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8-8-19 20:39 编辑
“医患群”成常态 外科医生微信加了两千名患者
2018-08-19 02:07 中国新闻网
微信、微博、第三方沟通平台……医患网络社交成新常态 外科医生微信加了两千名患者
每天都有患者加刘洋医生的微信
减重手术成功后,患者与刘洋医生像朋友一样在微信上打趣,寄饼干“报复”让自己减肥的医生
今天是第一个“中国医师节”,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近年来,医生们工作中也有不少新变化。
随着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在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患交流不局限于医院内,微信、QQ等社交软件里的医患沟通正在成为常态。
医生、患者互加微信、QQ,群聊的情况增多,有的医生甚至存了近两千名患者的微信。
对此,有医生认为,这些即时通信工具方便了医患交流,双方获益;有医生则坦言,占据了不少私人时间,并且通过互联网谈疾病“有风险”。
但多数医生都表示,这些接地气、便捷的交流工具的确增进了医患沟通,不少医生和患者通过手机交流成了朋友。
个案
即时通信工具里
有近两千名患者
“85后”刘洋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他的微信可是“大号”,有2924名通讯录好友。而其中有近两千名都是患者。原来刘洋的门诊有些特殊,是为肥胖患者开设的减肥减重门诊。由于患者往往轻视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主动就医性比较差,在2016年门诊开设初期,刘洋通过微信做患者招募,后来患者越来越多,微信通讯录的人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外科大夫,刘洋每天有三四台手术。每台手术后,刘洋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给患者回复信息,碎片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回复患者信息上了。“现在不急的就通过微信、QQ咨询,我不忙的时候回复,急事儿才打电话。新媒体时代,微信、QQ的确方便了医生对患者的管理和沟通,很多随访都是在微信里进行,包括一些检查检验记录,或者伤口情况,拍一张照片传过来都很便捷。”
“群聊”是刘洋管理患者的一个助手。“一对一的交流就太浪费时间了,很多患者咨询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群聊里可以集中回答。”刘洋说,现在他的微信通讯录里有两个群,一个是“术前群”,目前接近500人,都是招募来的患者,平时主要发一些肥胖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分析是否需要做手术等;另外一个是“术后群”,里面是300多名做过减重手术的患者。每天睡前看一遍微信群,已经成了刘洋的一种生活习惯。
刘洋的朋友圈里基本都是工作动态。“我原本就不太爱发生活的东西,后来微信里患者越来越多,生活动态就更不发了。”刘洋说,他也考虑过再申请一个账号,这样就把工作、生活区分开了,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开。
今年春节,刘洋的一位患者小宁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给他发了一个信息:“我发烧了。”这几个字一下子引起了刘洋的关注,小宁刚做完手术一个月,怎么发烧了?刘洋赶紧与她联系,这才知道,小宁春节吃了三个饺子,以为不要紧,结果差点酿成大祸。因为按照手术要求,小宁在术后三个月内只能吃淡流食。初一吃了饺子以后,小宁就出现了胀气的现象,到了初五就开始发烧。正在老家过春节的刘洋一边远程叮嘱她到医院就诊,查血、做B超,一边收拾东西赶回北京,对小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了更严重并发症。住院一周左右,小宁便回家了。
“大家千万别学我,我这是亲身实践的反面教材。”经过这次教训,小宁在刘洋的术后群里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提醒病友们不要像她一样,“要不是有刘洋医生微信,跟他说了这个情况,我真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
现象
“医患群”成常态科普占主流
“医患群”已经成了不少医生微信里的普遍现象。刘月明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医生,同时也是著名眼底病专家魏文斌团队的一名医生。他的通讯录里有1900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患者。
华成旅行社 欢迎来电咨询:
电话:03-3833-9823 / 03-5688-1863
FAX :03-3833-9873 / 03-3834-5891
SOFTBANK电话:080-3398-4381 担当:小郭 微信号:08034162275
SOFTBANK电话:090-2172-4325 担当:小于 微信号:TYOSCL4325
SOFTBANK电话:080-3398-4387 担当:小李 微信号:huacheng4387
SOFTBANK电话:080-3398-4362 担当:小何 微信号:huacheng602
SOFTBANK电话:080-3084-4389 担当:小马 微信号:huacheng858
http://www.kaseisyoji.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