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9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名校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1 08:5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名校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组图)


2009-11-10 13:32:16  
  




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近日组建了首支校级啦啦队,这是该校建校800年来成立的首支校级啦啦队。

  这支啦啦队共有成员45人,主要都是英国人,也有来自美国、德国、以色列、奥地利的成员。啦啦队大部分都是女生,不过也有4名男生加入了啦啦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表演时托起女队员。啦啦队的队服以剑桥大学传统的颜色绿色为主色调。

  啦啦队将在体育比赛中为本校运动员助威。今年,在啦啦队热情洋溢的助威下,剑桥大学橄榄球校队击败了牛津大学校队。当然,啦啦队还将在排球、篮球和曲棍球比赛中亮相。女孩们会大声喊着诸如“剑桥,剑桥,我们第一”的口号提振士气,她们的身影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剑桥大学啦啦队梦想着能获得牛津大学啦啦队当年的成功,向世界证明剑桥的学生美丽与智慧并存。(海澜)





相关文章:


剑桥八百年,精神薪火传


2009-11-04 09:19:09  


  剑桥大学成了十月底《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这期杂志对这所大学的评价是“一个完美的读书地方”。除了这份杂志,作家许知远亦在香港媒体发表文章,描述他对于这所世界著名学府的观感与思索。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剑桥大学”在异常嘈杂的中国传媒现场中,倒也成了一次新闻“事件”。

  原来,2009年,是剑桥建校800年。传说800年前,一群学者为了躲避殴斗,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建立了剑桥。除了悠久的历史,璨若群星的知识与思想巨匠,诗情画意的中世纪建筑……今天到过剑桥的人们印象最深刻之处,恐怕是种种异常古怪、叫人瞠目结舌的规矩:教师与学生在特定日期聚在一起就餐谈论学术,用餐时学生坐低桌,教授坐高桌;在正式晚宴(Formal dinner)上,就餐前院长总会念一段拉丁文,虽然现在剑桥自己的学生能听懂的也不多。还有,毕业典礼上的黑色学袍,其长度、袖子、丝带、帽兜、扣子等部件都会因学院、专业、年龄和学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穿着这些长袍的毕业生,都要去握校长的手指,每人一个……拥有古老建筑和奇闻异事的剑桥,咋听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利·波特就读的魔法学校。

  在我看来,看似奇特的方方面面,其实质是一个大学对于自己独立地位和历史传统的坚守和宣扬。正是通过这些仪式,每一个从剑桥走出的学生意识到,“我也成了剑桥历史中的一分子,分享着牛顿、达尔文、拜伦的荣耀。”

  其实,对真正进入到剑桥生活中的人们而言,奇怪仪式的背后,更是一个关于大学教育的普世信念。借用剑桥讲师刘瑜的话,剑桥大学,实际上是一个“正常”的大学:“思想自由,风景优美,学生努力学习,老师努力教书。”刘瑜的说法,其实应该属于常识的范畴,不过在今天的中国,仿佛只能是个梦想。

  许知远写剑桥的那篇文章题目是《剑桥的模样》。我和国内大多数人一样,都无缘一睹剑桥的模样,但是对这个世界著名学府,却也不会过分陌生,因为我们身边,有不少东西以剑桥命名。比如,在我生活的大学城附近,一个以“剑桥”命名的房地产项目正在建设中,据说这个项目以别墅为主,会以令人瞠目的价格出售。而与之相伴随的,是大学城所产生的一系列“地王”,针对大学城内开发商业房地产项目,将让大学城的夜晚只有学生和富人,而没有大学老师。关于校园文化无从谈起的质疑,有一种声音特别响亮和刺耳:大学就应该是世外桃源吗?

  有意思的是,剑桥也是个大学城,距离伦敦很近,据说房价高昂。但是,没有任何资料说这是一个只有学生没有老师的“城市”,更没有资料说,剑桥的夜晚,只有学生和“成功人士”。真实的情况是,“剑桥的土地几乎都为各个学院所拥有,学院不会把自己的产业出租给夜总会,更不要说色情场所。”

  当然,今天的中国,还不能奢望立刻拥有八百年的剑桥精神,但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大学,有没有走在成为剑桥的路上?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不应该仅仅只有剑桥郡、剑桥小镇之类名目繁多的房地产项目,而是真正有一块“人与书籍互相支持,智慧与情感携手并行,思索成为一种热情,辩论因痴迷而意味深长”的守护灵魂之所。(新京报  谢勇)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8:57:42 | 只看该作者

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组图) 2

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组图) 2



  


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8:58:42 | 只看该作者

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组图) 3

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组图) 3



  


剑桥大学800年来组建首支校级啦啦队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8:59:51 | 只看该作者
赞赏美女!
5#
发表于 2009-11-11 09:18:43 | 只看该作者

专访剑桥汉学家:用10年时间研究中国陶瓷科技

专访剑桥汉学家:用10年时间研究中国陶瓷科技


2009-10-15 09:33:29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宁静、张哲):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是欧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文明史的一个核心机构,由把中国古代科技和文明介绍给西方世界的第一人李约瑟博士建立。其现任所长克里斯托弗·古兰教授也是一个中国通,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并致力于促进中英科技交流和两国学者间的了解。  

