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所说的“铜墙铁壁”是指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4 14:0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特别流行的毛主席语录: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直到毛泽东逝去了近20个年头,才在《毛选》中明白,这段话是针对蒋介石“围剿”中央苏区的碉堡政策而说的。

    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时间是1934年1月27日,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已全面展开。据国民党编年史《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该年1月1日,仅在江西完成的碉堡就达2900座。

    1929年冬,鲁涤平在南昌召开全省“清剿”会议,商讨消灭江西红军的办法。会上,三省会剿副总指挥、第十二师师长金汉鼎提出,当年云南少数民族曾用建碉守卡的办法,给前来镇压的清军以重大打击;后来清军也学会采用此法,最后征服了少数民族的顽强抵抗。他建议江西的进剿也可仿效此法,巩固进剿部队阵地,进而逐步压缩苏区,最后消灭红军和红色根据地。

    有谁知晓提出这条消灭朱毛红军计策的金汉鼎,当初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二队内,竟然与朱德是同班同队的同学,且交情颇深。

    朱、金二人当年一同参加同盟会,一同参加辛亥革命后蔡锷领导的云南起义;后来两人同入滇军第二军,同任旅长:朱德任第十三旅旅长,金汉鼎任第十四旅旅长;朱德为第三混成旅旅长,金汉鼎为第四混成旅旅长。

    1916年川滇内争,滇军主力在眉山陷入重围,朱德率部做前锋突围开路,金汉鼎在后卫掩护撤离,部队安全撤到三江镇。

    1917年秋金汉鼎部与朱德部同守泸州,抵抗川军刘存厚部进攻,激战昼夜,金、朱两旅将川军困于五峰顶,迫其出示白旗投降。

    同学之情,沙场之义,使两人愈加亲近。川滇一带有民谣说:“黄柜盖,叶毛瑟,朱金支队惹不得”。由背靠背的战友到面对面的对手,朱、金二人走过了一段历史路程。

    上海是这两位滇军名将的第一座分水岭。

    1922年唐继尧率军进袭云南,金汉鼎与朱德同时出走。先入川,后赴沪,与孙中山晤谈于上海。当时正逢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答应付十万元军费,要朱、金去广西整编滇军旧部,攻打陈炯明;金汉鼎接受了这个要求。朱德则感于社会黑暗,军阀逞横,他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孙中山借助一部分军阀的力量打击另一部分军阀的做法已不再相信。孙中山又向他建议,如果要出国学习,不如到美国去。朱德诚恳地回答他:“我们愿意到欧洲是因为听说社会主义在欧洲最强大。”

    孙中山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

    朱、金两人从此分手。

  金汉鼎的意见在会上引起很多人的重视。但出了会场,倡议者自己反倒十分消极。身为三省“剿匪”副总指挥,只要与朱德指挥的红军对阵,金汉鼎定要避免主力决战。屡屡如此。蒋介石见他剿共不力,便降他为第三十五旅旅长;后来干脆解除其军中职务,让他去了全国禁烟委员会。

    云南盛产烟草,这位滇军“金刚”最终被蒋介石弄成了禁烟将军。

    鲁涤平在全省“清剿”会议结束后,便将金汉鼎的建议告诉了蒋介石。

    这条建议没有引起蒋的重视。蒋认为朱毛红军那点力量可以一扫而光,不需碉堡政策那样费时费力。

    将这个建议立即付诸实践的,是张辉瓒手下的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他也参加了鲁涤平的“清剿”会议。金汉鼎的建议一下子就打动了他。出了会场戴岳便在赣东实践开来。当时红军没有重武器,此法果然很有点效果。

    敏感且大胆的戴岳却命运不佳,摊上了一个轻狂的上司张辉瓒,在第一次“围剿”中就把队伍装进红军的口袋里,令十八师全师覆灭。师长张辉瓒被割掉了脑袋,旅长戴岳也好不容易才仓皇逃回。部队没有了,他心不甘,用两天时间写了份《对于剿匪清乡的一点贡献》呈何应钦,内中特别强调了碉堡政策的重要。

    何应钦正在筹划第二次“围剿”,看完后大加赏识,亲写序言,将戴岳的意见书印成小册子,大量发给“围剿”部队。何应钦在序言中说:“此书乃戴旅长岳本其平日剿匪清乡之经验汇集而成,知己知彼,洞中窍要,可作剿匪部队之参考。我党政军各界同志,允宜人手一册,细心研究,应时运用,于剿匪前途,当应有裨益。”

    戴岳的意见书加上何应钦的批示,使金汉鼎的建议开始被广泛推广。

    在对中央苏区久攻不下、国民党军队内不少人开始实行碉堡政策的基础上,1933年6月8日至12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召集“剿匪”会议,专门讨论第五次“围剿”的战略战术。柳维垣等人在会上提出普遍推行“堡垒政策”的建议,终于为蒋介石采纳,并由会议“决定其原则”。会后南昌行营第一厅专设第六课,由柳维垣负责,专门担任碉堡设计指导事宜。

    国民党蒋介石“围剿”苏区的碉堡政策,演化到此,便基本成熟了。

    由于当时红军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这些乌龟壳的确变成了围困中央苏区的铜墙铁壁。

    在何应钦主持的第二次“围剿”中,戴岳的小册子落到了红军手里,共产党人开始知道国民党有了碉堡政策。红军长征后,被红军高级将领逐条批驳过的那本小册子又落到戴岳手里。批驳的文字是红色的。不知出于谁的手笔。

    风风雨雨过去,提出碉堡政策22年后,金汉鼎与从碉堡中冲杀出来的朱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相会。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听到金汉鼎参加云南卢汉起义消息后,朱德立即指派入滇部队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政委宋任穷前去看望。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之际,金汉鼎赴京参加观礼,与朱德相会于北京。

    他们二人当年在上海、南昌两度分手,这回终于在北京紧紧握手。当年滇军的这两位“金刚”,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一个是起义将领。两双大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不知是否还能唱出那段悠远的川滇民谣:“黄柜盖,叶毛瑟,朱金支队惹不得”。

    不知是否还能记得赣粤闽湘那些漫山遍野的碉堡。

    还有毛泽东那发问久远的问题: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2-4 13:39 , Processed in 0.069940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