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首枚运载火箭发射“脱靶”
2009-8-26
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25日在本国罗老宇航
中心发射升空。然而,火箭上搭载的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罗老”号为两级火箭,一级火箭为俄罗斯制造,二级火箭为韩国制造。
发射只“成功一半”
火箭于当地时间25日17时载着韩国生产的卫星成功点火升空。韩教育科学技术部说,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按计划分离,卫星在火箭发射540秒后与火箭分离。但据罗老宇航中心公布的信息,二级火箭与卫星本应在离地306公里高空进行分离,但实际分离高度为342公里,导致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韩官员说,卫星整流罩有一侧未能打开,二级固体燃料引擎的速度也未达到设计要求。但此前罗老宇航中心曾宣布,“罗老”号成功打开了整流罩。
卫星本身没有推进器。韩国专家正在努力跟踪卫星位置,但拒绝透露是否已与卫星取得联系。
韩航天研究所多名专家说,这次发射应视为“成功一半”,因为尽管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但火箭一切功能正常。
为确定星箭未按计划分离的原因,韩国打算与俄方联合展开调查。
美日等国不愿援手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获悉发射结果后说,“罗老”号的发射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应更加奋发努力,一定要实现宇宙强国之梦”。
韩国航天研究所专家朴丁洲(音译)说,尽管一级火箭由俄罗斯制造,但韩国科研人员通过这一项目学到了宝贵知识。“当这一项目2002年开始时,美日等国不愿提供帮助,只有俄罗斯显示出兴趣,因为俄罗斯需要研发火箭的资金,”朴丁洲说。韩联社援引另一些科学家的话报道,俄罗斯未向韩国提供火箭技术,但双方的合作间接地帮助了韩国科研人员获得新知识。
自主发射可强国防
韩此前发射过10颗卫星,运载工具皆为外国制造,发射地点也在境外。而这次发射为韩国研发火箭提供了经验。
韩航天研究所前所长蔡渊锡(音译)说,通过这一项目,韩国已具备自己制造火箭的大部分能力。如果资金充足,韩国能在2018年前发射本国制造的“韩国航天运载器二号”。
韩联社则说,自己制造并发射卫星,除节省资金外,还能加强国防能力。
■ 背景
发射曾被推迟7次
韩国2002年8月启动该国首枚运载火箭计划,但由于与俄合作等问题,火箭发射曾7度被推迟,仅今年7月以来发射日期就变更了三次。
“罗老”号最初定于2005年底发射,但是由于“行政问题和外交问题”,发射被推迟到2007年10月,后来又再度推迟到2008年。2008年,由于俄方未能按时提供地面测试车,从而再次导致发射被推迟。今年7月底,俄方再度要求推迟发射,称火箭一级推进器的部分测试数据出现异常,这已是第五次推迟。8月11日,“罗老”号再度准备发射,但因天气不佳被取消。后又定在8月19日。
8月19日,“罗老”号再次竖立在发射台上准备发射。但在距离发射仅有7分56秒时,测量火箭的一个软件出现故障,发射自动终止,这才第7次推迟至8月25日。
韩运载火箭工程总耗资约4亿美元。
■ 解读
韩火箭发射有些“心太急”
中国航空研究专家屠先生说,尽管韩国首次火箭发射可算“部分成功”,但是箭载卫星脱离轨道表明该国运载技术尚未成熟,首次发射火箭也没按常规搭载“模拟星”。
屠先生说,一般而言,火箭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应为“模拟星”,用来验证某些技术指标,通过验证后才发射实用卫星。但韩国火箭搭载的是实用性的科技卫星,从卫星本身来说此次发射显然是不成功的。
对于卫星脱轨原因,屠先生表示,发射设施是否正常,测控系统是否正常,两级火箭的发动机是否正常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最终的发射结果有影响。不过,这次发射也是为验证火箭,虽然卫星脱轨,但也能取得一些技术数据。
不过屠先生也认为,这次失误表明韩国在运载火箭技术上并不算成熟。他说,在美、俄、欧等太空探索“第一梯队”的国家,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韩国虽设立航天强国目标,但此次发射的主发动机仍使用俄方技术,这说明韩国在运载技术上仍有欠缺,相反此前发射火箭的伊朗则完全使用了自己的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