  克里斯托弗·古兰教授精通汉语,也非常健谈。他有一个文绉绉的中文名字,叫古克礼,据他介绍,名字取意《论语》“克己复礼”的意思。古兰教授曾经和研究所的创始人李约瑟博士共事,说起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及该研究所与中国的渊源,古兰教授表示,李约瑟的研究给世界科学界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明的态度带来了巨大改变。“我今年夏天去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一个国际科技史方面的会议,会上很多的讨论是关于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若在50年前,西方科学家要是讨论中国的科技发展情况,那肯定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有的中国学者,当被问到中国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怎样时,他们会回答,‘我们没有做任何贡献’,甚至还写文章阐述因何中国历史上不需要发展科技。从这个角度上说,李约瑟改变了很多东西。”

  古兰教授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出版发行方面的负责人,这部完全出版后28卷的巨著,凝聚了李约瑟和研究所几代人的心血。古兰表示,即便在李约瑟先生去世后,研究所仍然继续承担着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系列研究工作。他说:“几年前,我们出版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国陶瓷制造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长篇巨著,现在就摆在你们面前的架子上。这个项目我们用了10年时间才完成,集中了一大批研究人员,部分人员暂时放下了研究课题,组成了研究小组。作为研究所所长,我本人负责寻找项目支持资金以及该项目的整体协调。”

  古兰教授介绍说,虽然李约瑟博士已经过世,但李约瑟研究所仍然肩负着促进中英友谊的任务。“这是我们研究所创建人留给我们的一个道德遗产。我们不应该只顾着学术研究,比如在学术出版物上发表学术成果。我觉得研究所应该继续我们的对外交流的传统,促进中英关系发展。比如我们参与电视、电台节目,或是写一些通俗化的文章。我自己就写过一本与电视节目配套的从李约瑟角度介绍中国文明史的书,我不认为这样做是浪费时间。”

  此外,研究所还推动一些合作项目,旨在促进中英相互了解和合作。古兰教授说,自己的专业领域是研究中国汉代历史,他经常往来穿梭于英国和中国之间,倒不是为了到中国去做研究,更多的是去做“外交工作”。 “(今年早些时候)在北京推出西蒙·温彻斯特撰写的《李约瑟传记》中文译本期间,我们与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研讨会,讨论中英科技合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合作前景,这就是把李约瑟时期建立的关系延续到现在。李约瑟研究所机构不算大,但有时候的举措却是非常有分量的”。

  古兰教授说,他经常去中国参加学术研讨会,向中国学者同行介绍研究所的成果,安排中国偏远地区的研究人员来剑桥进行学习和交流。他表示,目前,研究所里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研究人员是中国学者。

  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古兰教授还对中英双方如何更好的交往、消除先入为主的误解、更好理解对方国家的未来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他说:“我认为两国的交往中,两国的青年人应该学会欣赏另一个国家的历史,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决定一个民族如何看待现今的自己,并可能影响该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在英国努力鼓励大家增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中国的未来的前进方向”。

  古兰表示,他很高兴看到占世界1/4人口的中国人过上了更好更安定的生活,并祝愿中国走得更好。他表示,中国这些年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中国的和平发展取得成功。


6#
发表于 2009-11-11 09:23:2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缘·国际友人]探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高清组图)

[中国缘·国际友人]探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高清组图)


2009-09-12 11:13:39  


  


1984年,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陈兆远为李约瑟研究所设立的铭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哲 李宁静):得知我们要去采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进行了很周到的安排。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下午,我们走进了位于剑桥这座小城僻静一角的李约瑟研究所。

  所长库克里斯托弗?卡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国名字-古克礼。他自己解释说是“克已复礼”的意思,引得我们会心一笑。采访就一直在这种亲切的气氛中进行着。

  在提到国际在线正在举办的“十大国际友人”评选活动时,古教授开玩笑地说,评选十个中国的老朋友吗?能不能算上他一个啊。他表示,很高兴听到李约瑟先生列在候选人的行列里。他在战争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在中国工作,有时就差几个小时就有可能被日本军队抓住。此后更是终生为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而工作,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地与世界相联系,这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要是评选国际友人的话,李约瑟应该在这个名单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谈到李约瑟在向世界介绍中国方面所起到作用时,古所长说,这一贡献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李约瑟博士在1943-1946年期间去了中国,建立英中科学合作办公室,帮助中国科学家得到外界的帮助。他让盟国的科学家知道,尽管处在战争之中,中国的科学研究仍然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而且一直在发展。同时他也做了很大努力,让中国科学家成为世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分。


7#
发表于 2009-11-11 09:29: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缘·国际友人]探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高清组图) 2

[中国缘·国际友人]探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高清组图) 2



  


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教授展示图书馆所藏中国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8#
发表于 2009-11-11 09:32: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缘·国际友人]探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高清组图) 3

[中国缘·国际友人]探访剑桥李约瑟研究所(高清组图) 3



  


中国著名画家吴作人1944年曾与李约瑟在敦煌相识。这是他为老友李约瑟所作的国画珍品,现收藏在李约瑟研究所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0 23:00 , Processed in 0.255351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