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篇《Nature》开启干细胞新时代
作者: 来源:生物通 发布者: 刘斌 类别:新闻扫描
日期: 2009-08-13
近期的Nature在线版同时发布了5篇内容相近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是通过p53路径解决iPS技术转化效率低和致癌性的问题。
《Nature》这份顶级的科学杂志一向严谨,惜墨如金,通常关于同一课题的研究性文章只选择一篇来刊登,因此,科学家们除了要做好科研工作外,还得及时投稿,否则被他人实验室抢先发表了的结论,就无法再次上同一杂志了。
有趣的是,在iPS的课题上,Nature似乎破例了,2周前,iPS全能性证明文章发表了两篇,一篇来自中国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一篇来自美国Scripps研究所。
这一周,在线版上同时刊登了包括山中伸弥在内的5个研究团队关于沉默p53提高iPS效率和降低致癌性的文章。
沉默p53不仅对病毒载体诱导技术有用,对用质粒或是蛋白诱导转化的技术也同样有用。山中伸弥还从信号通路方面破解了这一机制。
麻省总医院的干细胞专家Konrad Hochedlinger表示,Nature同时刊登5篇文章探讨这一问题不仅表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也证明科学家们在这一点上也取得了共识,表明p53路径是调控细胞程序重排的重要关键路径,它关系到转化率的高低。
Salk研究所的一位发育生物学家Juan Carlos表示,这些研究成果也解释了iPS致癌性的形成机制。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也发现P53是调控细胞程序重排的关键因子。
白头研究所的干细胞专家Jacob Hanna对这些成果仍旧持谨慎态度,她表示,还有些遗传风险是没有消除的,要临床转化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生物通 小茜)
iPS“暗战” 顶级科学家的前沿之争
iPS近日风头正盛,几大顶级杂志都不时刊登iPS的文章,鼎盛时期不过于这次的Nature杂志,最近的Nature在线版刊出了7篇iPS的文章。
iPS课题热门的程度可见一斑,各国有实力的实验室都争相研究iPS,目前正进入百家争鸣的状态。今天随生物通编辑关注一下,iPS最新的进展吧!
证实iPS全能性
iPS全能性的证实中国的科学家拔得头筹,率先发表文章,几乎同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周琪、上海交大的曾凡一研究小组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分别在Nature和Cell Stem Cell发表文章,证实iPS的全能性。
时隔几天,来自的美国加州大学和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也证实了iPS的全能性,文章发表在Nature在线版。(Natur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 August 2009 | doi:10.1038/nature08310; Received 15 June 2009; Accepted 23 July 2009; Published online 2 August 2009,Adult mice generated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沉默P53提高iPS效率
一直以来,iPS的致癌性和效率是制约临床化的难题,解决致癌性和提高效率是iPS技术的关键。有研究发现,用RNAi技术将p53沉默掉可有效解决致癌的问题,有趣的是,它不仅解决的致癌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效率,比原来高100倍。
这无疑是iPS技术的重大革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课题同时有5个课题组在研究,并且这些研究文章同时登山了Nature在线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