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人偷渡花招“变脸”称奇 坎坷入美须绕地球一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 13: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12月01日
      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一名年轻华人10月29日使用老年白人面具,自香港成功登上飞加拿大的班机,偷渡至温哥华,加拿大边界官员称这是一桩“不可思议的偷渡案件”。这件被媒体称为“人皮面具”或“变脸”偷渡的新闻,在华人社区引起惊叹。许多人称,“就像看电影,真的很精彩”。一些早先入境的华人偷渡客也叹道“这些蛇头越来越聪明了”。  


  纽约联成公所顾问赵文笙表示,偷渡方式常会变换,而且花样翻新,“一条路走成功了,大家抢着走,很快就曝光,然后被堵住,蛇头会想办法再开辟一条”。纽约毕捷与高云律师楼(Bretz & Coven)邱惠月律师指出,“变脸”偷渡是最新的偷渡花招,显示偷渡作业已经进入高科技。他认为,“变脸”偷渡的手段非常高明,同时对偷渡者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英语要好,还要会表演。“这名偷渡者在行动前一定练习过很多次。”他估计,这种高科技偷渡将会越来越多。

  报道指出,据偷渡者讲述,他们偷渡路线种类繁多。有的从香港到日本,然后飞到美国。有的经过韩国到美国。也有的经香港到台湾,然后到加拿大,最后转到美国。由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检查较严,偷渡集团又开辟东南亚线路,即去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然后转到欧洲,在欧洲国家间转来转去后,飞到南美。他们又在南美国家之间变换,到达墨西哥,然后从墨西哥边境进入美国。“偷渡者都去了很多地方,许多人环绕地球走了一圈,有的甚至走了三、四年,最后到达目的地。”

  偷渡方式 五花八门

  偷渡在纽约华人社区是个敏感的话题。移民律师即使接受采访,但也要求匿名。他们说,除了上述的坐船、乘飞机或从边境入境外,许多人还通过假文件偷渡入境,而且这类偷渡日益增多。偷渡者遵从蛇头指示,在下飞机前将护照撕掉或扔掉,被移民局抓了以后再做保释。

  一些偷渡者反映,最近几年比较多的偷渡是假商务考察。他们利用国内假的户口身份与美国一方发出的假的邀请信,拿到商务考察签证到了美国,然后逾期居留。一名偷渡者说,他们在去签证之前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如在宾馆的房间里,模拟董事会议,偷渡者有的装扮成董事长,有的扮成总经理,也有的是技术主管。现在,很多中国北方人依此方式进入美国。其护照是真护照,签证也是申请人亲自去领事馆签的真签证,但是其到美国的目的是偷渡。有的人甚至在美国调整身份。

  也有的偷渡者混在合法的团队里获得签证。但是,他们到美以后,就消失不见。例如,有的技艺队赴美表演,里面就混了偷渡者。

  在移民局建立统一的打指模系统前,打指模可去私人机构办理。有的华人还在国内,就有其它人在美国为他们申请回美纸。结果,这个从来没有去过美国的华人就持回美纸进入美国。

  偷渡者在美国解决身份的方式很多。有的人冒充别人的亲戚,如别人的父母或孩子等,随假亲戚进入美国。有的以未婚妻的方式偷渡美国,也有的人回国假结婚,把偷渡者带进来。许多偷渡者在美国生下孩子后,就给孩子申请美国护照。然后,他们谎称美国生的孩子的护照丢失,用自己孩子的护照把别的孩子带进来。

  福州偷渡 海员先行

  1981年赴美的美国福建同乡会办公室主任李先生表示,福州移民最早的偷渡者是1960年代赴美的海员。纽约市立大学教授邝治中表示,福州有个很有名的海员学校,福州人在该学校学习后,就可以在香港轮船公司找到工作,乘船舶停在美国港口跳船逃走。由于过去美国的非法移民很少,美国人并不在意这些非法移民。因此,那时的非法移民很容易办理身份。

  一名在1980年初期偷渡美国的福州籍移民称,他那时在香港轮船公司工作,每月工资大约2000港币。那时,香港的两室一厅公寓要12万,工作十几年才能买套房子,而且不包括房价上涨。他听说在美国每月可挣2000美元,而美元与港币之比是1比5,故决定到美国淘金。在蛇头的安排下,他持自己的真护照到达日本,然后换日本护照到达墨西哥,住在墨西哥与加州接壤地带。他们在当地住了几天,然后乘坐巴士穿越美墨边境,一起走的有十几个福州人。“在过关时,美国边境官员只是上车象征性地检查一下,实际上蛇头已经将这些官员买通了。”到纽约后,他在中餐馆打杂。因为姐姐是美国公民,把他的身份解决了。

  后来,美国移民局发现香港这个漏洞后,对在香港登机严加提防。于是,蛇头把出发的地点转到东南亚。稍后,被称为萍姐的福州移民郑翠萍亲自带人从加拿大边境闯关,后来又组织轮船偷渡,但终于栽在1993年金色冒险号偷渡船上。

  美东温州同乡会秘书陈祥铭说,最初的偷渡相当辛苦。他们爬山穿越中越边境,走河边,走山路,蚊子叮,毒蛇咬,到达泰国,然后换成泰国护照,乘飞机到墨西哥或加拿大,最后通过跋山涉水进入美国。美东温州同乡会会长黄根弟说,因为美国经济差、工作不好找与生意不好做,温州乡亲偷渡美国的人数已经减少。“现在很少听到谁又来了。”目前,经济条件好的可以申请旅游签证,来到后也不愿意留下来。

