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乐活旅行 精选三大生态摄影目的地(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8 09:2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态游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态游的解读。参加生态游最大的意义是,看到生态的纯净与恶化,使自己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和叩问。当然,和自然交友是何等快乐,生态游也会告诉你。

  【王朗 花钱到深山老林“吃苦受罪”】

  王朗离大名鼎鼎的九寨沟只有几十公里,在国内,却远没有九寨那样的名气。那里没有酒店,没有导游小姐,没有篝火晚会,没有连接各景区的大巴车,甚至没有路,很多溪流上的桥,不过是一根倒木,下过雨或是结了霜的时候,人经常要骑在上面一点点蹭过去。所以当九寨沟敞开怀抱,每天接待着数以万计的游人时,这里却显得格外的冷清,它一年接待的游客人数可能还不如九寨一天的客流量大。


王朗山峰

  真正的生态游在现阶段还不对大多数中国游人的胃口,旅游业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才是游客们主要需要的。至于生态旅行,那是吃不着山珍海味,住不上星级酒店,坐不上豪华汽车,逛不到名胜古迹,买不到时尚商品,玩不出灯红酒绿……

  王朗就是一个不符合大部分中国游客“吃、住、行、游、购、娱”要求的地方——王朗是一个拥有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珍贵野生动物种群,以及独特植被带的国家级保护区,用来获利的途径是卖“服务”,而不是卖门票(门票只需30元)。

  在这里,如果你懵懵懂懂转一圈照两张“到此一游”转身就走,无法真正领略王朗的魅力。想在这没有路的原始森林中溜达溜达,你需要一名熟悉当地地理状况的向导为你领路,而要想了解一路看到的动植物资源情况,那你需要再聘请一位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保护区监测员沿途讲解。哪棵是沙棘,哪棵是高山柳,它们为什么会生长在这里,那片青苔上留下的抓痕是黑熊的杰作,路边草丛中那堆新鲜粪便是在告诉你刚与野生大熊猫失之交臂。


王朗风光

  这些在豪华度假村里不可能得到的知识与乐趣,当然都是要“埋单”的。但对希望了解这些的游客来说,这钱花得绝对物有所值。王朗当初接待的第一批英国游客,是专程来探访大熊猫的。为了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要,给他们做导游的竟然是王朗特别聘请的北京大学大熊猫研究专家王大军。几天的游览探索下来,这批游客睡硬板床,吃家常饭,交通靠双腿的游客不仅心甘情愿地支付了高额的导游费用,还每人为大熊猫基金会捐助了650美元。看来“货卖识家”这句话,用来描述王朗的经营策略,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些以外国考察团、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小组为主的“生态游客”给王朗带去的利润不光支持了王朗的日常开销,还有一定的资金可以用于保护区的发展建设。

  【长溪 追寻一个曾经消失的世界】

  长溪四面环山,在山腰上看,村庄全景尽收眼底。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在深远的绿色之中,河流呈“S”形依村而过,整个图景恬静怡然。长溪,古名星江马源,距赋春17公里,是一个深藏于大山之中的千年古村。村庄拥有广袤的森林和秀美的山水,积淀着多彩的历史。由于地处极其僻远的山村,这是旅游团队不会到的地方,就是到了婺源,在当地也难问到这个村庄的位置。


长溪秋色

  说它是世外桃源,一点也不过份。村里民居大部分为晚清建筑,高大的马头墙,在青山蓝天、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映照之下、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漫步于乡村的石板路,穿过溪河的古石桥,行走于徽式农舍间,返璞归真的神韵尽在其中。那些铺着硕大的青石板的巷道,那些重重叠叠的马头墙,那些山间梯田抽象的线条,那些在暮色中悠然地哼着山歌的山民,云烟雾霭倒影其中,不远处炊烟袅袅升起……都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



长溪石桥

  长溪大石桥是古驿道上重要的路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溪是从鄱阳湖、景德镇到安徽休宁、黄山等地的必经之地。凭借着交通便利的优势,长溪经济辉煌多年,当时村中的茶号、木材行、米店、当铺、屠铺多达20多家,不少村民在景德镇、上海、广东等地开店设铺。赚了大钱的长溪人不但精心经营村中山林,还到外乡大量购买青山和田产,浮梁里天宝大部分的田产都为长溪人所有。

  自古以来长溪村邻里和睦,乡风淳厚,这可能是大山里较为封闭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山厚重的原因,更是多数长溪人同宗一脉的原因。


