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
婴幼儿“营养包”有了名分
相关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有助于开发多价位产品
3月1日,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空白的《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GB/T22570-2008)在我国开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被专家认为是“农村需要、贫困农村更需要、救灾应急也需要”的婴幼儿辅食营养包(以下简称“营养包”)从本月起拥有了法定名分,可以不再借助红头文件的特批局限在试点地区使用,低成本地向目标人群提供高营养素密度的辅食补充品已成为可能。
据了解,《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将“辅食营养补充品”定义为“用于在6月~36月龄婴幼儿辅食中添加的含高密度多种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品,其中含或不含食物基质和其他辅料。”
可解婴幼儿燃眉之急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我国当前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的特点和存在特殊喂养问题,婴幼儿容易发生多种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可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病。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以及钙缺乏等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同时,城乡婴幼儿在蛋白质、维生素B2、维生素A、铁、钙的摄入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荫士安指出,我国0~6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率目前能到达70%以上,6个月以上婴儿开始摄入辅食,但我国城乡婴儿辅食添加的时机与质量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我国婴幼儿辅食添加方面存在城市婴儿过早导入多种辅食,而农村儿童通常过迟导入辅食以及添加辅食的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在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上,农村要迟于城市半个月到一个月,西部农村地区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还要晚些。荫士安表示,应关注0~5岁儿童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
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正在实施中的山西辅食营养包项目、四川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干预项目、陕西眉县婴幼儿喂养和营养综合干预项目所使用的“营养包”就属于辅食营养补充品中的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以豆粉为食物基质的“营养包”可以提供多种微量营养素和蛋白质,提升家庭制作的婴幼儿辅食的营养素质量,进而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以四川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干预项目为例,基线调查显示,北川羌族自治县和理县婴幼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问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急性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较高。项目中期检验结果显示,通过“营养包”干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取得了较好的营养干预效果。但是,此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营养包”只能以卫生部特批的形式在项目试点地区应用。
“制定《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旨在规范市场上相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确保此类产品在市场上持续、稳定地饱有,以满足我国婴幼儿、特别是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改善的需求,并非单一为了项目的实施。”该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霍军生研究员强调说。
巨大市场需求遭遇开发难题
及时合理地为婴幼儿添加各种辅食和提高辅食的质量是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环节,也由此造就了中国婴幼儿辅食巨大的市场需求。有调查显示,来自全国30个城市的7万个家庭的5岁以下儿童中,大约63%的孩子曾经吃过配方奶或配方米粉,有58%的孩子曾吃过配方奶,32%的孩子曾吃过配方米粉。
据了解,婴幼儿配方奶和米粉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不同,这些婴幼儿辅食产品目前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销售,农村婴幼儿的辅食仍然是谷类食物如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科技顾问陈春明教授说:“市售婴幼儿辅食是全能量食品,售价高,农村家庭消费不起。要知道,贫困地区的家庭对于哪怕是几分钱的差价也是敏感的。因此,必须发展多价位尤其是低价位的具有营养保证的婴幼儿辅食产品。”
《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的出台,让有志于改善中国婴幼儿营养状况的企业感到鼓舞,但是,低成本满足广大农村婴幼儿的营养素需求却并非是标准一出,万事俱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困难是产品经销不到最基层,卖不到最需要它的人群中,“分销难不仅仅是企业的苦恼,也是政府和专家所面临的难题”。某家生产辅食营养补充品的企业则认为,一类产品推出光靠科研和靠政府支持远远不够,宣传教育非常重要,急需政府在宣教上加大力度。
对此,陈春明表示,产品经销市场推广可以考虑和连锁经销商合作,给他们做一些宣传培训;此外,只要产品做得好,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也可能吸引大规模的国际采购,例如,联合国儿基会在哥本哈根的采购总部,就有可能为了世界上的援助项目进行相关的采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