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康复:从来不挑孩子
“金色儿童”让300余名自闭症儿童看到希望 不为赚钱只为让孩子回归社会
2012年08月17日18:07
在青岛,有这样一所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创办者不拿工资没有任何补贴、不管孩子病情如何绝对不挑不拣、不让家长陪读一对一做康复……就是这样一家机构,已经磕磕绊绊走过了10个年头,不断重复着遭遇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怪圈。它叫“金色儿童智能训练中心”,一家带有浓重慈善色彩的康复机构,却也是这个行业里从不想赚钱的“另类”。
女儿自闭母亲成“医”
在位于市北区镇江支路4号的金色儿童智能训练中心,记者见到这家康复中心的两位发起人,而身为中心负责人的徐萍,同时也曾经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正是因为女儿和自己的遭遇,让她了解了这个行业,萌生了创办一家机构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想法,从举步维艰到如今,10年已经过去了。
“我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我的女儿今年17岁,两岁半被确诊为自闭症,被很多专家诊断为无法自理,终身需要人照顾。”徐萍告诉记者,为了给女儿治病,她辞职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尝遍中医西药,针灸按摩,十几年的求医路让她几乎耗尽家里积蓄,孩子的病情却未见起色。2002年到台湾特教专家马家骥教授开办的金色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中心教育训练,经过8年的教育训练,孩子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说写读算能力,终于可以像平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玩耍了.在这个过程中,徐萍掌握了丰富的自闭症康复知识,具备了帮助别人的能力。
不赚钱只为打开那扇窗
为了创办这家智能训练中心,徐萍找来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凑了几万元购置物品、租房、招聘老师,“从来没想过盈利,而且按照现在的收费和支出情况,也没有盈利空间,能把员工的工资和房租等费用赚出来就不错了。”徐萍对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十分同情,几乎是发自内心地想伸出援手。正因为如此,“金色儿童”对每个儿童的收费标准是每月2700元,而且不用家长陪读,康复师一对一进行训练和教育,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却也提高了训练中心的风险程度,因为成功与否的风险完全转嫁到了康复师身上。
“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希望打开自闭症儿童心里那扇关闭的窗户,只要成功了,他们和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我的女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千万不要放弃。”徐萍说,“金色儿童”自2003年成立,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每个孩子的个训教案都得到了马教授的全程指导,近十年来,已接收300多名自闭症、弱智及学习障碍的孩子教育训练。已有许多孩子进入普小上学,许多孩子进入启智学校上学,获得了孩子家长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对孩子不挑不拣
“我们有18个老师,都是要发工资的,但我们作为创办者,一分钱也不赚,甚至还把家里的电脑、桌椅拿来用。”两位创办金色儿童智能训练中心的大姐想起创业之初的艰辛,依然唏嘘不已,所幸青岛市慈善总会和很多爱心企业多次伸出援手,资助了部分捐款和康复器械,让康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日常花销也从来没有“断粮”。
不论日子多艰难,徐萍和她的伙伴们始终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对孩子不挑不拣,再重的孩子也收进来。“这其实是很冒险的,重症的孩子康复效果差,时间久了会让家长起疑心,认为我们水平不高。”一名负责人表示,如果接收轻症的,很容易出效果,但重症的孩子实际上更加可怜,继续拖延会让康复变得更困难,所以我们不会去挑,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宝,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青岛有患儿约4000人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等。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随着社会对自闭儿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家长们虽然忌讳别人知道孩子得病,但在治疗上已经十分积极。记者了解到,根据全国调查统计情况,多数研究机构都认为每110名儿童中就有1个是自闭症儿童,但自闭的程度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有慈善机构曾发布数据称,青岛市约有4000名自闭儿,而且发病率已经有上升趋势,而全国的自闭症儿童数量则达到了100多万。(陈珂)
相关链接
“金色儿童”坚持了近十年
金色儿童智能训练中心,是一个重症的自闭症儿童妈妈努力筹办起来的。虽然多年来面临租赁场地费用高、器械购买成本大、师资成本高等各种资金短缺问题,但金色儿童依然坚持了近十年的时间。目前“金色儿童”已经是青岛市残联的定点康复机构,现有20多名自闭症孩子在接受康复训练。目前在训的孩子多数都是重症孩子,其中很多都是被其他康复机构淘汰,不肯接收的孩子。
来源:青岛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