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治疗研究新进展——生物技术守护“星星的孩子”
2013年03月15日16:30
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
自闭症治疗研究新进展生物技术守护“星星的孩子”
目前,自闭症是一个医学难题,科学家们从未停止在治疗孤独症方面的努力,值得庆幸的是,近年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2012年,一种基于生物基因调控原理,旨在使生物基因蛋白作用诱发一系列生物效应,唤醒孩子的感知能力,增强对信息反馈功能的生物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紧紧抓住一线希望的曙光
世界自闭症患者超过6700万人,是全球迅速发展的严重发育性疾病之一.但是自闭症目前尚无公认的病因理论和有效治疗手段。科学实验验证:自闭症源头在脑神经通路闭塞。科学家正在研究脑神经病变的主要区域、方式和特征以及诱发因素。当前最新研究自闭症病因、探究治疗手段的主攻方向是神经系统失调障碍。
目前,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依然只能利用行为症状进行观察。2012年2月1日参考消息转载英国每日邮报1月27日《通过监测大脑活动可以发现6个月大婴儿的孤独症迹象》一文,科学家在监测大脑活动时突破性发现年仅6个月婴儿的孤独症迹象,将使识别孤独症儿童时间大大提前。目前大多数儿童要到两岁时才显示出自闭症状,给及早判断治疗带来了困难。该项研究负责人伦敦大学的马克约翰逊教授认为,第一次发现表明,对1岁以内婴儿的大脑活动进行的直接监测与此后被诊断为患有孤独症相关联,这比通过行为症状进行诊断提前了很多。
2011年12月大公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发现造成自闭症、癫痫及无脑回症的主因—神经细胞迁移紊乱,是由蛋白α2-chimaerin 基因缺陷所致。该团队认为,目前治疗癫痫症状的药物,只能单纯抑制细胞过分活跃情况,还会带来抑郁及呆滞等副作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将能帮助推进自闭症的诊治。
自闭症研究发现“新大陆”
研究认为,中医与现代基因工程和现代大脑科学结合或可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提供新思路。中美儿童发育行为国际战略联盟的研究团队从生物基因入手进行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以形神合一的观点解释发育障碍疾病的发生机制,结合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和中医学,研究出针对发育障碍疾病的生物神经修复技术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总署(NIH)(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Edward M.Mills博士介绍说,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在美国已经展开广泛应用,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该技术具符合国际治疗儿童发育行为疾病“非侵害性”原则,在权威检测的基础上,通过无创伤介入技术,作用于“神经通路-体循环-修复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提升免疫能力”。
我国自闭症患儿的福音 重塑独立人生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自闭症的治疗都停留在以康复训练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始层面。同时,由于自闭症并未在我国收到足够多的重视,官方的教育和医疗卫生系统在这方面存在极大不足,而民间一些康复训练机构整体水平发展滞后,服务规模与专业能力有限。
根据《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现状与需求》的报告显示,在确诊的渠道上,70%是通过儿童医院、20%通过综合型医院、10%通过民间自闭症机构。60%的家长去过3家以上医院。家长为诊断耗费了大量时间、财力及物力,仅医院诊断费单项在2万以上的占65%,然而这些开支只是买来了一个结果孩子是否是自闭症。90%的家长在医院确诊后,就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这是一条极其漫长的路。
2012年初,为了克服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等传统治疗的种种不足和弊端,中国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和三原色公益工程引进了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之后,中国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和三原色公益工程选取北京国济儿童中医医院、上海海员医院、乌鲁木齐爱德华医院、山东一零六医院为临床试点基地,在北京、上海、新疆、山东四地开展临床应用,为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生物技术首度全国范围应用于公益事业
2013年4月2日,恰逢第六届世界自闭症日,三原色公益工程、中国儿童发育行为研究院、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的蓝色关爱行动之“拥抱星空 共享未来”4.2公益关爱活动即将在北京、上海、山东、新疆等地同时启动。
据悉,新疆地区的活动承办权已经被乌鲁木齐爱德华医院申请获得,而北京、山海、山东三地的活动承办权已分别被其他三家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临床试点医院申请获得。主办方有消息透露,此次公益关爱活动将投入使用BNP数字生物神经修复技术,这是自该技术引入中国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同时应用。届时,三原色公益工程启动自闭症专项康复基金,将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定程度的检测、治疗援助。来源浙江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