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9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2 23:4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拉尔卡纳县城南20公里处,距卡拉奇约500公里,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旅游胜地。1921年至1922年间,考古学家班纳吉在印度河干流的沙丘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史前遗物”。经过进一步发掘,一个大约建于4500年前的古城遗址终于露出了端倪。

目录

简介
重现与发掘
景区概况
科技文化
毁灭之谜
当地风情





简介
  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又称死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米索不达美亚及克里特岛文明。   

目前,摩亨佐-达罗的考古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

重现与发掘
  摩亨佐-达罗约于公元前2600年兴建,约于公元前1900年弃置。1922年,由印度考古考察部(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的Rakhaldas Bandyopadhyay发现摩亨佐-达罗的遗址。一名僧人带领他到一个(他误以为该地为窣堵坡)土丘。1930年代,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K. N. Dikshit、Ernest Mackay及其他考古专家带领,进行大量的发掘工作。发掘遗址主管所用的车子是由约翰·马歇尔借出的,目前仍放置于摩亨佐-达罗博物馆内,展现出他们发掘工作的艰辛及热忱。后来的发掘由Ahmad Hasan Dani及Mortimer Wheeler于1945年进行。   

最近期的一次大型发掘于1964年至1965年由G. F. Dales博士带领进行。之后,由于风化对出土结构的破坏,导致发掘工程遭禁止。自1965年以来,考古计划仅限于对出土文物的拯救、地面勘察及遗址保养。尽管禁止了主要的考古遗迹计划,在1980年代,由Michael Jansen博士及Maurizio Tosi博士带领的德国及意大利调查队伍结合了建筑文物、地面勘察、地面挖掘及探测等技术,以找寻古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线索。

景区概况
  中文名称: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英文名称:Archaeological Ruins at Moenjodaro   

国家:巴基斯坦  
所属洲:亚洲   
批准时间:1980   
批准标准: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 (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届会议报告。   

这座“被埋没的城市”,是一个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城址占地约8平方公里,整个城市像一张棋盘,每个住宅都有6至10间房,并有院子,所有建筑都用红砖砌成。整个城市有一套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该城按发掘地势高低,大体可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一到上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达15米多的圆形古堡。在古堡的下面,是4500年前建成的城市。从古堡往下走,是著名的大浴池和粮仓,大浴池由红砖和灰浆砌成,四周还有精巧的上下水道。据专门研究印度河文明的专家介绍,这座大浴池很可能是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现在,印度河一些地区仍保留着将沐浴用于宗教仪式的传统。下城离上城约1公里,当人们置身于两人多高的街墙之间时,迎面吹来的习习凉风,使人们对古代建筑师巧妙地利用季风进行自然通风的技巧惊叹不已。而最使人惊奇的是许多房子里都有倒垃圾的滑道。   


古城还出土了数百件奇异的人形陶俑,这是一组作品,描绘当时的“圣母”祭祀仪式。这些人俑体现了古摩亨佐达罗人的艺术创作特点,表现了他们对“神力”的敬畏和虔诚。出土文物中有一尊似是教王一类首领人物的塑像,他头系发带,面蓄胡须,左肩上斜搭一件饰有三瓣花图案的大氅,双目微睁,显出沉思的模样。另一件精巧的文物珍品是一个舞女的塑像,她全身赤裸,叉腰翘首,栩栩如生,一副高傲尊严的神态。   

当年繁华的城市,现在仅剩下一片片砖瓦残迹。这些发掘出的珍贵文物表明了摩亨佐达罗的文化已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摩亨佐达罗以其惊人的古代文明、神奇的难解之谜,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客。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公元前三千年,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建在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全部由毛坯砖建成。此地包括一座卫城,建在巨大的路基上,周围建有壁垒,这座底矮的城市遵循着严格的标准,从遗迹中能看出早期的城市设计的方式。


科技文化
  摩亨佐·达罗的城市总体规划非常先进且又极为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无怪乎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但在信德省方言中,摩亨佐·达罗真正的含义是"死者之丘"。这座印度河古文明鼎盛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遗址,在地下埋没几千年后,终于20世纪开始被揭示。   

城市整个被分为好几个部分,包括一座位于高处的"城堡"和地势较低的城区。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自北河南纵贯城市,每隔几米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与之成直角相交。此外,还有小巷组成的不规则的路网与小街相连,住宅房屋的墙壁很厚,表明至少是两层楼房,大多数为多间建筑,有些房子很大,包括几套院落,有些则是简陋的单间房屋。     

房屋是用烧制的砖块建成的,据考古学家称,"砌砖的精细程度几乎无法再提高了"。大多数住宅的底楼正对马路的一面均为毛坯,没有窗户——这种旨在防止恶劣天气、噪音、异味、邻人骚扰和强盗入侵的城市习俗至今仍为近东地区的许多地方遵行。通常房屋正门位于后面的小巷,对着一个宽敞的门厅,向前是一个院落,房屋的采光、通风十分良好。   

当欧洲人还生活在村庄里,英伦王岛上的巨石阵正在建造的时候,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人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供水和排污系统之一。在摩亨佐·达罗,一个水井网络为每个街区提供方便的谈水来源。   

几乎每户人家都有沐浴平台、许多家庭还有厕所。城中还有一个范围广大的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带走。于1925年挖掘出土的大浴池是被一个大建筑群包围的砖砌大水池,位于城市公共部门的正中心,盛有一池深水,它在当时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在古印度的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浴池不仅仅是一个公共洗浴区。大浴池和众多的沐浴平台暗示洗礼仪式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盛行,这种仪式今天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仍很普遍。   

据考古学家推断,摩亨佐·达罗时期,商业、农业、加工业等行业都极为发达。虽然限于当时的生产和经济水平,一般人生活方式可能相当简单,但考古发现仍不乏奢侈品。在艺术上,有一件高19厘米的男子石雕像,是在摩亨佐·达罗发现的少数石雕之一,堪称精品。一些精美的金属制品、珠宝饰品和陶器也被不断发掘出来。此外,在摩亨佐·达罗还发现大量刻有神秘文字或图案的印章。   

