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沈护士的“成长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9 09:2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陪护医院”并不是禁止家属探视或聘请护工,而是把护士原本该做的、目前由家属或护工代做的日常护理,由护士承担起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无陪护”已悄然推行,神经内科护士沈怡琼便是其一。

“无陪护”,遭遇护士紧缺

沈怡琼2005年从复旦大学护理学校毕业,分配到华山医院外科病房。小姑娘起初想,能进大医院当一名照顾病人的白衣天使很荣幸,可上岗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料想的不一样。彼时,华山医院护理部刚开始探索“无陪护”,护士除了打针发药外,还须将患者的洗脸、洗头、擦身、刷牙等生活护理一并包下。小沈回忆:“术后三天的病人就要开始擦身。有时遇到人高马大的病人,自己也累得满头大汗。”

与很多“80后”独生女一样,小沈在家几乎啥也不做。神经内科护士长许雅芳对记者坦言,像小沈这样的很多女孩,在医院里做得很卖力,回到家却只字不提,生怕父母无法理解。极端的例子是,曾有一对父母到病房里直接把做护士的女儿“拎”回家,“我们宁愿养你一辈子,也不会让你吃这个苦。”

华山医院外科病房的“无陪护”还仅是雏形,要全面推广,人手紧缺是最大瓶颈。近几年,申城各大医院不断扩大规模,护士资源的缺口日渐突出。而现有的护士超负荷工作,待遇与付出往往不成正比,令护士的流失率居高不下,部分医院的流失率高达10%至20%。

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里,总共21名护士须护理38张普通病床。护士长许雅芳说,如果人手配备更齐全的话,无陪护工作将开展得更加顺利到位。比如,现在晚上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有时两名病人同时需要陪护去厕所,就很难顾全;如周转得出两名护士,家属晚上也就不必陪护了。专家认为,想要增加护士人手,除提高护士的待遇收入、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外,更应在社会上营造尊重护士的氛围,创造职业荣誉感来吸引人才。

“无陪护”,病人也应支持

在外科病房摸爬滚打了一年有余,沈怡琼转岗至监护室。监护室要求家属一律不能陪伴,从生活护理到基础护理,再到专科护理,全由护士“一手包办”。按理说,病人家属理应放心了,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家属常在监护室外不停打听,几床病人是不是想喝水了、几床病人那样躺着会不会舒服……小沈和同事们还得抽空为病人家属做解释。

此后,小沈来到神经内科学习专科护理。早上8点交接班,铺床、输液、核对医嘱、协助检查、晚间护理等,节奏相当快,几乎没有停顿。在忙碌中,小沈也找到了乐趣。她和师傅张茗洁告诉记者,生活护理尽管十分琐碎,却很容易与病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在洗脚、擦身的过程中,病人与护士聊聊家常,彼此距离也更近了。

其实,生活护理并非单纯地洗脸洗脚,它同样具有医疗意义。今年卫生部推广“无陪护”护理模式时,相关负责人已明确:护士为患者进行生活照顾,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及早发现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并为医生及时处置“铺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工作,也能在生活护理中加以渗透。正因如此,由护工来完成生活护理的做法,并不十分妥当。

要推广“无陪护医院”,护士、患者都要转变理念。记者获悉,一些患者并不接受护士的贴身护理、定时擦身等服务方式,也有患者不放心护士的护理质量,这为护士开展工作带来障碍。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吴蓓雯解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属前往医院仅仅是探望病人,这种“只陪不护”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医院提高护理质量打下了基础。

“无陪护”,亟待分层培养

如今,工作第五个年头的小沈已成为“星级”护士,开始带教新护士。虽然专科护理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但她仍然继续为病人们进行生活护理,每周为分管的病人洗一次头,每天整理床铺,为病人洗脸洗脚、清理口腔、排便护理等等。

资历更深的张茗洁,生活护理也是她的职责之一。护士长许雅芳有时心疼地说,如果能专设“助理护士”这个岗位,并招到合适的人选,像小张、小沈这样的护理能手就可以“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专科护理。

从助理护士到专科护士,为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分层培养、分层管理,并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这是申城不少医院护理部的共同期望。
“无陪护医院”的实行,分层管理护士是最关键一步。吴蓓雯告诉记者,如今护士学历越来越高,在三级医院内,大专学历的护士占了大多数,研究生学历护士也不稀奇。高学历护士在学业上投入较大成本,如果仅仅做些生活护理工作,积极性自然不高。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设立助理护士岗位,承担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技术含量较高的专科护理,则由高职称护士、资深护士担当。

专家强调,护士分层之时,一定要在晋升上保持通道顺畅,鼓励护士从基础护理做起,向专家型护士发展。除了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外,护士的技术项目还可进一步细化,比如擅长静脉注射的护士、精通穿刺术的护士等。培养护士不同的“拿手好戏”,为护理岗位增添技术含量,有利于更好留住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11-28 22:57 , Processed in 0.07215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