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苦命的咸丰皇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0 08:5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09-10  来源:凤凰网历史专稿
咸丰本是道光帝的第四子,他承继皇位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

道光帝本来有九男十女,但很不幸的是,前面三子都在他之前先后去世。特别是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24岁的长子奕纬去世,这对道光帝的打击尤为重大。对于奕纬的突然死亡,官方只是简单地记载说皇子奕纬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四月十二日未刻亡”,却未作详细说明。由此,民间多有传言,说是因为奕纬对老师出言不逊,道光帝得知后,在盛怒之下一脚踹去,不意正中奕纬下身,结果导致奕纬不治而亡。

奕纬死的那年,道光帝已经年近50。老年丧子,加上次子和三子都早已夭折,此时的道光帝虽贵为至尊,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膝下无子。也许老天爷看在道光帝一生节俭的分上,就在他绝望之时,皇四子奕詝(咸丰)和皇五子奕誴却在奕纬死后的一年中相继降生;两年之后,皇六子奕也出世了,随后又有三个更小的皇子诞生(皇七子奕譞等)。

和康熙一样,晚年的道光帝为挑选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很是犯愁。在他的6个儿子中,后面的3个年龄太小,当时可以不用考虑;而和咸丰同年出生的皇五子奕誴生性耿直,举止粗鲁,不拘礼节,一向不为道光所喜欢,后来道光干脆将他过继给已去世8年且无后的三弟惇恪亲王绵恺,由此奕誴也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的范围之外。

据说,皇五子奕誴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他非但没有帝王之相,就连亲王的样子都没有。当时人传闻说,奕誴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混迹于街头巷尾,掺杂于市民之中,放浪形骸,甚至在盛夏之日手持大蒲扇,敞怀踞坐在什刹海边纳凉。相传这位爷的酒量极大,又好恶作剧。有一次请人来家吃饭,却不许人家夹菜吃,只准饮酒,谁要是受不了问他要饭吃,他就给人们吃特别准备好的韭馅包子,包子极为辛辣,难以下咽,目的就是要以捉弄别人为乐,实在是不成器。不过,这位耿直的爷在后来的几次危机时刻却敢于仗义执言,却也别小瞧了他,这是后话。

排除掉3个年幼的皇子和皇五子奕誴后,道光帝可选的继承人就剩下奕詝和奕兄弟二人了,但这两兄弟让道光帝十分为难,一时难以取舍。按传统,长子如无大过,当立长子奕詝;可要说起相貌和聪明程度,弟弟奕则要远胜哥哥奕詝,而且奕詝还曾因为落马而摔成骨折,成年后脚也有点跛。但是,在老成持重方面,奕詝又远胜过奕,倒有点道光帝的风格。

平心而论,道光帝对奕要偏心一点,据说他好几次都已经把奕的名字写进了立储的密匣子,准备立他为皇位继承人。但是,道光的为人又十分传统,他考虑来考虑去,觉得奕詝是长子且无大过,如果废长立幼,似乎又不合通常的观念。因此,道光在晚年的时候也一直下不了决心,不知道立谁为好。

这时,奕詝和奕的师傅便在背后较上了劲,他们都想帮助自己的弟子在道光帝面前讨得欢心,以夺得皇位。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对道光帝的心思非常了解,有一次道光帝带宗室子弟到南苑去打猎,杜受田在出发前悄悄地给奕詝出主意说:“阿哥等到了围场,只管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别发一枪一矢,你手下人也不准捕一猎物。要是皇上问起来,你就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害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之长与诸弟竞争。这样说的话,一定能契合皇上心意。”奕詝听后,便照计行事。

后来打猎复命的时候,好强争胜的奕果然收获最多,而奕詝这边却一只猎物都没有,大家见后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都嘲笑奕詝无能。道光帝也觉得奇怪,他果然问起奕詝是怎么回事,于是奕詝便把师傅教给他的话说了一遍。道光帝听后大喜,说:“是真有人君之度矣。”

