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历史?就是仰卧在仲夏夜的草地上,看满天星辰,看盘状的银河系,在头顶不远处熠熠生辉。星星如此亲近,似乎就装饰在家中客厅的吊灯上; 星河如此可人,就如同乡下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发出李贺所说的“银浦流云学水声”。
然而,没有感情的天文学数据告诉我们,如果要涉水而过这条小河,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需要16万年,那些如同自家屋顶吊灯上的星光,从出发到进入我们的视野,可能已经历几万年时光。
历史就是一条星河。那些今天在我们眼前还闪闪发亮的历史人物,其实是一颗早已消亡几百千几千年的光源体,他们的光芒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发出来的。
每一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光芒却不死;每一个变成了地下白骨的历史传奇人物,他们的光芒也不死,还在历史的扉页上灼灼其华。溯洄从之,我们要去探求这些光源体,他们还是现在进行时之际,他们的心发出怎样的光芒?
欢迎大家来到历史的星河,也就是历史的“心”河。而这场涉水,要从曹操开始,因为,曹操比光速还快,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到!
56岁之际 大英雄写下文字袒露真实的心声
我一直在猜想:当一位英雄,跨过了人生征程上一座座成功的高峰,也越过了一条条失败的沟壑,正向巅峰挺进之际,发现事业如许青翠,华发却已偷袭鬓角,他会有何感慨?这也是建安15年(公元210年),曹操正在思考的问题。
这一年的曹操,56岁,人生走到这个点上,走过的路比剩下的路要长,因此,他会忍不住停留少许,回头去看看。
曹操回头看的地点或许就在那一年北部中国的新地标——铜雀台。这是冬天,曹操登上铜雀台,诚如他才华横溢的儿子曹植所描述的,眼前漳水长流,脚下云霞浮动。
空间的拔高,视野的扩展,不只使人产生物理上的俯瞰感,也会使人产生时间上的俯瞰感。曹操,或许就在铜雀台上开始俯瞰他的人生。
俯瞰两年前,乌鹊南下,何枝可依,他在赤壁的大火和波涛间惊惶南顾;俯瞰十年前,月黑风高,金戈铁马,他奔走在乌巢的烽火间;俯瞰二十年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驰骋在讨董的行列里。他俯瞰得更远更远,俯瞰到他的少年时代,他的父亲,他的祖父……
俱往矣,是非成败何曾空?曹操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要有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了,他真的写了一篇总结。这篇总结,是他职场三十多年生涯的一次自白、坦白、告白。真的很白很透明,1800年后读来,还让我惊讶于一个以狡黠闻名,雄才大略的老滑头,居然会在公众面前露出孩子气的一面,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在曹操写完心声告白1801年后的今天,让我们站在曹操这份心理告白——《让县自明本志令》的高度上,俯瞰曹操,俯瞰青壮年老年时期的曹操。老曹,老曹,你到底想过些什么?
有过纠结:想通过行动改变口碑
曹操的家世似乎有点拿不出手。有个叫曹腾的,是东汉末年的宦官,据说很有度量,有大臣种暠打过曹腾的小报告,种暠对曹腾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冷峻,曹腾却对种暠有着春风般的温暖,反而表扬了他。不过,这点小亮点不足以掩饰宦官给大众留下的不良观感。东汉之乱,传说就源于太监集团“十常侍”。
曹腾是曹操的爸爸的爸爸。太监哪能做爸爸?他的儿子曹嵩,不是他生出来的,是他认过来的。曹嵩认太监为父,目的是什么?你懂的。认太监为父的甜头很快显示出来,曹操同学二十岁的时候就被推荐参加工作,进入公务员队伍,在洛阳市区北部管治安。
有小报告说,曹操家族本姓夏侯,靠谱吗?不好考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为了宣传口径的统一,就模糊焦点,笼统地定调:“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是官三代,却不标准,因为官一代是不带把的。这种家庭出身给曹操一种莫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他很坦率地在自白书里面承认:俺姓曹的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那种隐居深山,洁身自好的名士,老是担心人民群众瞧不起自己。“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除了家庭出身,曹操本人的行为也足以让他不怎么遭人待见。曹孟德是个十足的衙内、古惑仔、京城恶少,少年时“放荡,不治行业”,“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曹操同志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实在不咋的,大伙都认为这小子没什么出息。
两层因素叠加起来,在曹操年轻的心中不可能不引起波折的。他想要去改观,想要向天下人证明:我阿瞒不靠祖宗也可以干得很好。这个时期的曹操,充满着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改变欲,要表现自己的才能品德,要改变世人对他的看法。
“能臣奸雄”或是心理暗示教育
人真正进入干事业的状态,不一定是从立大志开始,而是从急着改变形象,证明清白开始的。
年轻的曹操,首先急着找有分量的人,给他下有分量的评语,他找到太尉桥玄,桥玄可能出于鼓励的目的,给了小曹同志一个很好的评语: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却没见过像你这么优秀的。“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我看桥玄是位很懂心理学的长者,给曹操一个未来的许诺。
为了稳固后生曹操的信心,桥玄又推荐著名品评家许子将,许子将遂发出响彻千古的预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子将其实不是一个预言家,倒是一个心理学家,他也许诺给曹操一个未来:不管世道如何,小曹同志总是有出息的。
