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子林 :我看西方现代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3 18:3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钟子林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8

我看西方现代音乐



钟子林

音乐应该是美的,现代音乐构思奇特,音响怪异,不美。现代音乐还仍然是音乐吗?

西方现代音乐更多的是启发和思索,这也可以是音乐的一种功能。

■钟子林

音乐对我开始有影响是在我中学的时候,那时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我在上海上中学。当时我们有音乐课,唱的是《夜半歌声》、《叫我如何不想她》这些艺术性比较高的歌曲。解放前夕,国统区反蒋的学生运动很红火,同学们不满足于课堂上的歌曲,在课余时间成立了歌咏队,唱的都是反蒋歌曲,以表达内心的不平。

那时特别盼望解放,像直接歌颂解放区的歌《山那边呀好地方》:“山那边呀好地方,穷人富人都一样……”唱到这句时大家都很来劲,从歌词中能感受到解放区的平等自由,与国民党统治区的生活形成明显的对照。

当时我所喜欢的音乐主要是歌曲,歌曲表达了心情,也影响了思想。有时候对现实很无奈,几个人聚在一起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盼望有一个民主的新社会的到来。

解放后不久我自愿加入了解放军,高中一年级刚刚念完,觉得投入到革命第一线工作生活会更有意义。1949年,我从一个学生变成解放军文工团的一员,接触到了部队生活和真正的部队音乐、农民音乐。在文工团学习和演出的曲目不光是歌曲,还有器乐和其他声乐,中外都有,不过基本上还是普及型的,大众化、战斗化、民族化。

在部队里我成为一个专职的音乐工作者,参加过乐队,拉过小提琴、二胡,水平都很低,主要工作是作曲,在当时战友当中是比较少有的。1949年年底我写了两首歌曲,被文工团选为演出曲目,受到很大鼓励。

文工团后来买了一台手摇唱机和西方古典音乐唱片,我们在江南农村的田野小路上放着听,觉得交响乐气势磅礴、深刻,但也觉得和自己的生活、自己熟悉的音乐语言有很大的距离。我发现自己真要从事作曲,还有很长的路,还需要学习,应该进音乐学院去学习。

1956年我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当时音乐学院正在进行教改,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西方古典音乐。作曲的四大件是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学习的样本就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我们班一共八个人,住在一个大宿舍里,学校给每个宿舍配一个唱机,自己到图书馆去借唱片、乐谱,除了上课以外,从早到晚就是听音乐、看乐谱。跟西方古典音乐的距离感很快缩短了。我最喜欢的作曲家是拉赫玛尼诺夫,他的音乐充满激情、很优美,能让人想到很多美好的事情。音乐主要是感受,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有人说听音乐是在听自己,我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就是听自己想要分享的东西。

西方音乐包括古典和现代的。我们当时对现代音乐、流行音乐一无所知,流行音乐是从来不进课堂的。2012年2月中央音乐学院才开设了一门爵士乐的课,可以说是对过去音乐学院历史上没有爵士乐课程的一个突破。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研究西方现代音乐,也就是20世纪的西方音乐。最早我们是请外国专家来讲学,后来图书馆陆续购买了一些西方现代音乐唱片。这些唱片都是我第一个拆开来听,然后选一些值得听、应该听的曲目举行唱片欣赏会向大家介绍。1981年我开设了西方现代音乐这门课,当时在大陆没有其他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

西方现代音乐确实与古典不同。给我印象较深的作品是《华沙幸存者》(勋伯格),是无调性的,也是十二音作品。无调性是与表现主义相联系的,但十二音音乐,一般与表现主义联系比较少,而这首作品既是十二音,又是表现主义的,情绪很激越,而且有一定深度。 无调性的十二音音乐、音色音乐、新人声音乐,都是20世纪,甚至1945年以后出现的重要流派。除了它们,还应该提到偶然音乐。如果说,有人对前面几个流派还可接受的话,那么,他们往往不接受偶然音乐,认为它“无序”,是“瞎胡闹”。我不这样认为。音乐的手法越多越好,也没有好坏之分,就看你怎么使用。

现代音乐的价值是什么?第一,打开思路。这是指观念上的突破。什么是音乐?音乐是什么样子?勋伯格带头突破了调性的限制,接着,各种标新立异的主张、派别都出来了。第二,新的技法。从音高、节奏、音色、音强、和声,到音乐的结构等等,都有新的探索,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多样。从总体来看,20世纪西方音乐,除了使用传统语言的作品,是以实验各种新音响为特征的。

音乐应该是美的,要好听,现代音乐构思奇特,音响怪异,不美。现代音乐还仍然是音乐吗?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第一,音乐的追求不是以美为单一标准的,如最初的劳动号子、仪式音乐等,主要为了适应生活需要;第二,音乐的追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时代、民族、地区的不同在不断变化。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大多数音乐更多的是让人去感受,去体验——美的感受和体验;而有的音乐没有多少美感,但却能给人以启发,让人思索。西方现代音乐更多的是启发和思索,这也可以是音乐的一种功能。

当然,最好是两者结合。因为固守传统音乐语言,很难出新。那么,所谓的“后现代”,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和现代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寄希望于“后现代”音乐?(作者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7 21:48 , Processed in 0.07986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