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世纪历史舞台特殊角色 被淡忘的苏联军事顾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21:1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那段东西方对峙的岁月里,苏联军事顾问是莫斯科全球战略的重要执行者,付出了与荣誉不成比例的牺牲。

20世纪是个充满了武装冲突的世纪。身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莫斯科对派专业人员介入地区纷争兴趣浓厚。于是,从五羊城外的黄埔军校,到伊比利亚半岛,再到东南亚热带雨林深处,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现一群行事神秘、说话却颇有分量的特殊角色,无论功绩大小,“苏联军事顾问”的名号曾令他们自豪。

近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杂志专访了部分曾在海外工作的老军人,让他们敞开记忆的大门,带领读者回到那一片片陌生的异国土地上。

在中国:与黄埔学员一起北伐

苏联国内战争刚结束,遥远的东方就发来了派遣军事顾问的请求。1923年夏的某一天,苏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东方系学员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切列巴诺夫突然被告知,他已被任命为驻中国军事顾问。切列巴诺夫毫不犹豫地回答:“明白,我去!”——他知道,提问是没意义的,因为建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还来不及出台军事顾问的行动指南,人事部门同样不清楚军事顾问的任务和职责,至于他们在驻外期间的特殊纪律,也得根据反馈制订。

中国当时的局势非常复杂,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革命势力也在这个东方大国发展,数量庞大的军阀则站在维护旧秩序一边。意外的是,切列巴诺夫来到黄埔军校后,发现军校校长是国民党人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则是共产党人周恩来。因此,初来乍到的苏联顾问只能谨慎地在二者间谋求平衡。1926年北伐开始,切列巴诺夫随何应钦的国民革命第一军奔赴前线,在首次交火中,由他的学生组成的连队就大胜数量上占优势的军阀部队。

十余年后,切列巴诺夫以苏联军事总顾问的身份重返中国。时值国共二度合作,他又见到了老熟人蒋介石和周恩来。蒋很重视听取外国军事顾问的意见,但苏联人还是觉得在华开展工作的难度过高,因为“东方的事情历来是敏感的”。苏德战争爆发后,切列巴诺夫在苏联国内指挥过一个集团军,1944年秋,他又被任命为同盟国保加利亚管制委员会副主席。考虑到切氏有过在中国工作的经验,这个任命对他来说实在不算意外。

西班牙:与“杂牌军”共同作战

为避免政治麻烦,苏联军事顾问在某些时候会以“志愿者”身份登场。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发动政变,该国共和派与法西斯势力的斗争随之进入高潮。在英法等国宣布“不干涉”政策的同时,佛朗哥阵营却得到德国和意大利的慷慨援助。如此一来,苏联军事顾问对共和派来说就非常重要,因为后者缺乏正规部队,且许多精英军官投向了敌营。

奉命奔赴伊比利亚半岛前,苏联“志愿者”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和自己的上级、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布柳赫尔元帅进行了长谈。曾在中国担任顾问的后者警告梅氏:要做好应付任何混乱局面的准备,因为西班牙共和政府的许多部队属于乌合之众,指挥官也缺乏专业素养。老元帅不幸言中——梅列茨科夫和同事尼古拉·沃罗诺夫(日后晋升为炮兵元帅)来到前线时,正好碰上这么一支“杂牌”部队将要发动进攻。

眼看进攻时机已到,西班牙指挥员却不见踪影,难道他开了小差吗?梅列茨科夫和沃罗诺夫当机立断,决定代行指挥权。他俩跳出战壕,挺起身子向前冲去,佛朗哥部队射来的子弹在耳畔嗖嗖飞过。可是回头一看,身后竟没有一个战士跟上来,他们不得不半路折返。无论他俩如何劝说,都无人愿意离开战壕,行动只能以失败告终。梅列茨科夫坦承,就算自己本领再大,碰到这种部下也无能为力,因为“没有哪门军事课程讲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类似的事情在一些独立不久的第三世界国家屡见不鲜。苏联军事顾问到达当地的第一项工作,往往是花很大精力说服该国领导人严明军纪、加强指挥。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逐渐对这些国家多少年来形成的散漫传统睁一眼闭一眼了。


