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画笔释放“游荡的创造力”(自闭症患者)(上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2 10:4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借画笔释放“游荡的创造力”


2011-02-12 09:25  


文汇报记者 刘力源


  小包是自闭症患者。在旁人眼里,她跟周围的人和事格格不入;在苗世明眼里,她是艺术家,只是不善言辞,她心里装着大块大块的颜色,随意涂抹出来,就是一幅绚丽的画作。

  小包成了“无障碍艺途”的学员。2010年8月,专业策展人苗世明在上海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上海艺途无障碍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里,小包们在老师指导下试着释放自己的艺术潜能,他们的画作还被印在卡套上、鞋子上、本子上……亮相市场。

  苗世明说,“无障碍艺途”的核心元素是想象力――这些孩子在精神和智力上多少有些缺陷,但他们的脑海中游荡着原始的创造力。以后,在工作室帮助下,他们或许可以以画家、图案设计师等身份供职于画廊或企业,不再就业无门、寄生于世。

萌生与植根

  搞艺术的苗世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公益组织的创始人。2009年,北京798双年展开幕在即,80后的策展人苗世明设计了一个有创意的项目――“人人都是艺术家”。他盘算着,培训一些下岗工人画画、参展。不料,下岗工人并不好找,操心着许多事的他们不愿分身。急上心头的苗世明突发奇想:能不能到社区阳光之家找精神残疾和智障人士来画画?

  第一次接近这个群体,苗世明的心有点颤悠:这是一个似乎“不可控”的群体,极难沟通。然而,当参与此事的残疾朋友交来各自自由创作的画,学了多年艺术的专业人士苗世明狠狠地惊艳了一把:许多画透露出惊人的想象力,甚至天赋。“这样的画,只有他们才画得出来。许多艺术家画画要找感觉,他们不需要。”

  苗世明说,这个人群有着很特别的创造力,如果将这种创造力转化成作品,再把作品转化成艺术商品,设法让市场接受,他们就有自立的机会。

  “无障碍艺途”的概念就这样萌生出来。它萌生于社区,也应该植根于社区。上海的社区发展相对成熟,于是苗世明决定做“沪漂”。2010年4月,他来到上海,8月,项目在上海市民政局支持下启动。“我注册成立了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相当于领到了身份证,有了证,项目就有申请经费的资质。这张证在北京太难拿了。”

“三连环”计划

  苗世明制订了一套“画家培养计划”,规划了三个连环的步骤。

  第一步,寻找。初到上海,社区阳光之家、精神卫生中心是苗世明常去的地方;每与一家谈妥,他就在3个月内开出艺术潜能开发课程。当然,并不是每位智力障碍者都有艺术潜能,不过苗世明说:“就算没有天赋,画画也能帮他们抒发隐藏的情感。”

  挑好了合适的“苗子”,“无障碍艺途”会正式培训他们。有些学员特别“给力”,小包就是一个:随着培训深化,她对色彩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已经要用足72色去画一幅画。苗世明有点惊讶:“原来他们心里有着独特的世界。”顺从他们的内心世界,苗世明搜寻来更多颜色,帮他们释放内心更深处的创造力。

  最后的关键一步,是盛装打扮,把作品制作成艺术商品,推向市场。“无障碍艺途”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学员原创的“衍生品”:笔袋、卡套、彩绘鞋……最应时应景的是几摞贺卡,上面画着彩色的心,“撞色”,但悦目;贺卡背面还印上了小包他们的名字。这样一张贺卡的定价是5到10元钱,准备送到一些企业、大学售卖。

  与企业、大学等合作,他们找到了第一块市场。据说,现在出售各类艺术商品的利润已经可以支撑工作室的运作。“自己能‘造血’,是从爱心机构跨向社会企业的关键一步。”按苗世明的设想,这些特殊人才未来可以以签约图案设计师的身份在他的工作室就职,或通过工作室的联系,到画廊、企业等就业。“他们是主角,而我们是引路人、服务者――做艺术培训、提供绘画材料、帮他们把创作商品化并且走进市场。”

“暗战”旧观念

  苗世明的“画家培养计划”还有“续集”:“无障碍艺途”要做精神残疾和智障人士的“最专业的”救助组织,“中国还鲜有走上国际舞台的公益组织,我希望,将来人们一提到残障人士援助,就想到‘无障碍艺途’。”抱着这样的理想,他们力邀富有人脉的各界“达人”加入“无障碍艺途”理事会。如今,理事会已把一幅出自“无障碍艺途”画家笔下的奥巴马肖像“挂”进了白宫。

  但他们仍然需要直面一道难题:社会对精神残疾、智障群体的不理解、不接纳。

  苗世明曾想为残障学员找个美术馆展览作品,但他的想法被看作“天马行空”。他觉得人们的旧观念着实根深蒂固,把健全人和残障人士之间的沟壑划得很深很深,哪怕是家人、哪怕是阳光之家的工作人员,也常常怀疑残障人士是不是“真的有才能”。

  因为这样的不认同,苗世明他们在项目推广时遇到了或大或小的麻烦,“还好有这张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证,社区阳光之家的门好进多了。”至于将残障艺术家的作品推向市场,也难:常常有人有意购买,却一再追问,“这些画的作者真的是残障人士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7-7 21:20 , Processed in 0.07524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