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发现汉语句子中较大停顿会引起特定大脑反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4 12:5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究发现汉语句子中较大停顿会引起特定大脑反应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9-2-23 17:41:53

研究发现汉语句子中较大停顿会引起特定大脑反应

近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杨玉芳研究员课题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发现,汉语句子中听者只要遇到相对较大的停顿就会引起特定的大脑反应,同时会受到声学线索的影响。

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两者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别在于口语包含了明显的韵律信息,比如节奏,重音,停顿,强度,语调等。这些看似陌生复杂的东西实际上跟我们息息相关,同样一句话“你真行!”用不同的方式读出来可能表达的是赞扬,也可能是讽刺。大家比较熟悉,在汉语中比较经典的那个关于下雨天留客不留客的例子,实际上体现出停顿在说话者表达意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不是这种极端的例子,也可以感到韵律经常伴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一个人在说一句话或做一个长篇大论时,说出每个字时轻重不一,更明显的是字之间的停顿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实际上,说话的人会主动使用韵律信息,而听话的人也喜欢听韵律信息比较丰富的话,否则交流将成为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

根据经验,一个句子或一个语篇中每个字之间在听感上的距离是不同的,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说,就是他们都存在不同大小的韵律层级。一般来讲,汉语句子当中的韵律层级由小到大依次包括音节,韵律词,音系短语和语调短语。音系短语和语调短语边界都通过边界前音节延长,音高重置和无声段这些声学参数来体现。近年,国外(Steinhauer等人,1999)的研究发现,语句中的语调短语(具体是在这个短语结束的地方,即停顿)可以诱发一种被称为CPS(closure positive shift)的脑电成分,认为它主要反映了语调短语的终止。此成分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包括音乐研究者的兴趣,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心理所的研究利用汉语中存在大量同声异形字的特点,通过在一组句子中相同位置设置不同类型韵律边界的实验,采用事件相关技术发现,不仅语调短语可以诱发CPS,在韵律层级处于相对较低的音系短语也发现了此成分。此外,前者在开始潜伏期上相对于后者要晚,波幅也较大。随后的实验中将两者的无声段在不影响其他声学参数的前提下切掉。结果发现二者仍然都可以诱发CPS,并且他们的潜伏期差异消失,波幅在新的条件下也变低了。这说明无声段虽然不是诱发CPS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会影响它的潜伏期和波幅。在两个实验当中,我们发现韵律词都不能诱发CPS,这可能是由于其听起来停顿感太小造成的。

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层级韵律单元的脑电效应,扩展了CPS的诱发条件,进一步揭示了CPS的本质,并探察了它和声学线索之间的关系,在对韵律加工的研究中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个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481) 和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6 21:01 , Processed in 0.07348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