道光帝的最后几年经常生病,身体日渐衰弱。有一天,病重中的道光帝命人将奕詝和奕两兄弟召来。两人的师傅得知后,感觉到事情重大,很有可能是道光快不行了,将要对皇位继承人作一个选择,于是赶紧各自给弟子出主意。奕的师傅卓秉恬告诉奕说,到时皇上问话时,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奕詝的师傅杜受田知道自己的弟子嘴笨才拙,反应也不如奕,如果要论口才,肯定比不上奕。于是他对奕詝说:“要是皇上说自己老病而将不久于此位,问起今后国策的话,阿哥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就可以了。”两兄弟到了那里后,道光果然问起自己百年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于是奕詝二话没说便上前抱着道光的腿痛哭,道光见后也很感动,觉得奕詝果然仁孝,可做人君。

道光一朝,最为保守平庸,譬如道光帝最宠信的大臣曹振镛,他曾有句名言叫“多磕头,少说话”,这便是当时的为官之道,也是道光朝的为政特征。要说道光帝最终选择了奕詝作为皇位继承人,一来是因为奕詝是长子,二来恐怕是在老成持重或者说保守呆板方面,奕詝的确有老爸道光帝的几分风采。

咸丰登上皇位时年方20,本是风华正茂的好青年,但他运道也实在是差了点。从做上皇帝开始,他就几乎没有过上一天安宁的日子。咸丰元年也就是1851年,多年的弊政积重难返,到咸丰一上台便来了个总爆发。这一年,太平军从广西起事,随即席卷大江南北,不出3年便占据半壁江山,而其他义军也是纷纷蜂起,整个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个乱象,一直到咸丰死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平息的迹象。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正当清军与太平军激战的时候,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考北岸的铜瓦厢决口,汹涌的黄河水在一夜之间将口门刷宽至七八十丈,泛滥的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奔腾,水面横宽数十里甚至数百余里不等,极目所至,浩渺无涯,山东、河南等地很快便被冲成泽国,灾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更为可怕的是,黄河决口改道后引发了大规模的蝗灾,巨大的蝗群如乌云遮蔽了太阳,所到之处,往往将田地里的作物一扫而光,灾害波及十几个省。更为晦气的是,咸丰当政十年,竟然有七年闹蝗灾,实属历朝罕见。

咸丰本也是有志青年,他在执政之初也想有一番作为,但他的热情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上台没多久,咸丰很快便发现天朝积弊已久,内乱外患,远非他一人之力可以挽回,后来也就心灰意冷,只顾沉湎于美酒和女色了。由于事事不顺心,咸丰常在宫中借酒浇愁,酒醉后又经常无端发怒,屡屡鞭笞他人出气,弄得他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一个个都叫苦不迭。

《清代野记》上说,咸丰初年,天下糜烂,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咸丰也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每天以醇酒妇人自娱。当时有个雏伶叫朱莲芬的,在诸戏子中美貌第一,善唱昆曲,歌喉娇脆无比,且能作小诗并写得一手好字。咸丰非常喜欢他,时不时传召进宫。不巧的是,咸丰手下有个陆姓御史也狎好朱莲芬,由于朱莲芬经常被咸丰召去,自己想见而不得见,于是怒而向咸丰直言极谏,引经据典,洋洋数千言,意思是皇上要勤于政事,不要成天想着玩乐云云。咸丰接折后看穿了陆御史的心思,大笑道:“陆老爷吃醋了!”随后,他还在奏折上扬扬得意地批道:“如狗啃骨,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不过,咸丰倒也还算有自知之明,没有给陆御史加罪。

据各种记载来看,咸丰在艺术方面的确有一定的天赋,譬如他留下的几幅画作,都具有相当的功力。年轻时的咸丰还非常热衷于戏剧,他不仅喜欢看戏、听戏,而且还能亲自登台演唱。有野史说,有一次老艺人陈金崔在热河行宫中教唱《闻铃》一戏时,戏文中“萧条凭生”的“凭”字唱念为上声,咸丰听后立刻纠正说“凭”字应为去声。有意思的是,陈金崔不服咸丰的指导,他翻出旧的曲谱同咸丰争辩自己没错。咸丰一急之下,竟然不顾自己的皇帝身份,跟陈金崔辩论说“旧谱固已误耳”(旧谱开始就是错的)。或者是受到咸丰的影响,慈禧也是终身爱看戏听戏。