几乎比创造出这些奇迹更难以解释的是摩亨佐·达罗这个伟大城市的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上半叶的某个时候一下子消失了,几乎没留下任何延续的痕迹。关于古老文明毁灭的原因众说纷纪,外族人侵、洪水泛滥、沙漠侵害……至今无人能够破译印章上谜一般的文字,这些掌握了象形文字、雕刻艺术并有着城市规划天赋的聪明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没人真正知道。他们连同他们刨造出的这些高级文化似乎是从远古奇异稀薄的空气中偶然生成,又突然间消失了。   

时至今日,巴基斯坦为了尽可能挽救摩亨佐·达罗正在和时间赛跑。自上世纪20年代挖掘工作开始以来,城中30%裸露的废墟已经坍塌,如果不能遏止摩亨佐·达罗不断恶化的状况,这座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老城市将又一次消失,这一次,将是永逝。

毁灭之谜
  20世纪初,一个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解开了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为之争论不休的一个科学课题——谁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主人。随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和发掘,迷雾终于拨开,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真实,向世界宣布:是黑色皮肤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古代灿烂的文明,而不是入侵的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无愧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辉煌的哈拉帕文化这两座古城遗址连同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的其他古代城市文化遗址,分布在东西约1500公里,南北约1100公里的广袤地区,历史学家将它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这些古城中又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城规模最为宏大。  

 从遗址的发掘中,人们惊异地看到了古代达罗毗荼人非凡的创造历史的伟力。   

这两座古城的建筑形制大致相同,周长均在3英里以上。其中摩亨佐·达罗占地达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   

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除此以外,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   

这些都显示了古达罗毗荼人建造城市时的周密设计和高度的技术水平。   


遗存在城里的还有各种农业生产器具和手工业工具;农产品有棉花、麦类、椰枣、瓜果;家畜家禽已广为驯养,品种有水牛、绵羊、骆驼、狗、马、鸡等;工业品有素陶、彩陶、纱、布、青铜器皿;最引人注目的是遗物中还发现有刻有犀牛的印章以及大量的石制法码。从对比中,我们知道当时达罗毗荼人已掌握了十进位制的计算规则,重量的基本单位是0.86公斤。一具用贝壳制成的尺子的碎片上镌有精密的刻度;城里还发现有船只,这使人们相信,当时在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已经发达起来。许多商人聚集在城里经营商业,并且跟海外发生了贸易往来。   

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印章上的动物形象和文字符号,据统计将近有400个左右,有人形、鱼形、脚形、桌形等,虽迄今未能准确辨认,但人们却有理由判断,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总之,古代的摩亨佐·达罗是一座繁荣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说明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次大陆地区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国家阶段。这座城市也许是当时统治者的都城。   

摩亨佐·达罗的突然毁灭虽然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然而,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也只能是一瞬间的过眼烟云。到了公元前18世纪中叶,哈拉帕文化突然衰落了,印度河流域很多地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以摩亨佐·达罗为甚。发掘中除燃烧的残迹外,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男女老少的尸骨,整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称之为“死亡的山丘”。   摩亨佐·达罗是怎样毁灭的呢?这又成了考古学家探测的重要课题。   


有人设想是由于城市内部发生剧烈的变革和斗争的结果。但是这种设想似乎缺少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又有人认为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导致这一毁灭过程的基本原因。虽然这种观点找到了考古文献的佐证,如俾路支诸部落、临近伊朗的诸部落、或与印度河流域文明相近的周边各部落,很可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过程。考古资料证明,他们确实入侵过这一地区的。然而,究竟是哪个部落首先进入这一地区的?谁是这种“英雄行为”的创造者呢?无论从史实还是从有关参与这一过程的部落神话或传说中。都找不到哪怕是模糊的一鳞半爪的资料。   


通过科学家长期的探索与研究,这个历史之谜终于解开了。原来它是被一场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毁灭的。巨大的爆炸力不仅使古城半径1公里内所有建筑物被摧毁,而且使走在街上和呆在家里的人和动物,都遭到了毁人性的杀戮。原来是自然灾害摧毁了这座繁荣而美丽的古代城市。   

科学家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来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作用。空气中非常活跃的化学微粒,导致气溶胶的产生,并迅速积聚占据了广阔的空间,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这种物理化学性球体有的被称之为“冷球”,这是一种未曾燃烧起来的色暗不透明的“黑色闪电”;有的是一种“发亮”的球体,呈柠檬黄色或亮白色。   

上述现象,自古至今,多有出现。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的编年史中就有关于在22年冬季的第3个月的一个早晨,空中曾出现一团明亮的火球的记载。古希腊罗马人也曾多次描述过这种现象。   大气中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黑色或白色球体,能产生剧毒物质,使空气迅速毒化。摩亨佐·达罗的居民,大概是受到有毒空气的折腾后,紧接着又经历了剧烈的爆炸,使他们连同他们创造的文明一道同归于尽的。   古印度的长篇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曾隐约地提到了摩亨佐·达罗文明被毁一事。诗中描述了“天雷”和“无烟的大火”、“惊天动地的爆炸”、以及高温使河水沸腾、游鱼煮熟的悲惨景象。


当地风情
  巴基斯坦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度,讲究礼节,待人诚实。久别重逢的朋友,总要热情拥抱,而且反复3次以上,随后双方手拉着手道安问好,一方说“艾萨拉玛来古姆”(真主保佑你平安),另一方回答说“瓦来古姆艾萨拉姆”(真主也保佑你平安)。相互问候的内容很广泛,从身体到事业,从家庭到业余爱好,寒暄的时间很长。同外国朋友见面,巴基斯坦人热情与之握手,表示欢迎,对于尊贵的朋友,常常要献上用鲜花制成的花环。在公开场合,女性是不会同男性客人握手或拥抱的,只是通过微笑、鞠躬、问好表示欢迎。男性客人不能主动与女性握手。   

同巴基斯坦人交往时,忌讳用手拍打对方的肩背,即使是同亲密的朋友见面拥抱时也不要高兴得边拥抱边用手拍打对方的肩背,因为这在巴基斯坦被认为是警察拘捕犯人的动作。手帕不能作为礼品赠送给巴基斯坦友,巴斯坦人认为手帕是用来擦眼泪的,赠送手帕会带悲伤的事情。   
到巴基斯坦朋友家里作客,事先要预约。巴基斯人对时间观念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不准时赴约不会被为是失礼行为,但最好还是按约定时间抵达,但不要前,以免主人未作准备而弄得措手不及。在巴基斯坦,男主人出面接待客人,妇女是不在男客面前露面的,因阃制度或女性隐闭制度迄今仍在许多巴基斯坦家庭袭。巴基斯坦人多用奶茶和水果招待客人,有时在奶里放些巴旦杏、阿月浑子等干果,喝起来清香爽口。巴斯坦人对朋友总是显得慷慨大方,总要挽留客人吃饭,用丰盛可口的穆斯林膳食招待,认为只有这样才算表达了对朋友的诚挚情谊。   

