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少年成了快乐舞者
2013-01-20 05:39:00
[提要] 轮到孩子们上台了,他们每人拿着一个小道具,一边唱,一边随着音乐伴奏轻轻晃动道具,台下观众给出了热烈的掌声。”战玉志说,其实,特殊孩子更渴望与世界交流,渴望被理解、被接纳,希望社会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关爱。
在钢琴的伴奏下,智障儿童登台表演。 本报记者 郭建政 摄
本报记者 赵丽
在舞台上,11岁的乐乐紧紧拉着老师王沐云的手,因为患自闭症,乐乐不会说话,但他跟随音乐的节拍快活地转起了圈……
近日,在经四路教堂,来自济南市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的十几名学员进行了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他们最大的近30岁,最小的才9岁,除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0%还有自闭症状。
孩子们即使不会说话
也能随音乐做出动作
一大早,济南市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的老师和十几名学员就来到经四路教堂。这里正在进行表演,孩子们的节目排在最后一个。
舞台上传来歌声,15岁的小雨(化名)抬头看一眼,随即又低下头,攥住手里的牛奶包。过了一会,小雨有些烦躁,他抬起脚蹬着前面的椅子,看着椅子一下又一下摇晃。见此情景,老师王沐云伸出手揽住小雨的脖子,把头靠在他的额头上,轻声哄他。小雨逐渐安静下来。看他的肢体反应,老师的话他能听明白,但是他基本不作声。
轮到孩子们上台了,他们每人拿着一个小道具,一边唱,一边随着音乐伴奏轻轻晃动道具,台下观众给出了热烈的掌声。9岁的卉芯是中心最小的学员,她格外开心,想在舞台上撒欢奔跑,老师孙丽群用手揽着她随着音乐转来转去,卉芯乐得咯咯直笑。
“孩子们对音乐非常敏感,一首歌一周就学会了,即使不能言语,也能随着音乐做出身体动作。”基爱中心主任战玉志告诉记者,音乐治疗和户外活动是孩子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病情好转很有帮助。
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出门
其实他们更需要被尊重
看到孩子欢快的表演,台下一位家长轻轻擦拭了下眼角。“有些家长长时间都不能接受孩子智障或自闭的现实,走不出心理阴影。因此,我们的很多工作可以说是在做家长的工作,激发家长的生活动力。”战玉志感慨道。
战玉志自己就是一位特殊母亲,她的双胞胎儿子大伟和华伟在8个月时突发高烧,以后出现了智障和自闭症状。“走投无路,生不如死,但如果真死了又有顾虑。”战玉志这样描述特殊家长内心的痛苦。
因为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机,一些自闭症患者进入青春期后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而此时许多家长已经心力交瘁,甚至放弃努力。“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出门,自己也不出门。慢慢地,父母都患了抑郁症。”战玉志痛心地说,“其实,特殊孩子更需要一个被尊重的环境。”
基爱中心成立后,每年都要带学员外出活动,比如参观大学、进社区服务、义演等等。今年父亲节前,中心邀请近20个家庭进行亲子活动,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手工艺品、绘画作品走上舞台时,不少家长主动跑上舞台,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表演。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少孩子都对父亲说出了“爸爸,你辛苦了”这样温馨的话。
“有的人害怕这些孤独症患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时常说些冷言冷语,很让人寒心。”战玉志说,其实,特殊孩子更渴望与世界交流,渴望被理解、被接纳,希望社会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关爱。
来源:齐鲁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