可惜的是,艺术家碰到了坏时代,宋徽宗的悲剧再次在咸丰身上发生。咸丰在位期间,太平军横扫江南,久踞金陵,各地的义军如捻军等也对清廷构成了重大的威胁。这还不算,英法两国这时也来添乱,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贸易特权,在1856年后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对中国挑起战争。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年轻而又不通夷务的咸丰感到焦头烂额,最终因为处理不当而导致战争一步步升级,英法联军从广州一路打到了天津并直逼京畿一带。

内忧外患,一时俱来,此时的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的转弯处,传统的政治经验和治国方略已经难以应付此时的危局。咸丰当时尚不满30,以他的能力和经验的确不足以挽救危局,他这个皇帝做得也是够丧气的。

4.性格决定命运,懿贵妃崭露头角

咸丰的郁闷,可能与他身体不好有关,而他身体不好又与他经常沉湎于酒色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说,咸丰不但嗜酒,而且嗜色,他身边从不缺貌美如花的妃子,除了皇后和慈禧之外,光有案可查的嫔妃便有丽妃他他拉氏(原丽贵人)及婉嫔、玫嫔、祺嫔、吉贵人、禧贵人、庆贵人、容贵人、玉贵人等。大概是看得久了,咸丰对自己的那些满族嫔妃了无兴趣,他倒是对汉人女子特别是她们的小脚特别着迷,只可恨满族女人个个是天足大脚丫,他这个十足的“莲癖”也只能望汉女之莲而兴叹。另外,野史里也曾说咸丰经常在太监的掩护下微服出宫,四处游玩,并在圆明园的僻静之所偷藏 “圆明园四春”,后来在后妃们的干涉下才作罢。此事虽然是查无实据,却并非空穴来风。

除了酒色过度之外,咸丰的身体也的确患有宿病。据各种记载来看,咸丰年纪不大却经常是脸色焦黄,体弱多病,似乎是患有肺痨(疑为肺结核)。后来,御医建议他服用鹿血,既有利于肺,又可以壮阳。咸丰听后,便让人在圆明园里养了上百头鹿,每天都让人送鹿血来给他喝。不料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咸丰来不及将圆明园中的鹿群带上,结果到热河后,咸丰咯疾大作,令取鹿血的时候,仓促间又不可得。

在天下糜烂之时,咸丰焦忧致疾,倦怠政务,亦不免寄情声色,逃避现实。当时的他,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只能说是勉强应付着那些堆积如山又令人头疼的奏章。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后,各省各地的军书战报纷至沓来,身体本就不佳的咸丰常常感到不堪重负,视以为苦。
但是,皇帝终究是皇帝,很多事情要是皇帝不批示的话,整个国家机构就会陷于瘫痪、无法运转。因此,咸丰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付。好在这时他发现慈禧(当时还是懿贵妃)略通汉文,书法也还算过得去,于是便试着让慈禧代他批答一些无甚紧要的奏折,譬如“知道了”、“转各部知道”之类的,倒也可以息肩卸责,蒙混过关。

慈禧或许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从小学会的这点文化,竟然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在当时咸丰后宫的嫔妃中,同时兼通满汉双语的唯有慈禧一人。另外,慈禧在艺术上也似乎有点天分,她画的花鸟兰竹虽然不能和咸丰的水准相比,但也还算像模像样,颇符合咸丰的志趣。特别在书法上,慈禧的字写得不能说特别的好,但也还算工整端腴。对于慈禧的这个特长,咸丰可是要充分利用喽。