在越南:工作详情乃国家机密

原苏联将军波尔菲里·马克西莫维奇·伊瓦什科曾在安哥拉、利比亚、科威特等国工作,没有哪个地方比印度支那给他的印象更深刻。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伊瓦什科正参加军事演习,突然被要求飞回莫斯科。在总参谋部里,等待着他的是一纸任命状:你已成为越南人民军某军区司令员的顾问。伊瓦什科问什么时候出发,答曰“两天以后”。

伊瓦什科在军校学习期间,就和班上的几名越南同学相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即便如此,越南百姓的组织性还是让他吃惊。当时,南越的每个村庄都有当局指定的负责人,但也有听命于北越的“地下”负责人。村庄中的地下党被分成无数个3人小组,每个战士只知道自己的直接领导,警报响起后,队伍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集合开拔。

运输队员则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们沿着只有自己知道的丛林小道,携带数百公斤物资,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了确保后面的同伴不在夜间迷路,每人背上还要绑上一块发光的朽木做标记。政治工作也安排得非常周密,比如,每当宣传队来到村里,都有一部分战士负责教年轻人军事技能,一部分负责教村民识字,另一部分则到农田里帮忙干活。

《独立军事评论》记者在伊瓦什科家中采访时,将军拿出一张巨大的地图在桌上展开,上面的记号清晰反映了越南人民军的作战情况,标图非常精确,一看就是出自经验丰富的参谋人员之手。当记者问这是否是将军本人的成果时,伊瓦什科面露微笑,把图卷起来收好,像职业外交官那样不置可否。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伊瓦什科自己在越南的工作详情,至今仍是国家机密,“不能为外人道”。亲友们也只是模糊地了解到,他经受了空袭、炮击、在山洞和丛林里过夜等各种磨难,因为在援外工作中的卓越表现,荣获过珍贵的红旗勋章。

在非洲:保护民生比打仗要紧

更鲜为人知的是,苏联军事顾问还经常帮友好国家解决棘手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对苏军总参谋部来说,很多任务比打仗还紧迫。据伊瓦什科回忆,有一年,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旱灾,整整一个省的居民面临死亡,埃政府向克里姆林宫紧急求助。莫斯科应邀派出军队医院,通过海上和空中运输装备、食品和专业人员。因为有在非洲工作的经验,这次行动的前方指挥工作又落到了伊瓦什科肩上,一个汽车营和一个直升机中队归他亲自调拨。

军用帐篷成了简易医院。设备刚安装好,头一批灾民就被送了进来,他们多数是儿童。伊瓦什科称,这些孩子的惨状让他无比难过,“他们长期被饥饿折磨,瘦小的身体几乎是透明的……”随后的几周里,苏联人忙得几乎累倒。飞行员、技师、司机……无不超负荷工作,让数万条生命得到拯救,简易医院直接收治的病人无一死亡。

几年后,伊瓦什科再度被叫到那间他很熟悉的办公室——这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人民需要帮助”。该国位于两个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地处赤道非洲以西200公里,人口只有10来万。由于军队规模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欧洲、亚洲甚至美洲许多国家的远洋渔船,肆无忌惮地抢夺该国百姓赖以生存的渔业资源,势单力薄的当地政府只能问计于莫斯科。

当时的苏联并没有足够力量保卫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动用舰艇护渔的政治障碍也太多。好在苏联的技术储备足够雄厚,一个替代方案很快出炉:在岛上建立无线电雷达导航站,这样就可以发现和识别可疑目标,并且警告不明船只,如果侵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水域,它们会受到何种处罚。至于具体的施工和人员培训,自然又得让军事顾问们出马了。导航站建成不久,伊瓦什科便得到好消息,称外国渔船对这一水域的不法入侵大大减少。

这种看似琐碎却意义深远的任务,冷战期间一度遍及从中国南海到几内亚湾的无数角落。在那段东西方对峙的岁月里,苏联军事顾问是莫斯科全球战略的重要执行者,付出了与荣誉不成比例的牺牲。然而,随着国家的四分五裂,他们当年的努力一夕间化为乌有;连“驻外军事顾问”这样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名字,在公众心目中原本神秘的形象也逐渐淡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9 04:33 , Processed in 0.12074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