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不食猪肉,不饮酒,主食主要是米饭和面食,副食有牛羊肉、鸡、鸡蛋、鱼、蔬菜等。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用香麻、黄油、咖喱、胡椒、辣酱调味炒、煎、烧、烩、涮制成各种各样富于民族特色的饭菜迎接待客。那些传统名菜咖喱鸡、涮羊肉、烧羊肉、煎牛排、鱼肚等,异国客人食后赞不绝口。许多菜里因放入各种香料,有着一种特殊的香味,加上色泽淡雅,味道鲜美,人食欲倍增。巴基斯坦人喜爱甜食,常用甜菜泥、西式点心、染色的甜米饭、甜发面饼招待客人。进餐时,由男主人陪用,女主人是不出面的。饭后,还要请会人吃梨、柑、橙、香蕉、葡萄等水果。客人告辞时,主人要热情地送到院门外,把右手放在胸前,真诚地说“胡达哈菲兹”(真主保佑你),客人同样将右手放在胸前,回答说“胡达哈菲兹”。当客人已走出很远时,主人仍站在院门外目送着。
2#
发表于 2011-11-23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又称死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

中文名称: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外文名称: Archaeological Ruins at Moenjodaro
别名: 死丘
所属地区: 巴基斯坦信德省


目录

简介
城市规划
辉煌的哈拉帕文化
摩亨佐·达罗的突然毁灭




简介
  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米索不达美亚及克里特岛文明.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右岸。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区最早的文明,是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到约公元前2500年时,这里已出现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达罗。


城市规划
  摩亨佐·达罗的城市总体规划非常先进且又极为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无怪乎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但在信德省方言中,摩亨佐·达罗真正的含义是"死者之丘"。这座印度河古文明鼎盛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遗址,在地下埋没几千年后,终于20世纪开始被揭示。   

城市整个被分为好几个部分,包括一座位于高处的"城堡"和地势较低的城区。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自北河南纵贯城市,每隔几米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与之成直角相交。此外,还有小巷组成的不规则的路网与小街相连,住宅房屋的墙壁很厚,表明至少是两层楼房,大多数为多间建筑,有些房子很大,包括几套院落,有些则是简陋的单间房屋。   

房屋是用烧制的砖块建成的,据考古学家称,“砌砖的精细程度几乎无法再提高了”。大多数住宅的底楼正对马路的一面均为毛坯,没有窗户—— 这种旨在防止恶劣天气、噪音、异味、邻人骚扰和强盗入侵的城市习俗至今仍为近东地区的许多地方遵行。通常房屋正门位于后面的小巷,对着一个宽敞的门厅,向前是一个院落,房屋的采光、通风十分良好。   

当欧洲人还生活在村庄里,英伦王岛上的巨石阵正在建造的时候,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人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供水和排污系统之一。在摩亨佐·达罗,一个水井网络为每个街区提供方便的淡水来源。   

几乎每户人家都有沐浴平台、许多家庭还有厕所。城中还有一个范围广大的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带走。于1925年挖掘出土的大浴池是被一个大建筑群包围的砖砌大水池,位于城市公共部门的正中心,盛有一池深水,它在当时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在古印度的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浴池不仅仅是一个公共洗浴区。大浴池和众多的沐浴平台暗示洗礼仪式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盛行,这种仪式今天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仍很普遍。   

据考古学家推断,摩亨佐·达罗时期,商业、农业、加工业等行业都极为发达。虽然限于当时的生产和经济水平,一般人生活方式可能相当简单,但考古发现仍不乏奢侈品。在艺术上,有一件高19厘米的男子石雕像,是在摩亨佐·达罗发现的少数石雕之一,堪称精品。一些精美的金属制品、珠宝饰品和陶器也被不断发掘出来。此外,在摩亨佐·达罗还发现大量刻有神秘文字或图案的印章。   

几乎比创造出这些奇迹更难以解释的是摩亨佐·达罗这个伟大城市的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上半叶的某个时候一下子消失了,几乎没留下任何延续的痕迹。关于古老文明毁灭的原因众说纷纭,外族入侵、洪水泛滥、沙漠侵害……至今无人能够破译印章上谜一般的文字,这些掌握了象形文字、雕刻艺术并有着城市规划天赋的聪明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没人真正知道。他们连同他们刨造出的这些高级文化似乎是从远古奇异稀薄的空气中偶然生成,又突然间消失了。   

时至今日,巴基斯坦为了尽可能挽救摩亨佐·达罗正在和时间赛跑。自上世纪20年代挖掘工作开始以来,城中30%裸露的废墟已经坍塌,如果不能遏止摩亨佐·达罗不断恶化的状况,这座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老城市将又一次消失,这一次,将是永逝。

辉煌的哈拉帕文化
  这两座古城遗址连同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的其他古代城市文化遗址,分布在东西约1500 公里,南北约1100 公里的广袤地区,历史学家将它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这些古城中又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城规模最为宏大。   

从遗址的发掘中,人们惊异地看到了古代达罗毗荼人非凡的创造历史的伟力。   

这两座古城的建筑形制大致相同,周长均在3 英里以上。其中摩亨佐·达罗占地达260 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   

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除此以外, 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   

这些都显示了古达罗毗荼人建造城市时的周密设计和高度的技术水平。   

遗存在城里的还有各种农业生产器具和手工业工具;农产品有棉花、麦类、椰枣、瓜果;家畜家禽已广为驯养,品种有水牛、绵羊、骆驼、狗、马、鸡等;工业品有素陶、彩陶、纱、布、青铜器皿;最引人注目的是遗物中还发现有刻有犀牛的印章以及大量的石制砝码。从对比中,我们知道当时达罗毗荼人已掌握了十进位制的计算规则,重量的基本单位是0.86 公斤。一具用贝壳制成的尺子的碎片上镌有精密的刻度;城里还发现有船只,这使人们相信,当时在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已经发达起来。许多商人聚集在城里经营商业,并且跟海外发生了贸易往来。   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 余枚。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印章上的动物形象和文字符号,据统计将近有400 个左右,有人形、鱼形、脚形、桌形等,虽迄今未能准确辨认,但人们却有理由判断,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总之,古代的摩亨佐·达罗是一座繁荣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说明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印度次大陆地区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国家阶段。这座城市也许是当时统治者的都城。


