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科学报:专家们在北戴河休假聊了些啥 2016 人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9 08:3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李晨阳 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9 8:15:19

中国科学报:专家们在北戴河休假聊了些啥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晨阳 记者 崔雪芹

16-8月7日中午,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刚从北戴河休假归来,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与他一同参加今年暑期休假活动的,是以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为主体的国内各领域优秀人才代表,共56人。

人才云集北戴河,尽管是休假,也少不了学术交流。他们共举行了两场讲座,分别关于国家大局战略形势和健康保健。此外,还有一场3个小时的座谈,主题为“争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邀请专家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心专家人才的一项制度性安排。自200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邀请16批9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休假活动。

领导人嘱托“担当”与“信心”

16-8月5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赴北戴河看望休假专家。

刘云山即兴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广大专家人才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应当有高度的自信,有强烈的担当,有更大的作为。

“担当”和“信心”,这两个关键词成为最大亮点。

刘云山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为人才建功立业创造平台。对优秀专家人才要给予更多的宣传和点赞,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爱才重才的社会风气。”

此外,他还提到了近期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完善措施。对此,在场专家反响强烈。

刘忠范也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家在人才管理上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的眼光,让人才放手去做,充分展示才能。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要狠抓落实,因为政策落地没有那么简单。在经费使用上要摒弃现有的有罪假定式的、防贼一样的管理模式,因为毕竟胡来的是少数,建立经费使用的诚信制度极为重要。

小组讨论聚焦人才

座谈会上,专家最关注的话题,仍是“人才”。

“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怎么能做到人尽其才。”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韩杰才说,“具体而言,就是人才分类评价及制度建设。”

人才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评价一名科研人才,就意味着去评价他的科研贡献能否得到认可。因此,这一问题备受科研人员关注。

“应当根据人才的不同学科特点和不同工作性质,进行分层、分类的科学评价。”韩杰才说,“特别是针对基础研究、临床医疗、应用研究、创业转化等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刘忠范表示,眼花缭乱的头衔和人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术研究的浮躁现状,人们无法在涉及重大切身利益的诱惑面前沉静下来,更多的人选择跟着利益的指挥棒乱转,忘记了所要追求的科学和科学精神。

“真正做科研的人只对科学感兴趣,而不是对‘头衔’感兴趣。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人才政策导向出了问题。”他说。

除了人才评价机制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还很关注人才培育过程和成长环境。

“对人才而言,有一个潜心研究的社会氛围非常重要。”王华明认为,中国现阶段最缺乏的是十年磨一剑,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而这种大环境的浮躁,与教育和体制息息相关。

“现在不少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是一年一评审,两年一考核。这就好比练武。过去的人,从幼年练起,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出师。而现在呢,今天让你练武,明天就要练成,后天就拉去打擂台、排名次。”王华明打了比方。

“其实,人才的定义也很重要。”王华明强调,“以目前的‘唯人才论’,好像不是千人、不是杰青、不是院士,就不是人才。其实,最好的社会氛围是,人人都是人才,都爱自己的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6-08-09 第1版 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2 23:01 , Processed in 0.09668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