长溪生活

  据史料记载,长溪村的始祖是戴匡德。他原居乐平,宋淳化三年(992年)登三科,与父戴庐和兄戴匡宜前往长溪宝灵殿进香,举目四望,见山水迥环,层峦叠翠,三人遂举家定居此地。后来,父兄二人深感长溪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而携眷移居岩前。相传他们为求证长溪是否适合建村住人,在村头栽下5棵枫树苗,不曾想五棵枫树都已成活且长势良好。直到今天,五棵枫树还生机盎然,村民自豪地称之为“五虎枫”。每到深秋,村庄前后连片生长的香枫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


长溪屋瓦

  匡德的子孙逐渐在村中繁衍生息,在第20代,即明洪武年间,村中有600多人口,时至今日,戴姓已传至第43代,全村人口达2000多。

  在山腰上看长溪,往日的辉煌只能从存留的古迹中找到影子。绿水青山还在,厚重而充满灵气的长溪人,悠然自在地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一个遗世独立的乡村!似乎有一道无形的空气墙将人世间的喧嚣与这里彻底隔离,让它超凡脱俗得仿佛世外桃源。最美的乡村,实至名归。

  TIPS

  摄影指南

  长溪早,晚都各有特色。早晨长溪的晨雾也许没有石城那么变化多端,但早晨的光线还是要利用好,这个时候能出不少好照片。过了早晨的黄金时间,只要有心,还是可以拍出不少好照片的,比如在逆光下拍出的红叶都是一个相当好的作品,长溪村历史文化底蕴较厚,村庄人文,民俗的东西还是不少,无意之中,就会拍到一些经典的镜头。而且相对石城而言,长溪多了一条有灵气的河流,更显山水之美。长溪村有600多户2300多人,各个山头的角度各有景致,没个两三天还真拍不过瘾。

  交通指向

  长溪是一个让清新的阳光抚摸自由心灵的真正领略山村宁静的地方,这里没有浮噪的喧哗,进入请包车或是徒步古道,自驾车山路难行,小心行驶。可从婺源或景德镇或清华镇车到赋春镇再问当地人进村。



长溪石桥

  长溪大石桥是古驿道上重要的路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溪是从鄱阳湖、景德镇到安徽休宁、黄山等地的必经之地。凭借着交通便利的优势,长溪经济辉煌多年,当时村中的茶号、木材行、米店、当铺、屠铺多达20多家,不少村民在景德镇、上海、广东等地开店设铺。赚了大钱的长溪人不但精心经营村中山林,还到外乡大量购买青山和田产,浮梁里天宝大部分的田产都为长溪人所有。

  自古以来长溪村邻里和睦,乡风淳厚,这可能是大山里较为封闭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山厚重的原因,更是多数长溪人同宗一脉的原因。


长溪生活

  据史料记载,长溪村的始祖是戴匡德。他原居乐平,宋淳化三年(992年)登三科,与父戴庐和兄戴匡宜前往长溪宝灵殿进香,举目四望,见山水迥环,层峦叠翠,三人遂举家定居此地。后来,父兄二人深感长溪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而携眷移居岩前。相传他们为求证长溪是否适合建村住人,在村头栽下5棵枫树苗,不曾想五棵枫树都已成活且长势良好。直到今天,五棵枫树还生机盎然,村民自豪地称之为“五虎枫”。每到深秋,村庄前后连片生长的香枫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


长溪屋瓦

  匡德的子孙逐渐在村中繁衍生息,在第20代,即明洪武年间,村中有600多人口,时至今日,戴姓已传至第43代,全村人口达2000多。

  在山腰上看长溪,往日的辉煌只能从存留的古迹中找到影子。绿水青山还在,厚重而充满灵气的长溪人,悠然自在地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一个遗世独立的乡村!似乎有一道无形的空气墙将人世间的喧嚣与这里彻底隔离,让它超凡脱俗得仿佛世外桃源。最美的乡村,实至名归。

  TIPS

  摄影指南

  长溪早,晚都各有特色。早晨长溪的晨雾也许没有石城那么变化多端,但早晨的光线还是要利用好,这个时候能出不少好照片。过了早晨的黄金时间,只要有心,还是可以拍出不少好照片的,比如在逆光下拍出的红叶都是一个相当好的作品,长溪村历史文化底蕴较厚,村庄人文,民俗的东西还是不少,无意之中,就会拍到一些经典的镜头。而且相对石城而言,长溪多了一条有灵气的河流,更显山水之美。长溪村有600多户2300多人,各个山头的角度各有景致,没个两三天还真拍不过瘾。

  交通指向

  长溪是一个让清新的阳光抚摸自由心灵的真正领略山村宁静的地方,这里没有浮噪的喧哗,进入请包车或是徒步古道,自驾车山路难行,小心行驶。可从婺源或景德镇或清华镇车到赋春镇再问当地人进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4-22 18:25 , Processed in 0.120617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