摩亨佐·达罗的突然毁灭
  虽然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然而,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也只能是一瞬间的过眼烟云。到了公元前18 世纪中叶,哈拉帕文化突然衰落了,印度河流域很多地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以摩亨佐·达罗为甚。发掘中除燃烧的残迹外,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男女老少的尸骨,整座城 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称之为“死亡的山丘”。   

然而对于“死丘”毁灭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种种推测。   

有些学者如R·L雷克斯、S·威尔帕特等,从地质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死丘事件”可能是由于远古印度河床的改道、河水的泛滥、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特大的洪水把位于河中央岛上的古城摧毁了,城内居民同时被洪水淹死了。然而,有些学者不赞同上述说法,认为如果真的是因为特大洪水的袭击,城内居民的尸体就会随着洪水漂流远去,城内不会保存如此大量的骷髅。考古学家在古城废墟里也没有发现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任何证据。   

有些学者猜测,可能是由于远古发生过一次急性传染疾病而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然而这一说法也有其漏洞,因为无论怎样严重的传染病,也不可能使全城的人几乎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全部死亡。从废墟骷髅的分布情况看,当时有些人似乎正在街上散步或在房屋里干活,并非患有疾病。古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经过仔细研究,也否定了因疾病传播而导致死亡的说法。   
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外族人大规模进攻,大批屠杀城内居民的说法。可是入侵者又是谁呢?有人曾提出可能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然而事实上雅利安人入侵的年代比这座古城毁灭的年代晚得多,相隔几个世纪。因此,入侵说也因缺少证据而不能作为定论。   

在对“死丘事件”的研究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即在城中发现了明显的爆炸留下的痕迹,爆炸中心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且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只有最边远的建筑物得以幸存。科学工作者还在废墟的中央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碎块,这是黏土和其他矿物烧结而成的。罗马大学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实验证明:废墟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1400—1500℃,这样的温度只有在冶炼场的熔炉里或持续多日的森林大火的火源才能达到。然而岛上从未有过森林,因而只能推断大火源于一次大爆炸。   

其实,印度历史上曾经流传过远古时发生过一次奇特大爆炸的传说,许多“耀眼的光芒”、“无烟的大火”、“紫白色的极光”、“银色的云”、“奇异的夕阳”、“黑夜中的白昼”等等描述都可佐证核爆炸是致使古城毁灭的真凶。   

可是历史常识又告诉我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才发明和使用了第一颗原子弹,远在距今3600多年前,是绝不可能有原子弹的。   

也有人认为,在宇宙射线和电场的作用下,大气层中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微粒,这些微粒在磁场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并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学构成物”,形成这种构成物的大气条件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积累多了便会发生猛烈的爆炸。随着爆炸开始,其他黑色闪电迅速引爆,从而形成类似核爆炸中的链式反映,爆炸时的温度可高达1.5万度,足以把石头熔化。这个数字恰好与摩亨往达罗遗址中的发掘物相一致。据推测,摩亨佐达罗可能是先被有毒空气袭击,继之又被猛烈的爆炸彻底摧毁。而在古城的大爆炸中,至少有3000团半径达30厘米的黑色闪电和1000多个球状闪电参与,因而爆炸威力无比。   

还有人认为,摩亨佐达罗毁于外星“宇宙飞船”。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推测。3500万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至造成巨大灾难。然而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故此证据不足。   

对以上几种观点,现在还难以判断是非。
3#
发表于 2011-11-23 13:21:10 | 只看该作者
消失的文明——摩亨佐·达罗之谜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人们将熟知的古印度文明限定于公元前1700年—前1500年之后,也就是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建立文明之时。然而1922年一项意外的考古发现,将这一文明至少向前追溯了近10个世纪。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在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发觉佛塔时,意外的发现了刻有动物形象和文字的印章。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在这里发掘出一座古城的遗址,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同年,在距摩亨佐.达罗六百余公里的哈拉帕又发掘出一座与摩亨佐.达罗同时代的古城遗址。但这并没有结束,至今为止,属于这一文化的遗址被发现的已多达200余处。这些遗址分布范围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西自伊朗莫克兰海岸,东达恒河盆地,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古代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学者们将这一时代的文化称为“哈拉帕文化”,其年代大约起始于前2500年(一说为前2300年)。

  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印度河文明中(区别于以往所知的恒河文明),已经出现了文字。然而,这种印章文字至今仍未被解读,人们只能通过那些不会说话的文物来推测4000余年前的这段历史,因此也留下了无数匪夷所思的千古之谜。




  其中最让人迷惑不解的就是这一文明的消亡。

  事实上早在1875年,人们就在哈拉帕地区发掘出了刻有动物图案的印章。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的考古学家们将其划入了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原居民—达罗毗荼人的“原始文化”,并认为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这一文明也就随之消失。然而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却使历史学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各种考古资料都表明,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摩亨佐.达罗“被彻底摧毁”,“房屋被焚烧,居民受到屠杀……连儿童也不能幸免……”。然而此时距我们所知的雅利安人的入侵尚还有至少两个世纪。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同一时期,整个印度河的其他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印度河文明到此结束。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也没有留下任何传说,如果不是1922年意外的考古发现,人们至今也不会知道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亚特兰蒂斯式”的文明,它拥有庞大的城市,近乎完美的城市规划,有自己的文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甚至统一的度量衡与先进的科技知识…………  

是谁,毁灭了这一文明?而且毁灭的如此干净。



  让我们先来看看考古学家们在摩亨佐.达罗发现了什么吧。

  古城周长约有5公里,推算人口至少在30000—35000左右。城分卫城与下城两部分,卫城显然是供统治者居住的。在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与供水体系。卫城由高大坚固的城墙环绕(哈拉帕古城的卫城城墙高达15米,俨然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并建有高大的塔楼。城内有巨大的谷仓(这似乎是至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谷仓”)。学者认为这说明在当时,阶级分化已经十分严重。下城区为平民居住区,“城市规划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点灯用的路灯杆,以便人们夜晚行走”。

