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21 8:41:18
院士感慨“自行车不让进宾馆”
呼吁为绿色出行提供配套管理措施
■本报记者 陆琦
前些天,一直坚持绿色出行理念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碰到了一件尴尬事。
当时正值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之际,江亿从清华大学骑自行车到北京友谊宾馆报到。谁知他在大门口被宾馆门卫给拦了下来。
“自行车不让进。”门卫认真地说。
说明来由好不容易进去后,江亿又根本找不到自行车的停车位。
“据说不只是友谊宾馆有这种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听到这事后觉得很无奈,“现在的绿色消费理念还很缺乏。”
钱易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现在我国已有很多城市提倡绿色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工具。比如株洲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市民只须缴纳200元押金、预存100元租赁费,就可申办一张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每次使用3小时内免费。
但令钱易担心的是:一方面是大力提倡,可另一方面相关管理却是缺位的。
钱易对《中国科学报》说:“消费在最下游,在系统最下游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消耗,就可在系统上游减少数十倍甚至数百、数千倍的资源投入。”
因此,她呼吁,不仅要在生产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更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在住的方面,江亿认为,飞速发展的建筑业是我国钢材、水泥及其他建材产量持续走高,导致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的重要原因;大量的空置房、过大的住宅和办公建筑都导致严重的资源能源消费。
“单纯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可再生能源不可能达到预定目标,应推广节能型使用模式,降低我国单位建筑面积的运行能耗。而推广节能型使用模式策略的关键是要维持、发展中国的节约型生活方式和建筑物的使用模式。”江亿说。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不大量依赖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假设50%的能源可以用于建筑运行和交通,则全球人均建筑交通运行的化石能源消耗未来应不大于每年0.68吨油相当量,除非大量依赖可再生能源。美国为这一上限的8倍,欧盟为这一上限的2.4倍。
“中国不可能沿用西方国家的模式发展,必须在这一上限以下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江亿看来,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和营造室内环境的道路,这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钱易则认为,应鼓励“要舒适不要奢侈,要消费不要浪费”的生活方式。她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城市,包括合理的建筑规模与建造速度、适度的住户面积、避免超高层建筑、倡导自然协调的室内环境营造方式、发展公共交通、设计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并鼓励低碳出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