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撮土里的微物世界:成千上万的生物与细菌涌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09: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撮土里的微物世界:成千上万的生物与细菌涌动


2010-01-19 09:31:21


生物圈表层或者下层,存在大量生物物质,种群庞杂。他们身体力行,参与了生物循环。过程之精密,人类技术望尘莫及。一些物种能够分解腐朽植物和动物遗骸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体系,生物圈将不复存在。











(更多图集请浏览高清组图>>>小世界中的生物们:
http://news.163.com/photonew/05RQ0001/7734.html


网易探索10-1月19日报道 当你朝土里抄起一锹,或者撕开一片珊瑚时,你正穿越一个不为世人熟知的隐秘国境,在那个国度里,民众莫不视你为造物主。

陆上,树冠,水面,都是动物们的栖息地。然而不管在何处,首先吸引人们视线的一定是那些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鸟类,哺乳动物,鱼类,蝴蝶等。不过你若愿意认真地观察那些数量更多的小型生物,你会发现他们丝毫不逊色于大世界。当你在花园里翻翻土,计划种点啥时,无数蠕虫和难以名状的生物为了活命正仓皇而逃,而杂草丛里,又惊起一群小昆虫,或缓缓而行或嗡嗡闹个不停。而最恼人的应是蚂蚁们和甲虫幼虫,一旦家园偶遭倾覆,泛黄的草根下,黑压压一片。如果你翻动一块石头,你会发现更多:菌类植物垫土下,蜘蛛和各种各样白色不知名生物悉悉索索。忽如起来的亮光,小小甲壳虫急忙避开,胖胖虫蜷成一团,随时准备应战。百足虫,大大小小的装甲蛇逮着缝隙和虫洞就钻。

他们看上去如此令人讨厌,微不足道。但是科学家却不这样认为。连同细菌和其他各种看不见的微生物,他们才是地球生命的中心。

他们的领地可不仅仅只有肮脏,破烂。他们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

如果瞬间,小小世界里所有生物全部消失,我们的环境系统很快就变成一个激近的新政府。土壤或者河床的分子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简单。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浓度就会发生改变。总而言之,一个全新的生态平衡系统取而代之,而方寸间的小世界将自成一体,与人类越来越遥远,荒凉无比。

据我们所知,地球是唯一有生物圈的星球。薄薄的膜层就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它,才能够为我们提供生存的外部环境。

生物圈表层或者下层,存在大量生物物质,种群庞杂。他们身体力行,参与了生物循环。过程之精密,人类技术望尘莫及。一些物种能够分解腐朽植物和动物遗骸。一些食肉动物和寄生生物以食腐动物为食,而其食物链的上层又以他们为食,层层循环,周而复始,又为植物提供了必要营养,进行光和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体系,生物圈将不复存在。

所以我们需要保持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自然也就包括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行动物。虽然他们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对其家园,包括科学家在内,也知之甚少。迄今为止,人们已发现和研究了约60000种真菌——蘑菇,锈菌,霉菌等,但据专家估计,地球上实际有150万种真菌。线虫(俗称蛔虫)和真菌情况也相仿。他们人丁兴旺,是土壤里最多的动物之一。线虫种类繁多,其中一种很少见的白色蚯蚓在泥土下也是随处可见。已知蛔虫种类数以万计。而实际数量有可能达数百万。真菌和蛔虫,其数量和种类,又不敌比他们更小的微生物。捏一小撮花园里的泥土,大约一克重,里面就有数以百万的细菌,约几千个品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未知的。

蚂蚁,多达12000多种,是我们了解最多的一种昆虫。然而,据专家估计,其实际数字可能是现在的2-3倍。2003年,我在西半球完成了“大头蚁”研究,大头蚁是已知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种蚂蚁。历经18年断断续续的研究,我能区分624种大头蚂,而有337种,我们还不清楚。

目前,我们只对十几种蚂蚁做过仔细研究。我发现最小的一种蚂蚁,以甲螨为食,通常远小于本页上的字母O,类似蜘蛛和龟的杂交。甲螨也是土壤里最丰富的一种微生物。一立方英尺土壤里可能包含数千种甲螨。但我发现人类对其知之更少,远不如对蚂蚁的了解。

地面上的生物也非随意杂居,真菌,细菌,蠕虫,及其他小型生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物种都生活在生物圈里不同层上。生物圈自上而下,小环境变化缓慢却非常显著。光照和温度,虫洞大小,空气、土壤或者水的化学成分,可食食物,生物种类。以上因素相互结合,形成个性鲜明的小环境,即生物圈。层层生物链,每种生物都竭尽所能,共创和谐环境。

土壤环境学,尤其是地面生物学,正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分支。通过鉴定DNA,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就能迅速甄别。许多未知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正逐步纳入实验室研究领域。他们身体结构和营养需求越来越明朗。生命百科全书(eol.org)正收集每个物种的所有资料,世界各地都可以访问该网站。

小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 生物圈表层的植物和动物,我们研究地很仔细了。生物之间连锁互动,更辉煌,更神奇。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更瑰丽的微生态环境。

一立方英尺里能发现多少生命呢?这种生态系统的空间小得仅能放下一个普通人的膝盖。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摄影师大卫·李特舒瓦格做了一个绿色金属框,把这个12英寸的立方体放置到陆地和海洋、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那些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在很多助手和生态学家的帮助下,他得以在各个场地开始观察、测算和拍摄。接着,摄影小组通过他们安放的立方体进行调整处理,把各种当地生物吸引到金属框中,照片尺寸低至大约一毫米。就这样,以平均每处地点耗时三周的进度完成了整个拍摄。这个主题总计有超过一千种生物成为拍摄对象,以下丰富的图片就会将多种多样的有机生物个体展现在我们眼前。李特舒瓦格说:“这个摄影系列就象在寻找微型宝石。”(美国国家地理2月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2-25 00:25 , Processed in 0.07809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