  在城市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浴室,浴池长11米,宽7米,深2.4米。其用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贵族们洗浴用的,也有人认为是为某种宗教仪式而建的。但这到并不重要。

  在下城南部的一座房屋内,发现了13具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遗骸。“横躺侧卧,杂乱无序……”,其中一具遗骸的颅骨上,留有一长约15厘米的刀伤,大约是被剑砍杀至死的。“这13具骸骨中,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造杀害……”“在街头井旁,也发现了几具尸骨……有些四肢呈痛苦挣扎状……”

  我参考了几本相关的书籍,以上所提的几项也均被收录在各书之中。只是在《古印度河流域文化》(许善厚)一书中又提到了“在哈拉帕的一个茅舍下的洞穴里,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珠宝首饰……从臂钏、念珠到完整的项圈共500余件……在摩亨左.达罗也发现了四处堆积的珠宝”。这似乎有点另人迷惑不解,暂且放在这里,后面还会提及。

  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突然”消亡,通常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种自然是外族入侵说。当然,似乎种种证据都表明摩亨左.达罗毁于一场战争,不过我认为尚存疑问。但不可否认,这种观点也是最多人支持,同时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地质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文明的毁灭。因为在印度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且最近在摩亨佐.达罗附近发现了一个地震中心。有人认为是公元前1750年的一场大地震造成了印度河改道,淹没了这座古城。

  第三种说法就显得有点荒诞了(笔者个人观点)。一位英国学者和一位意大利学者认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的核动力飞船在城市上空发生爆炸,摧毁了一切。

  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古印度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玛哈帕哈拉特》中关于摩亨佐.达罗毁灭的记载。“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南面的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池塘里的水沸腾了,鱼儿被烧焦……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一切……”。

  另外,在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约一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化为乌有…………地面上留有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在爆炸区域发掘出一些黏土烧成的碎块,推算燃烧的温度至少应有1.5万摄氏度…………”

  首先来看“飞碟爆炸说”。

  如果单就摩亨佐.达罗的毁灭而言,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只要把同时期,在整个印度河流域遭到的普遍的毁灭联系起来看,这种假设就缺乏说服力了。因为一次“飞碟爆炸事故”无法解释其他的城市(如哈拉帕)也在同一时期毁灭。

  再来看“环境变化说”。

  河流的改道的确可以在一夜间毁灭一系列的城市,但似乎我所参考的书中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几个情况。

  1.从地理上看,摩亨佐.达罗位于印度河下游。下游的改道影响到中上游的几率并不大。而哈拉帕却位于印度河上游。因此这种假设也和“飞碟说”面临同样的问题,即虽能很好的解释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却无法解释整个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消亡。

  2.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在街头井旁,也发现了几具尸骨……有些四肢呈痛苦挣扎状……”,这点来看,似乎也不可能。

  如果是突发的洪水的话,又怎会在街头井边留下尸骨?按常理,户外的尸骨应该会被冲到下游,不应留在街道上。

  最后似乎可能性都集中到了“外族入侵说”上了。但这种假设仍然存在许多另人不解之处。

  首先的问题是,谁是入侵者?

自然不会是雅利安人。那又会是谁?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过什么吗?高达15米的城墙,塔楼,巨大的谷仓,30000—35000的人口…………这一切的说明,摩亨佐.达罗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哈拉帕古城规模略小)。拥有坚固的城防,充足的粮食储备,35000的人口意味着至少8000人的军队(指战时可招募的数量),公元前1750年,世界上谁有能力一夜之间毁灭这样的城市?更何况同样规模的城市在印度河流域被发现的就已经有好几座。

  就象是在看一部玄疑侦探小说一样,凶手留下了一个毫无掩饰的行凶现场,但我们却无法发现任何有关凶手的线索:不知道凶手是谁,也不知道凶手是如何行凶的。

  我们的考古学家们只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当地风格的陶器”,“这说明的确是有一种新的文化拥有者曾征服过这里”。

  但也只发现了这些陶器。如果这里所说的那个“外族”也拥有先进的文明的话,那至少也应该留下些别的什么东西;而如果他们只是一个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的蛮族部落的话,那要其征服整个印度河流域就显的不可能了。

  第二个疑问,为什么入侵?

  这点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悬念。我所看到的书中都没有就此提出过疑问,但我却觉得这里面大有问题。

  首先我们先从自己熟知的历史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战争的目的很单一,即掠夺,直接的掠夺。

  但是问题来了。前面我们提到过摩亨佐.达罗遗址中的13具尸骨:“这13具骸骨中,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造杀害……”为什么会留下手镯、戒指和串环?如果对方的目的是通过武力来掠夺的话,那应该会取走所有有价值的东西。13具骸骨中包括儿童,因此推测他们应该是死于破城后敌人的屠杀中。但为什么屠杀者仅仅是屠杀,而没有取走这些死人身上的奢侈品呢?

  还有前面提到的:“在摩亨左.达罗也发现了四处堆积的珠宝”。侵略者似乎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任何东西,他们似乎也无意得到任何东西。

  是什么促使他们向一座坚固的要塞发起进攻?为什么在战后,他们扬长而去,留下一个废墟和数不尽的财宝?为什么除了那些“不同于当地风格的陶器”以外,侵略者没有留下任何其他的东西?太多的疑问围绕着我们。

  但我们有一个关键的线索。从各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印章文字,毫无疑问,这些文字中记载了这个文明的历史。解读印章文字也许会成为解答我们所有疑问的关键。

  后记:

  事实上各种考古资料都表明,公元前1750年,整个印度河流域遭到过大规模的征服,但印度河文明并没有完全毁灭。其后人们又发掘出几座古城的遗址,罗塔尔古城要有名一点,其历史似乎延续到了公元前1000年。就象人类其他地区的一些古代文明一样。文明中心衰落的同时,其文化往往是被处在原文明边缘的地区所继承(如爱琴海文明)。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印度河文明于前1750年突然消失”的说法并不准确。

  关于印度河文明与恒河流域文明的关系上,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们开始认为恒河文明源于印度河文明。但这与人们原本认为的“恒河文明为雅利安人带来的先进文化于当地的土著文化结合”的观点大相径庭。