给年轻人最好的鼓励就是:用肯定的语气,许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年轻的曹操,大笑,这种大笑,是一种心情的释然,自信心增强的一份写照。英雄曹操,不只是时势造就他,也是桥玄许子将塑造了他。做中小学老师的,可要注意了,你对学生的一句鼓励,很可能造就一个未来的英雄。
曹操有时是个很感恩的人。有一回征战经过桥玄的坟墓,曹操下马给故人奠酒,说:桥老生前说过,小曹同志啊,我将来入土了,你要是经过我的坟墓,不杀鸡给我吃,不摆酒给我喝,我让你路过不远就肚子疼。曹操说到这里,不由得抽泣起来。他为何如此深情?因为桥玄曾给年轻的他一个最好的心理鼓励。
为证明自己,曹操还打算付诸行动。他在自白书里说:打算做一个出色的地方领导,搞好行政工作和教育工作,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显示,我曹阿瞒是不错的。“欲为一郡守,好做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说得不错,这个时候的曹操,为名誉而战。
30岁那一年,机会来了,曹操可以为名誉而战了。他出任济南相,他利用这个机会,下定决心,很好地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他在自白书里回忆说:冒着得罪中央十常侍的风险,他除暴安良,大力扫除地方恶霸,“除残去秽”,免掉很多贪官的职务,然后平心选举人才,治理地方。济南郡一时“清平”。
有过畏惧:躲避报复 一度打算读二十年书
曹操的政绩是在得罪权贵的基础上建立的。在乱世做清官能吏,很可能是要以性命作为代价的。曹操在自白书里承认,他害怕了。“恐致家祸”,担心给自己和家里人带来灾祸,所以就请了病假,待在家里。
这样一来确实风平浪静了,然而,曹操的内心深处,却波澜涌起,不得平息。三十岁了,好不容易建立了好的名誉,取得世人的赞誉,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因为工作上用力过猛,不得不半路收手。
正值壮年的曹操很焦虑。他在内心深处盘算着,策划着自己的人生途径,“内自图之”。
从年龄上安慰自己
他给自己画了一张这样的职场图:我曹某如今内退,不过三十岁,而与我同时为官的,年龄已有50岁的,不算老,我等20年后再出山,那时候也不过50岁,跟现在的同事年龄差不多,推迟20年,仍赶上同级干部的平均年龄水平,也没吃亏嘛,“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同年为官的)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从此却去二十年……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这样的盘算,其实正好折射曹操内心的焦灼、不安,担心时不我待。
购房埋头读书
着急又复何用?得做好当下的打算。幸亏曹家经济实力雄厚,那时也不限购楼盘,曹操打算在离市区50里的乡下郊区建一栋别墅,建别墅何用?不是用来放美女宝马的,也不是用来装黄金白银的,而是用来装书的。也就是一栋大书房。
曹操同志打算“秋夏读书,冬春射猎”,读书打猎20年。等国家形势好转了,再出来做事业。
匹夫为稻粱不得安心读书,英雄为天下亦不得安心读书,曹操在郊外的精舍可能刚建好,可能还在装修,曹操还在计划着买哪些书籍,打多大的壁柜装书,可黄巾军起来了,后来董卓杀进洛阳了,曹操叹息:“然不能得如意。”又披起征袍奔波东西。
这个时期的曹操,其心态可能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开始留恋读书狩猎的美好平静的日子,却被客观形势逼上职场,或许有多少留恋,多少无奈。可见自古至今,天下之大,均容不得一安静之书生。
最终放不下:担心被误解 拉上老婆做解释工作
事业有成就之前,急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事业成就之后,误解就来了,事业有多大,误解就有多大,消除误解又成了首要任务。曹操的误解已经够多的了。赤壁之战前,周瑜就说过曹先生“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其实这是周瑜急于要降低曹操的品位,给东吴的抗曹战争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曹操是个真性情之人,他的修养没有马克思那么高,不能将敌人的攻击当成蛛丝网一样轻轻抹去,他很介意时人的评价。老曹认为很多人以小人之心来度他的宰相度量,那些流言蜚语让曹操很焦心,“妄相忖度,每用耿耿”,曹操急着要解释,急着要表白自己的心迹。
他说起历史上被君主猜忌的名将乐毅,他提起冤死的秦代名将蒙恬,还有史上最著名的贤相周公,周公也曾被周成王猜疑。曹操说:读到这些名人的委屈往事时,他哭了,“未尝不怆然流涕也”。曹操不仅自己哭,还对着老婆哭,对着同事们哭,恨天下不知其心意。恨不能挨家挨户地敲门去解释。
他甚至想出这样一条去解释的途径:他对妻妾们说,在我曹阿瞒死后,你们统统改嫁,嫁到别人家里,就跟别人家的成员解释我曹阿瞒的心迹,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地表白我曹某人的真实想法。“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曹操这种通过改嫁老婆的传播方法,实在是太萌了。萌的姿态背后,却是他真性情的写照。
结语:英雄如曹操,在狡诈残忍冷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孩子般的心灵世界,他毫不忌讳地向世人,至少向一部分人袒露了这个心灵世界。
他曾愤懑过,曾郁闷过,也曾激奋过,也有过彷徨恐惧,也有过消沉抑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曹操却不是这样的,他走着自己的路,却很介意别人的说法:年轻时,他急着要找人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评价,许子将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其实是对一个孩子的心理暗示,曹操接受了这种心理治疗,而且孩子般地开心;老年时,他很介意别人的误会,于是喋喋不休地跟老婆解释,甚至希望自己死后,妻妾改嫁到其他人家,仍要义务为前夫解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哲学,曹操似乎没有领略。在这一点上,曹操真的很萌。
探知古人的心灵世界,有益于建构今人的心灵健康。曹阿瞒啊曹阿瞒,你一大堆的性格毛病,当今成功学书籍上所列的禁忌,你几乎条条都犯了,但你还是成功了。呜呼,人生成功为何?无非真性情,真才华,赢得真赞叹,舍此之外的成功,味同嚼蜡,曹孟德不屑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