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零垃圾国度”经验值得借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5 06:5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12月05日

很多初到日本的中国游客,对日本环境干净整洁留下深刻印象。从“二恶英大国”到“零垃圾国度”,日本获得今日“零垃圾”的美誉绝非一蹴而就。中国的垃圾处理问题任重道远,日本的经验还是值得借鉴。

  文章摘编如下:

  很多初到日本的中国游客,对日本环境的干净整洁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说,日本没有垃圾,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说明日本处理垃圾有方,环境整洁干净。由于土地资源匮乏,日本始终是垃圾处理问题上的先行者和进取者。从大举建设垃圾焚烧炉到发起垃圾分类运动,今日“零垃圾”的美誉绝非一蹴而就。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过1/3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这导致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二恶英大国”。

  二恶英被列为一级致癌物质,是多氯甲苯、多氯乙苯等有毒化学品的俗称,被称为“毒中之毒”。二恶英是工业化社会产生的恶果之一,焚烧有毒的生活垃圾(特别是含有大量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垃圾)时,会产生大量二恶英。

  “历史上二恶英不是一个与焚烧炉有关的问题,”国立环境研究所主管、著名的二恶英专家森田昌敏表示,“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二恶英主要来源于化学药品和杀虫剂。”

  直到1976年,荷兰的焚烧炉里发现了这一物质,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污染才开始为人所知。7年之后,时任高知大学校长的立川凉教授,发现日本也有同样的现象。“从那时开始,人们意识到二恶英不仅仅是个化学物品问题,还是个垃圾处理问题。”

  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气中测得的二恶英水平竟然是其它工业国家的10倍,焚烧炉每年释放约5千克的二恶英。5千克可能听起来不太多,但动物实验已经表明,1克的二恶英就足以杀死1万人。

  不过,东京环境研究中心主席矢泽龙也质疑政府公布的二恶英年排放数据,他认为政府的调查方法有缺陷。“焚烧垃圾排放的二恶英,有一半是在焚烧炉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释放的。但是政府的调查是在焚烧炉运行最充分的时候进行的,记录下的排放数据有偏差。”他估计真实的数字接近每年15至20千克。

  为了减少二恶英,日本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垃圾焚烧排放标准,进行大型焚烧炉的建造,并给予财政补贴。这种大型的焚烧炉可以在高温下持续运作,有助于减少二恶英排放。

  研究表明,当焚烧炉超过800摄氏度才能减少二恶英的排放,但是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例如增加了温室气体和重金属。并且,农村地区没有那么大的垃圾量维持大焚烧炉运转,这将会成为财政负担。此外,大焚烧炉的建造位置也引发争议,毕竟,没有哪个地方政府愿意为邻居处理垃圾。

  矢泽龙也表示,二恶英排放增加的原因是聚氯乙烯的生产和消费,也就是说,工业生产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是有效减少二恶英排放的主要障碍。

  很明显二恶英问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市民和政府都认识到,只有两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这个环境难题。由此,绕过与焚烧炉相关的种种手段,改道从垃圾的源头着手,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

  日本以举全国之力来减少垃圾,增加循环利用。在大都市、小城镇、办公楼,住宅区都实行垃圾分类,几乎到了惊人的程度。

  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烧物品,一双袜子则是旧衣物;口红的外壳属于小金属,口红条属于可燃烧物;领带是旧衣服,但一定要是洗过和被烘干过的。

  对于政府的各项措施,各地还是积极响应的。以拥有350万人口的横滨市为例,在全市范围内将现有的垃圾分类数量从过去的5类增加到10类。为了让市民们能更好地了解市政府的新措施,横滨市有关方面近日还向当地居民分发了一本27页的小册子,罗列了518项回收常见垃圾的详细指南。

  环境专家们表示,以更清洁的方式分拣和回收垃圾也许比倾倒更昂贵,但是和焚烧垃圾的成本不相上下。日本研究院紧急战略中心的垃圾处理研究员三田秀喜说:“垃圾分类回收不一定比焚烧垃圾昂贵。尤其是在日本这样的国家,分类和回收垃圾将会产生更大的好处。”

  目前,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垃圾处理的问题。然而,中国沿用的主要却还是焚烧方式,在全国建立大量的垃圾焚烧厂,可以说是在走日本的老路,也可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

  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但是,这个浅显的道理,在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垃圾是大家共同制造的,可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最后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环卫部门,而面对混杂在一起的堆积如山的垃圾,占地少、处理效率高的焚烧方式,当然对环卫部门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面对庞大的垃圾堆,不管是烧还是不烧,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看来中国的垃圾处理问题任重道远,日本的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7 15:59 , Processed in 0.088464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