  于是乎,在我所看的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先进文化的拥有者—雅利安人入侵了恒河流域,并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使其屈从于自己的文化。

  而另一种则是:早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在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很高程度的文明。“蛮族”雅利安人在用武力征服印度土著居民时,在文化上却被征服了。“就象蒙古人、女真人入侵中国所面临的情况一样”。

  两种说法谁是谁非不是我能判断的,而这也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
4#
发表于 2011-11-23 13:25:26 | 只看该作者
摩亨佐达罗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古代文明都市"。最早的核战争发生地


毁灭苍炎的杰作------摩亨佐达罗
  1."太阳异动,太空烧成焦黑,散发出异常的热气。战象之群被此种武器的能量焚烧,慌忙从火焰中四处逃匿。水蒸发了,住在水中的生物也燃焦了。从所有角落射来的箭雨,燃烧着,与凛冽的风一同落下。敌人的士卒们,就像遭到比雷击还要猛烈的武器之火燃烧的树木一样,-一倒地。被这种武器焚烧的巨象也纷纷就地倒下,并发出凄惨的哀号。被烧伤的其他大象,则发疯般地四处奔逃,寻找水源。"

  2.在印度河流域有一处名叫摩亨佐·达罗的印度古代文明大都市遗址,被诸多世界史前史和远古史学者公认为"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古代文明都市"。

    据推测,摩亨佐·达罗大约兴建于5000年以前,但与同时代的其他古代文明相比较,它的文明程度却远远地超过它们,完全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其规划之严谨和完善甚至可以和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大都市相媲美。城市的中心部方圆约5公里,令人惊讶的是市中心竟可安置3万以上的居民。毫无疑问,这座古都是根据完整的城市规划建成的。

    城市中的每一户人家,都备有相当完善的下水道设施。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亦可经壁中的土管排入下水道。有的人家甚至还设置了经高楼投掷的垃圾筒。上述设施令许多亲眼目睹的专家叹为观止:就连当今许多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所谓"现代化大都市",其下水道系统也未必有如此完善--并不是一点一点渐次完成的,而是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的。

    摩亨佐·达罗遗迹共由7层都市组合而成,最上层和最底层的建造方式却全然相同,因此,只能认为这座城池是以完整的形态,一举出现于印度平原之上的。

    第一位前来从事挖掘工作的马丁·夏尔惊叹说:"简直就像几千年前从未知世界中搬来的一样。"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摩亨佐·达罗迥异于其他文明遗址,它没有宫殿或神殿的遗迹,但却有着坚固的城塞和十分考究的公共浴场。

    城塞虽已遭到严重的侵蚀,但仍可辨认出一些服务于特殊目的和需要的设施:一扇大门,环绕着城塞的了望塔和棱堡,此外,山麓之上,面临印度河的地方,竟有一座与之相通的港口。

    山岗上坚固的仓库里可以存放足够的粮食,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可以满足居民们的生活必需,在它们周围、又紧密地修建了一圈以坚固为首要特点的非常厚实的建筑物。

    可想而知,城塞之中不只是人们议论市政、经济和学术问题的地方,在这里,人们需要的首先是安全,所有的设施都纯粹是为了实用而建造的。因此,只能将此地视为遇有紧急情形时供数万居民前来避难,并加以捍卫的场所。

    建造这座古城的技术异常高超,但它的建造者并非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抵御令其难以忍受的不安和恐惧。那么,这座古城究竟是谁建造的呢?而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古代,有什么样的威胁足以迫使人们建造如此大规模的避难场所呢?

    异常的高温使古文明都市居民"猝死"

    笼罩在层层谜团之中的摩亨佐·达罗,处处深不可测。但最令考古学家们费解的,还是从遗迹上层发掘出来的那一具具骸骨。

    摩亨佐·达罗的人骨都没有被葬于墓中,它们似乎全都是一场大规模猝死之后无人料理的遗体。在第五号房舍第74室中发现的14具遗骸,就连熟练的考古学家见了也不由得咋舌惊呼:"他们的死态实在是太怪了!"

    死者当中,夹杂着一些儿童的遗骨,成堆成片地倒在那里,令人惨不忍睹。他们有的脸朝下,有的横躺着重叠在其他骨骸之上,有的徒劳地用双手盖往脸作出要保护自己的样子,还有的则是痛苦地扭曲着自己的身躯。

    发掘者哈格布里斯在他的考察报告中写道:"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人都是在顷刻间死于某种突然性的变故。"

    同样的情景在居民区内随处可见,但这丝毫不能减轻人们对于此事的疑惑。考古学家们纷纷提出了诸如流行病、大屠杀、集体自杀之类的假设,但全都被否定了。

    因为并没有足以在顷刻间一举夺去全体居民生命的流行病存在,遗骸上也找不到任何杀伤所造成的痕迹。若是集体自杀的话,一具在井边洗涤物品的遗骸明确告诉人们:这一点也说不过去。

    几年以前,印度考古学家卡哈博士提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告。其中写道:"我在9具白骨中,发现有几具留有高温加热的证据,我很难相信这些痕迹是被人突然袭击并屠杀之后才留下来的。"

    不用说,这当然也不是火葬。按照常理来判断,惟一的可能就是火山爆发,但印度河流域却无火山存在。

    那么,高温来自何处,加热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在当时的那个世界,是何种力量能用异常的高温使摩亨佐·达罗的居民"猝死"呢?