在最开始的时候,咸丰只是让慈禧批些不重要的折子,但后来他发现慈禧人才可用,自己又贪图安逸,于是这个偷懒的法子就进一步升级;发展到后来,就连军机处送来有关军国大事的折子,本应该由咸丰朱批具体指示方略的,也改由咸丰口述旨意,让慈禧代笔批示。这长久以往,慈禧在披览奏章的时候,也就逐渐通晓了国家大事。凭着慈禧的机敏与聪慧,她对于朝政的运作和臣属的驾驭也有了初步的心得,这为她此后的垂帘听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平心而论,咸丰倒不是真的觉得慈禧学识过人,只不过自己借慈禧之力来贪图安逸罢了。或许在咸丰的心中,即使让慈禧知道一些军国大事、甚至代笔批示奏章,只要自己把握得好,适可而止,也不会造成朝政紊乱和重大失误。毕竟,只要咸丰在,权力就不会失控。在咸丰的眼中,慈禧不过是后宫中借以分担自己政务的妃子罢了。

而作为妃子的慈禧,最初也可能只是出于心疼丈夫、为丈夫分忧的心理,而并非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而不可遏止的权力欲望。事实上,慈禧批答奏章都是在咸丰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以慈禧当时的文化水平,根本就不足以承担大任。

但是,权力这东西是毒品,一旦沾染上就会上瘾。咸丰让慈禧代批奏章的做法,无疑为她间接掌控朝廷大权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权力欲望一旦被激起,要想再熄灭恐怕就很难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清朝的权力场一向为男人们所垄断,但各种机缘的巧合,慈禧这个小女人却在后宫中悄没声息地发挥着作用,并开始初露峥嵘。

譬如,在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慈禧劝说咸丰重用曾国藩等汉人;在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后,咸丰和后妃们哭成一团,无计可施,唯有慈禧很冷静地站出来说:“事情到了这份上,哭也没用。恭亲王办事果敢坚决,不如把他找来商量。”在咸丰试图巡幸热河逃避英法联军的时候,慈禧又站了出来:“皇上在京可以震慑一切,要是突然弃京城而去的话,辱莫甚焉。”

在危机巨变面前,慈禧的冷静沉着想必给咸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咸丰虽然平庸,但他并不糊涂。在古代,女人干政往往被称为“牝(pìn)鸡司晨”,意思是母鸡充当了报晓的职责,这往往是王朝的不祥之兆,更何况嫔妃干政可是有违大清祖制的。和历朝历代相比,除了孝庄太后曾经在暗中为小皇帝(顺治和康熙的前期)把持朝政外,清朝便再无女人干政的事情发生。即使是孝庄太后,她也不曾走出幕后进行垂帘听政。慈禧在关键时候的几次议政,这不免引起了咸丰的注意与警惕。

事实上,咸丰让慈禧代为批答奏章,朝中大臣也颇为不满。《清史拾遗》里说,咸丰帝临终前,也曾担心自己死后因为儿子年幼而导致母亲慈禧干政的局面。于是咸丰所宠信的大臣也是慈禧的死对头肃顺就给他讲“钩弋夫人”的故事,意图除掉慈禧。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姬、汉昭帝弗陵的母亲。由于弗陵小时候身体健壮,十分聪慧,远超出一般的小孩,汉武帝对他很是喜爱,很想立他为皇位继承人。但是,由于汉朝外戚的势力很大,汉武帝担心年轻的钩弋夫人以后会“以子专权”,于是便打算除掉钩弋夫人。

有一天,汉武帝找了个借口责罚钩弋夫人,任凭钩弋夫人叩头谢罪也毫不理会,连声命令左右将钩弋夫人带走,杀掉。钩弋夫人非常委屈,还以为汉武帝是在开玩笑,每走一步就回头用乞求的目光看汉武帝一眼,企图让汉武帝撤回命令。但汉武帝坚决地说:“快走,你不能活!”

结果,钩弋夫人被处死了。事后,汉武帝问手下的人:“外面是怎么评价钩弋夫人一事的?”手下说:“大家都说大王心太狠,既然立她的儿子为继承人,为什么要杀了他的母亲呢?”汉武帝摇摇头,叹道:“你们这些庸人啊,哪里能明白主少母壮的道理!我朝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这不就是前车之鉴吗?我这是为儿子登基先除掉母后擅权的隐患啊。”

风云际会,慈禧非但没有成为钩弋夫人般的冤魂,反而做上了晚清的吕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4-17 08:34 , Processed in 0.07560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