆车同时走高速公路,一辆遇车就超,一辆按正常规定的时速跟着车流行进,最后没有相差几十分钟。有时为了这几分钟、几十分钟,所承受的风险和代价是截然不同的。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跑入汽车社会,中国人有了自家车!

    路面车多了,交通堵塞了,停车没有位置了,出行反而比自行车时代更受限了,情绪变得越发焦躁了。

    行车,在汽车的海洋里,我们虽不谋面,但您的行车习惯让我对您的性情乃至涵养略察一二。行车,如同人与人交往,相互间有理解、有包容、更有对他人的尊重。

    有时,也会有温馨的提示。

    一次在日本开车,后车赶了上来,司机降下车窗冲我说了什么,我当时还没有理会,过后发现他可能在善意地提示我:车后门没有关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7 06:37 , Processed in 0.068214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