    "水蒸发了,住在水中的生物也燃焦了……""连30万的大军也会在一瞬间消失殆尽"

    不少史前和远古史学者都认定在遥远的古代,人类曾经爆发过核战争,其依据是,残存于世界各地的神话与传说中都不约而同地存有描述古代"惊人之战"的内容,故可初步断定所谓"惊人之战"正是古代核大战。

    传诵纪元前3000年事迹的大型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就是其中之一。诗中描绘了英雄亚斯瓦达曼向敌人发射的一种"连神都难以抵抗的亚格尼亚武器":

    "太阳异动,太空烧成焦黑,散发出异常的热气。战象之群被此种武器的能量焚烧,慌忙从火焰中四处逃匿。水蒸发了,住在水中的生物也燃焦了。从所有角落射来的箭雨,燃烧着,与凛冽的风一同落下。敌人的士卒们,就像遭到比雷击还要猛烈的武器之火燃烧的树木一样,-一倒地。被这种武器焚烧的巨象也纷纷就地倒下,并发出凄惨的哀号。被烧伤的其他大象,则发疯般地四处奔逃,寻找水源。"

    这就是对5000年前一场战争的描述。

    在一般情况下,提起那个年代人类所使用的武器,人们大都只会联想到剑、枪、弓箭、石制投掷器等等,能称得上是火器的,大概也只有很久很久以后才出现的火箭了。

    而在印度的古代叙事诗中,竞赫然记载着如此令人毛骨惊然的战况,并且流传至今。这种惨痛的记忆,足以与1945年8月的广岛、长崎事件相提并论。

    在印度的古代文献中,有一种记载着英雄拉玛王一生的叙事诗《拉马亚那》。其中有一段也是叙述凄绝惨烈的古代核战争的。诗中描绘了一种由"大地所有的元素"形成"本身就散发出火焰"的巨枪,"那绽放出令人畏惧亮光的巨枪一发射,连30万的大军也会在一瞬间消失殆尽"。

    值得注意的是,在《拉马亚那》中,拉玛王与魔王拉瓦那进行决战的场所是一个被称为"兰卡"的都市,似乎就在印度河流域的某个地方。

    的确如此,因为这儿出现了摩亨佐·达罗的遗迹。而且,"摩亨佐·达罗"是信德方言里意为"死亡之丘",而当地人至今仍然称之为"兰卡"!

    核战争的遗迹不断地被发现和发掘出来

    实际上,许多核战争的遗迹也被不断地发现或发掘出来。比如,以色列、伊拉克和撒哈拉大沙漠等沙漠或戈壁滩上,都发现了因高热玻璃化的地层;在土耳其的卡巴德奇亚遗迹、阿尔及利亚的塔亚里遗迹,都发现了因高热破坏而形成的奇石群;在西非的欧库罗矿山中,甚至有"发生颇具规模的核子分裂连锁反应"的痕迹。

    在所有与核战争相关的发现中,最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还得说是在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一座20亿年以前的核反应堆遗迹。

    1972年6月,法国一家进口加蓬共和国奥克洛铀矿石的工厂惊奇地发现,刚刚运来的铀矿石早已被人用过。因为这批矿石的含铀量不足0.3%,而以往矿石中的含铀量一般均为0.72%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寻求答案,一些学者、专家专程前往矿区进行科学考察,结果竟然发现了一个个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保存完整、结构合理的核反应堆。据考证,该矿的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以前,该核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即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那么,是谁留下的这个核反应堆呢?它的设计者当然不可能是人类,因为20亿年前的史前时代,地球上才刚刚出现最原始的生命,人类的出现,只不过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或150万年前的事。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吗?这当然也不可能。为了寻求更有力的解释,人们不得不把想象的范围扩大到太空。一些幻想家认为,此事系20亿年前的天外来客所为,这些外星人来到地球上,建筑了这座核反应堆,以便为他们在地球上的活动提供能量。后来,他们返回"故里",便把这个"奇迹"留在了地球上。当然,这毕竟只是一种想象而已。但如果将上述发现加以综合并进行科学地分析,在遥远古代的地球上,曾经燃起过"原子之火"一事,应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那么,摩亨佐·达罗是否就是在这熊熊的"原子之火"中灰飞烟灭的呢?

    古文明都市毁于核大战吗?是谁发动的核大战?

    古代文献和其他证据似乎都在证明这一点,即摩亨佐·达罗是古代核战争的战场。那么,摩亨佐·达罗中就应该留有古代核战争的遗迹了。

    英国和意大利的考古研究家达威勃特和威恩山迪于1978年冬前往该地作了现场调查。

    两位考古专家终于发现了足以证实既有假设--摩亨佐·达罗就是古代核战争的战场--的证据之一:广场附近到处都铺着发出墨绿色光泽的"黑石",可以明显地看出那就是所谓的"托立尼提物质"。因为当美国第一颗原子弹"托立尼提号"(即"小男孩")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时,沙漠中的砂粒就因核爆炸产生的高温而熔化,继而凝固成为一种玻璃状物质,因此,这种新物质便被命名为"托立尼提"。在因高热而熔化、最终又凝固而成的"托立尼提"世界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扭曲成玻璃状的陶片。因异常的高温气体而紧紧附着在砖块上的碎物、被镀成黑色的陶制手锡残片等等。 

    达威勃特和威恩山迪并没有以上述发现为满足,他们把千方百计从"化成玻璃的市镇"中带回的材料和标本拿到了罗马科技大学火山研究室,并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得知:

    "第一件标本--陶片,曾经受到从外侧向内侧的高温加热然后又急剧地冷却下来,这就意昧着,它曾被最低也有950℃至1000℃的高温加热,随后又受到了急速的冷却。"

    "第二件标本--黑石,是由石英、长石及玻璃质形成的矿物,这种矿物的熔解点大约在1400℃--1500℃之间,可是,从形成了空洞小孔的外观来看,可以判定这应该是在极短时间内由极度的高温所造成的。"
    因此,达威勃特说:"我们所以要坚持认为这是核子爆炸的结果,是因为在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条件之下,我们所能知道的惟一能够在瞬间内发生热波和冲击波的爆炸物只有核武器。"

    两位专家在对摩亨佐·达罗的考察中,发现了许多足以证明这座城市曾发生强烈爆炸的证据,如,刹那间崩坏的砖体建筑物的痕迹、因高热而烧坏的砖块、露天炊事场中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生灰等等。

    他们根据所有那些离奇古怪的迹象推测,在遥远的古代,在摩亨佐·达罗的上空,曾有比广岛原子弹更为小型的、核当量约为数千吨TNT的核子武器发生爆炸。
  

    不过,全部事实都还不足以说明摩亨佐·达罗的真相,这座已被夷为废墟的文明古城至今仍然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谜。
  
  
    首先,发动古代核战争的对立面是谁呢?他们为什么非要发动核大战不可呢?而古代人又是如何拥有和掌握原子核裂变这一高超技术的呢?
  
    还有,建造摩亨佐·达罗的人们从何而来,又向何处而去了?这里形成的空前绝后的高度文明,真的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永远消逝了吗?而毁灭这座古城的另一派势力,竟至于令此地的居民感到这般恐惧,难道他们的文明程度比后者还要高出许多?还有,"文明"发展到极至,会不会走向反面--就像在摩亨佐·达罗交战的双方所演绎和昭示的那样?