  岛国中转 最近热门

  赵文笙说,偷渡人口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由于美国政府严加防范偷渡行为,因此偷渡也越来越难。不过,偷渡集团也想尽办法“突围”。他说,有的偷渡集团先把偷渡者运到南美后,再用飞机、轮船运到美国,甚至动用军用飞机运送偷渡者。由于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很宽,蛇头把偷渡者带进墨西哥后,再伺机用汽车运进美国,有时蛇头带着他们穿过沙漠。

  例如,一年前中美洲海地发生地震,结果暴露出许多华人偷渡者藏在海地,原来偷渡集团先把偷渡者安排在这些小国家等待时机,然后再用小艇和小飞机把他们运进美国。他说,贝里斯(Belize)是中美洲的一个小国,经济比较落后。许多中国台湾人在当地投资衣厂、农场和养殖场。现在,这个小国已经成为华人偷渡者的中转站。很多华人先到这个国家,等待时机。

  这位台山籍的侨领表示,台山人很少偷渡,因为台山人有许多亲戚在美国,可以通过亲属移民,也不要花费这么多的偷渡费。他认为,“偷渡集团是国际性组织,而蛇头只是出头露面的小角色”。在美国,非法移民是让政客们头痛的烫手山芋。

  历经坎坷 经年方至

  一些知情者表示,很多华人都是绕了地球一圈才进入美国的。一名28岁的福州籍偷渡者说,他从福州到美国,前后经历近一年的时间,途中还被“转卖”。他说,2002年9月,他从福州乘车到广州,在当地住了两天,用自己的中国护照申请到约旦的签证,然后用香港护照转到南斯拉夫,在当地住了半年时间,住在蛇头的家里。

  当时,蛇头家里的偷渡者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男人,仅有4名女子。年龄最大的是40多岁,最年轻的只有十几岁。蛇头夫妇每天做饭给他们吃。“我们白天没有事干,就打牌,有时也打架。”此后,蛇头带着他们十几人爬山到匈牙利,再到奥地利,经过达意大利到达西班牙。“我们住在另一蛇头家里,蛇头是名新加坡华人。”在西班牙,他们乘飞机经过荷兰到达德国,在德国转机到墨西哥。但是,因为没有合法签证,被墨西哥警方逮捕,送回西班牙。

  接着,蛇头就把他们“转卖”给另外的蛇头。他们又从西班牙到达法国,在机场被抓。后来,蛇头出面把他们保释出来,带着他们乘火车返回西班牙。他们跟着蛇头从西班牙乘飞机到英国。蛇头发给他一本日本护照,“蛇头在路上教我日语”。2003年7月,他坐飞机到达波士顿,这时距他离开中国已十个多月。他的亲戚把他接到家中。

  少年偷渡 最新现象

  邱惠月说,过去,华人偷渡者以30岁以上男性为主,现在却是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为主,而且有许多小女孩。他曾经代理一个华裔女孩的案件。这个女孩十五、六时独自偷渡美国,审理的法官感到不解,不明白她的父母怎么忍心让这么小的女儿去偷渡。

  他说,这些未成年偷渡者的行为方式和过去成年已婚偷渡者的行为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过去,早年的偷渡者都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每天不是宿舍就是餐馆,挣了钱寄给家里。而现在年轻的偷渡者有娱乐和交友的需求。过去,父母偷渡美国后,如果没能获得身份,就让子女偷渡赴美,现在是孩子自己偷渡赴美。

  有的华人通过假的收养偷渡美国。他举例说,华人先把两个十二、三岁的中国孩子送到柬埔寨,和一个法国人在一起生活几个月。然后,这个法国人把孩子带到美国旅游,进入美国后交给孩子的父母。孩子通过合法签证入境,在美国读到大学毕业,找到好的工作,但是没有身份。他后来娶了一名美国公民。他申请绿卡时,移民法官想知道他如何入境。他讲的故事让法官感到不可思议。“由于他讲到在柬埔寨的生活细节,法官相信了他讲述的这个故事,最后批准他的绿卡申请。”

  一名匿名的华裔移民律师说,他有时真的惊奇这些中国年轻人的生存能力。例如,他们语言不通,很多时候并没有蛇头陪同,而是自己坐飞机,到一个国家被逮捕,放出来又到另外一个国家。他们有时从湖的一边游泳到另一边,上岸到了另一个国家。有人上岸后举目无亲,居然还和岸边的吉卜赛人交上了朋友,解决了温饱。几年前,一个福建偷渡者在偷渡途中遇到美加边境的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酋长,最后被后者收养。

  纽约移民律师陈梅表示,“人皮面具”偷渡案难怪让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感到恐怖,因为这显示反恐检查上的巨大漏洞,何况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有人会这样偷渡。“如果这名华人偷渡者用一个年轻白人的面具,可能就偷渡成功了。”(韩杰)

U98P4T8D2692145F116DT20101201102757.jpg (34.55 KB, 下载次数: 42)

福建籍偷渡客结构发生变化,青少年偷渡客比重日益增加。图为以福建籍移民为主的东百老汇大街。(美国《世界周 ...

  福建籍偷渡客结构发生变化,青少年偷渡客比重日益增加。图为以福建籍移民为主的东百老汇大街。(美国《世界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1 21:28 , Processed in 0.08480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