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侨报:中国企业不妨携手日本企业走向海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7 11: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11月17日
     《日本新华侨报》16日刊文《中企不妨携手日企走向海外》说,中国人很早就有“周游列国”、“下西洋”传统。继餐饮、功夫走出国门后,中国资本也要“走出去”。不过,作为后起之秀,中国还需要关注、学习各国,联合各国,才能真正“走出去”。这里尤其应关注日本。两个“走出去”走得不尽如人意的东亚邻居,如果各自的企业能互相搀扶着向前走,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人很早就有“周游列国”、“下西洋”的传统。继餐饮、功夫走出国门后,中国的资本也要“走出去”了。不过,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中国还需要关注、学习各国,联合各国,才能真正“走出去”。这里尤其应关注日本。

  所谓关注有两方面,一是借鉴其经验教训,二是加大合作力度。上世纪,日本企业也在海外投资中遇到阻碍,却凭借“三大准备”在对外投资中占据主动,这尤其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一是制度准备。众所周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并不顺利,海外并购少有成功案例。特别是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受阻、2009年中国铝业投资力拓失败,都在重视判例的英美法系造成影响。这其实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海外对中国企业的意图及制度概念还缺乏了解及“信任”,存在制度“磨合”和具体操作的问题。

  日本则准备充分,近代以来就与欧美保持通商,制度相容性较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日本更极力调整国策、制度适应“走出去”的需要,并以日美关系为杠杆,带动与整个西方社会关系的发展。当时,美国在国内贸易纠纷中判日企战胜美企,且替日本说服西欧支持日本“入关”。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利用美国这个资源,日本提供了借鉴的对象。

  二是技术准备。中国企业在产品、人力、物力及财力上都有相当准备,但真要“走出去”,就发现缺少“核心竞争力”,技术、专利多在别人手中;而日本战后20年,就创立了索尼、丰田等诸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为日本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三是人才准备。中国人多,但一“走出去”,就会发现,中低层人才多,高层人才少;官僚类人才多,管理类人才少;事务人才多,技术人才少。而日本的官本位制度在战后就基本被打破了,人才分流已经成型,按照社会化大生产格局培养人才,与今天中国的情况略有差异。

  从目前来看,美英等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相互借鉴、协作比中日做得好。最近日本民主党上台,不断谈论“东亚共同体”,这个整合是否能够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深化,与中日经贸合作中的资源最佳配置相映成辉,还有待观察。

  不过,中国不仅有广阔的国土资源、丰厚的人力储备及巨额外汇储备,而且拥有最具潜力的大市场;日本则不仅具有一流的技术实力,而且具有营造国际综合网络的经验与可持续发展的心得。二者相得益彰,可望形成一流的核心竞争力,构筑东亚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

  因此,两个“走出去”走得不尽如人意的东亚邻居,如果各自的企业能互相搀扶着向前走,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才能迈出实际的一步。(庚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7 16:21 , Processed in 0.08268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