莫亨朱达罗——印度河文明发祥地

  五千年前,印度河流域有了相当发达的农牧业,出现许多大的居民点和城市。大约持续一千年之久,之后城市忽然消失,文明忽然中断了。最近六十年来,考古学家陆续在沿岸发掘出几十处城市遗址,其中最大的一处叫做莫亨朱达罗,当地方言就是“死人之丘”。该城座落巴基斯但信德省拉尔卡纳市以南24公里的印度河右岸,南距卡拉奇海港 320公里。


规模宏大的砖城

  当它湮埋在泥沙、荆棘中的时候,人们以为它是无足轻重的坟地。一旦清去覆盖物,还其本来面目后,人们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难道四千年前能有这么漂亮的城市吗?

  莫亨朱达罗的顶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城基、房基保存完好;街道、水沟历历可辨。遗址总面积7.68平方公里,估计当时有人口3.5万。分上、下城两部分。主体在下城,它是商业区和住宅区,居住着平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土城是个小城堡,一小撮统治者和宗教祭司住在那里;烧砖是主要建筑材料,有别于古代世界最常见的石城、土城。

  城市建设经过事先的规划、设计,布局严整,成长方形棋盘格状。主街均作南北和东西十字交叉,宽9.15米。每一棋盘格是一个街区,约长366米,宽 275米,其间平房、楼屋罗列,庭园错落,小巷穿插。墙壁都用烧砖砌成,以灰泥缝合。不少房屋有砖砌的浴室和水井。下水道系统也很完整,穿街入巷通到每座房屋,也是用砖砌的。一座容量很大的粮食仓库,地面铺砖,上下有通风管道。市中心有一座颇大的会议厅,可见当时行会组织很活跃。

  
  上城是建在9.15米高的人造平台上的城堡,城内有一座高塔,一个带走廊的宫殿,一座有柱子的大厅。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莫亨朱达罗大浴他,面积 1,063平方米;室内一口浴池长12米,宽7米,深2.5米,用砖砌成,密不漏水。浴池周围有排水沟、水井和相应的建筑物。考古学家认为浴室可能是举行宗教仪式用的。

  遗址附近的博物馆内,有一幅重现当时城市全貌的图画,只见:“赭红色的城墙内商旅云集,烧砖制陶的火窑轻烟袅袅,椰枣树遮天蔽日,印度河上舟楫如鲫。”昔日城市繁荣的景象,历历在目。从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可以看到用铜、银制作的武器、塑像、首饰。红色陶器饰着色彩鲜明的圆周围案。浅浮雕的金属印章,上面刻着牛、象、虎、鳄鱼、鹿、山羊和象形文字;奇异的陶涌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一尊 “教王”的塑像,头系发带,面蓄胡须,左肩斜搭一伴三瓣花图案的大氅;一个全身赤裸的舞女塑像,佩项链,戴手环,叉腰翘首,俨然不可侵犯。


突然中断的文明
  如果现代人能够破译莫亨朱达罗出上文物上的象形文字,它的千古秘密便可大自于天下了。可惜,没有人能够猜出它的含意,只能对古城的兴亡作一些模棱两可的分析。

  某些学者推想,一些部落民为了建立更理想的家园,五千年以前从现在的俾路支东迁,跨越沙漠,来到印度河西岸平原定居,从此出现了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肥沃的土地,丰足的水源,产生了发达的灌溉农业,派生了植棉织布业,养羊剪毛纺织业。有了专业分工的工匠和商人,才有可能形成这么大的城市。据说当时的印度棉花远近闻名,巴比伦人把棉花叫做“信杜”,希腊人叫做“信顿”,都跟今日的“信德”一音相近,可以作为植棉业鼻祖的佐证。

  莫亨朱达罗的文明大约维持了一千年,即公元前2500~前1500年,历史学称为“青铜器时代”。它的衰落和消失,历来持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两种看法,但以前者较有说服力。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前后,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个地震活跃期,许多城市都在这个时候毁灭了。莫亨朱达罗被大地震毁坏后,继之暴雨成灾,印度河泛滥,蚊蚋成群,瘟疫流行,残城彻底摧毁,土地不能耕作。莫亨朱达罗的幸存者既然养不活自己,那有余力重建城市?于是背乡离井,四散逃荒,到别处去另建家园了。

  另一种说法,莫亨朱达罗发生内乱,自相残杀,互相削弱,逐渐衰败下去,让外族有了可乘之机,在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中被摧毁了。但是,入侵者是谁呢?

  遗址自1922年发掘以来,引起各国历史学家的注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亦组织专家进行考察,一致公认它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之一。但这里遭受洪水和盐碱的侵蚀,整个遗址岌岌可危,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
5#
发表于 2011-11-23 13:32:50 | 只看该作者
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01.jpg (60.81 KB, 下载次数: 73)

01.jpg

03.jpg (92.39 KB, 下载次数: 72)

03.jpg

04.jpg (32.72 KB, 下载次数: 76)

04.jpg

05.jpg (67.32 KB, 下载次数: 74)

05.jpg

06.jpg (59.83 KB, 下载次数: 65)

06.jpg

07.jpg (200.88 KB, 下载次数: 74)

07.jpg

08.jpg (240.92 KB, 下载次数: 75)

08.jpg

09.jpg (111.53 KB, 下载次数: 74)

09.jpg

1.jpg (66.47 KB, 下载次数: 72)

1.jpg
6#
发表于 2011-11-23 13:37:00 | 只看该作者
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2.jpg (39.73 KB, 下载次数: 67)

2.jpg

265_101217140513_1.jpg (290.19 KB, 下载次数: 75)

265_101217140513_1.jpg

20061012193428411.jpg (48.76 KB, 下载次数: 67)

20061012193428411.jpg

3.jpg (46.77 KB, 下载次数: 67)

3.jpg

4.jpg (66.87 KB, 下载次数: 69)

4.jpg

7.jpg (49.35 KB, 下载次数: 73)

7.jpg

8.jpg (188.78 KB, 下载次数: 68)

8.jpg

9.jpg (147.61 KB, 下载次数: 74)

9.jpg

11.jpg (73.1 KB, 下载次数: 69)

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09:16 , Processed in 0.12803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