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提起“研究生”三个字,人们往往会将它与“高智商”“尖子生”等字眼相联系。那么,在这些高层次学生中怎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呢?近年来,复旦大学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在研究生德育教育方面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党建工作有核心
如今在高校里有个普遍现象,就是研究生群体里的党员比例很高。复旦大学党员硕士生和党员博士生人数占全部研究生的45%,校党委提出了“组织全覆盖、支部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按班级设立党支部,复旦还在宿舍楼、实验室、课题组、创新平台、医院科室等研究生聚集的地方灵活设立党支部,并把全校203个研究生党支部分为12个模块,在每个模块设立党建工作核心组,指导和推动基层党支部的工作。
复旦大学党委研工部至今已举办了六期“红帆训练营”,专门轮训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导师管智更管德
针对部分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工作中一度存在的“缺位”情况,复旦大学党委要求每位导师不仅要管“智”更要管“德”。自2004年起,复旦大学连续在研究生中开展了“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校长杨玉良院士曾被评为第一届好导师,他说:“一个科学家的价值在于实验室,但一个导师的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中。”
据复旦大学最新调查,如今91%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具有令人满意的人格魅力;有92%的研究生对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
社会实践大课堂
博士研究生的岗位不仅在实验室和资料室里,更应该在服务社会的实践大课堂中。这也是复旦大学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亮点。成立于2002年的博士生讲师团,始终致力于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博士们与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合作,开展了500多场形式多样的讲座,用通俗化的语言为居民提供理论政策解读。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更是极大地拓展了博士生讲师团的社会服务空间。 |
|