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11日
日本新华侨报11日刊发署名蒋丰的评论文章《日本家长为<论语>跟学校打官司的背后蕴意》,文章分析了《论语》在日本教育界以及企业界的影响。而这样一起日本学校取消论语课程的案件,很值得让人深思。
文章摘录如下:
招生的时候说学校有《论语》课程,入学以后发现《论语》课程被取消了。围绕着这件事情,日本茨城县取手市江户川学园(高中)31名学生家长联手把学校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谁料,在一审、二审中都获得胜诉结果的学生家长,在12月10日的三审开庭宣判中却败诉了。这就是发生在日本的事情。
战后的日本,曾有一段时间几乎不读《论语》了。这也难怪,对待儒学,中国人是把“仁”作为精髓来汲取,日本人是把“忠”当作精华来吸收。结果,一场战争下来,尽管是“忠心报国”,最后还是输了,那这《论语》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等到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时候,发现《论语》还是有点用的。别的都不说,有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美誉的涩泽荣一,在其所著《<论语>与算盘》中,就提炼出“义利合一”的经营原则,认为一个企业家只要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就可以发财致富。眼看着“实业之父”都这样,还能不学?最近几年,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也在称《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是“东洋人教养的根干”,认为在进入所谓的全球化之前,通过这些中国古籍来提高自身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这些影响,日本教育界的“《论语》热”也在渐渐升温。各种各样的《论语》讲座、补习班应运而生,校园里传出了朗朗的读《论语》之声。这其中还有像江户川学园(高中)那样的,把学校开设《论语》课程当作吸引生源的广告内容之一。
话说回来,为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江户川学园(高中)也的确开办过《论语》课程。但是,2004年7月,学校内部发生“内讧”,推动《论语》课程教育的校长被解雇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搞行政管理的就更难做到“萧规曹随”了,于是,《论语》课程在这所学校也就消失了。其后,对于这种“说话不算数”行为表示不满的31名学生家长串联起来把学校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80万日元。
开始,学生家长们斗志昂扬,在一审、二审中都获得了胜诉的结果。但是,江户川学园(高中)就是不认输,继续上诉到日本最高法院,这里面可能有对法律的信念,也可能有“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侥幸心理。谁都没有想到,12月10日三审开庭的时候,日本最高法院的审判长甲斐中辰夫一方面在判决中指出,学校在学生入学后安排的课程,与招生宣传内容不相符,“从社会普遍的认知程度上讲,这种做法属于违法”;另一方面则认定“虽然《论语》课程停止了,但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并没有下降”,从而推翻了一审、二审的判决,导致学生家长在终审中败诉下来。
这样一起案件,很值得让人深思的。应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内容的案件,更是一个追问诚信的案件。日本最高法院的这个判决,不仅会成为今后判案参照的一个案例,也许还会成为日本社会风气转变的一个风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